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07章 西北平定

经过总理府内阁成员一致协商通过。

最先生产出来的一千六百条装弹步枪和四千条火帽步枪有限拨付给曹文昭的西征军,让他以最快的时间解决掉固原镇和甘肃镇的边军,这已经拖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士兵的伤亡是不大,可是后勤压力却不小。

只有解决了两镇明军才能安心的发展,放心应对可能到来的朝廷攻击,大明编练新军的事情已经传到了陕西这边,肯定要趁着大明还没有腾出手来的时候解决后顾之忧。

曹文昭在得到新装备之后,也是感叹这火器更新的速度太快了,他以前的领兵战法需要再重新制定了,不过试验过这些枪支的威力之后,也当即决定不再等待,直接对着固原镇发动攻击。

此时的固原镇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原先作为宁夏镇后背支援的边镇,固原这里是囤积着不少粮食的,之前曹文昭也曾经试探的攻击过,可是因为边军的坚决抵抗没有能够成功,只能选择长期围困。

固原的粮食再多也经不住长时间的围困,现在库中粮食也已经见底了,曹文昭也写过几封书信劝杨麒投降,可固原总兵杨麒就因为当年在庆阳扔下曹文昭独自逃跑,听闻敌军统帅是曹文昭时就担心曹文昭记仇对自己不利,才会一直挺着。

不然以他的性格恐怕早就已经投降