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08章 重宝

别看天气严寒,可是曹文昭的心中却是火热的。

一路都没有停歇的快马加鞭直奔祁连城。

苏泰太后,虽然被称为太后,可是她的年龄如今还不到三十岁,嫁给林丹汗的时候不过十六岁而已,作为草原上公认的叶赫部第二大美女,被作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她对林丹汗是没有多少感情的,不过还是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额哲。

林丹汗死后,十二岁的额哲继承了汗位,不过一对孤儿寡母带着大量财宝和上万部众,在外人的眼中无疑是一块肥肉,尤其还是一路被后金军从草原赶到了青海。

一个女人在孤立无助的时候,最想找到的就是一个依靠,一个可以让他儿子能够安全长大,让族人们可以安心生活放牧的地方,她也曾想过干脆投降给后金军算了,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后金军并没有追赶上来。

正巧这时候赶上曹文昭率军西征,到达了甘州,又有人建议她投降给曹文昭,于是就联系相熟的刚察土司代为询问,不想曹文昭竟然答应了还亲自来商议。

祁连城内苏泰太后极其隆重的接待了曹文昭,看着眼前这位美艳无双的寡妇,即使是年近半百的曹文昭看到都不由得心神荡漾,可他清楚的知道,这个女人不是他可以碰的。

双方寒暄完毕之后,曹文昭直接了当的问道:“不知太后所说的那件重宝可否让曹某看看?”

见到曹文昭如此快的回神,苏泰太后也感到很惊讶,这个汉人将军定力确实不凡,挥手让侍女捧过来一个盒子,放在曹文昭面前,曹文昭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打开盖子,里边赫然是一尊玉玺,金镶玉的印玺刺激着曹文昭的神经,双手微颤的捧起,“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体让人挪不开眼睛。

努力平复好心情之后,曹文昭将玉玺放回盒子,半天之后才说道:“不知道太后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求能有一个安身之所来安置我的部众们,别无他求了!”苏泰太后说道。

“好,这个条件我替我主应下了,以后你的部族可以永世在青海放牧生活,我主会护佑他们”曹文昭说道。

“多谢将军了!”苏泰明显松了一口气。

却被曹文昭打断:“太后先不要忙着谢我,你的要求我应下,但是本将也有要求就看太后能不能答应。”

“将军请讲!”

“太后你和额哲大汗需要跟我回西安,大汗年龄还小需要有人教导,可以认我主为义父,至于太后,本将希望太后能嫁给我主。”曹文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用一个名分牢牢的把拴住这些蒙古人,曹文昭觉得很划算,而且苏泰太后配王树亭也是足够的。

苏泰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僵坐在当场。

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蒙古的贵族们也都变的严肃起来,等着太后的决定,曹文昭接着说道:“既让我见到了传国玉玺,本将势必要将它带回去,然而如果留着大汗和太后在青海,我又不放心,所以为了让大家都安心,还请太后认真考虑我的提议。”

思虑半天之后,苏泰才缓缓开口说道:“我应下了,还请将军善待我的部族,不要再让他们受征战之苦了!”

蒙古的婚俗与汉族人是不一样,女人改嫁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在汉人的眼中那些所谓的三从四德唬人的东西,在这里并不存在。一个家族与另一个家族世代交错从表婚,也就是姑舅从表婚,还有接续婚都是属于正常的行为,为了部族即便是苏泰再嫁也不是不可以的。

见到她同意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曹文昭则大方的表示:“请太后放心,本将可以向你保证,他们的安全本将会负责到底,我也会向主上建议减免此地的赋税和徭役,让牧民们安心的生活。”

“如此多谢将军了!”苏泰微微欠身表示感谢。

谈好之后,传国玉玺就正式属于曹文昭保管了,宴会结束之后,曹文昭连忙写了调令,让卫兵连夜出发,从甘州急调一万兵马来祁连城驻防,防备可能发生的变故。

等到几日之后兵马达到,也没有发生曹文昭担心的事情,这时苏泰太后也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

曹文昭便带着五千兵马,护送苏泰和她的儿子以及大批的嫁妆还有林丹汗其他的妃嫔和子女一起返回甘州,留下五千兵力继续驻守祁连城,既是监督也是保护苏泰的部众。

回到甘州之后,曹文昭决定班师,和众将商议之后,叶孟至和平安主动要求留下来继续镇守甘肃,叶孟至的想法是这里边只有他是跟随王树亭最早起兵的,所以要守住刚打下来的领土,平安则是因为自己是曹文昭的部将,却背叛过,想要表现自己挽回在曹文昭心中的印象。

曹文昭确实对两人主动留下来镇守甘肃表示满意,给他们留下了两万兵马,趁着春季还没有到来,积雪还没有融化,道路算是好走,大军开始班师,苏泰在马车上紧紧的抱着自己的儿子,心中茫然,不知道未来的命运会如何。

十数匹快马,带着大军班师的消息返回西安城。

信使背上插着的红色小旗迎风招展,还没有到城门口的时候,就开始高喊:“西征军大捷,收复西北全境拓地千里,大军班师喽!”

“西征军大捷,收复陕甘宁全境,大军班师喽!”

城门处的守兵急忙驱散百姓,让信使先行,大军凯旋的消息迅速的在城中蔓延开来,城中立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具体怎么打胜的,占领了多少地方,老百姓是不关心的,他们只关心,唐国公现在胜了,地盘又大了不少,这就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更加安稳了。

心中起了变化的是那些还在观望之中的士子和乡绅,虽然是处在唐军的统治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他们心向着唐军,不少人还是对大明心存幻想和希望的。

沿街的一处酒楼里,几个文人士子就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信使飞奔而去:“张兄,看来这唐国公是把位置坐稳了!”

“是啊!占领西北全境,唐军就手握三省之地了,治下百姓也到千万了,以后朝廷要想反攻怕是难了,唉!”其中一名三十多岁的士子说道。

“说的是啊!看来以后咱们的想法也需要变一变了,不知道下次科考是什么时候?”

“怎么李兄你要参加这唐军的科考?”

“那又有何不可,朝廷科举多被官员朋党和江南举子占据,仕途艰难,之前咱们估计唐公不能长久,现在看来咱们偏颇了,我觉得倒不如趁着现在唐军缺少人才,试上一试,没准以后能做出一番事业呢!”最先开口的李姓士子说道。

“我觉得李兄说的在理,你我都是身怀锦绣之人,却受阻于朝廷科举弊端,反倒不如在唐公治下谋个出路”另一名士子赞同道。

几人也都是点头表示认同,“那咱们就好好温习一下功课,等到唐公再次科考,一举登榜!”

“哈哈哈,此言有理,当浮一大白!”众人笑道。

“来共饮!共饮!”

总理衙门内,徐平川拿着信使呈递上来的奏报,手微微有些颤抖,连续看了两三遍之后,才将奏报递给另外几人观看,黄文瀚和张国绅等人看完之后也是面色潮红,神情激动不已。

“哈哈哈,天佑我唐军!我主才是真龙天子!”张国绅哈哈大笑着说道。

“总理大人、诸位阁老,你们看大军归来之时,咱们是不是搞一个献降仪式,咱们趁机奏请主上称王?”杜正川率先提议道。

“有此重宝,足以说明主上是天命所归,我觉得此事可行!”张辇表示赞同。

“我也同意!”张国绅和黄文瀚当即也表示赞同,这种事情肯定不能落于人后。

徐平川确有些犹豫,毕竟王树亭才称公时间不长,大军刚刚扫平西北,需要时间来恢复实力,这个时候称王恐怕并不合适,但是看着众人兴奋的表情却又不忍打击,最后还是说道:“此时称王会不会引起大明朝廷的疯狂反扑,咱们才刚刚平定西北,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啊!”

“如何不行,我军军威强盛,自然可以抵挡住明军,如果唐公称王必能使百姓归心,利大于弊!”张辇提出了不同看法。

徐平川犹豫半晌说道:“奏请咱们可以写,具体如何决定还是交给主上决定吧,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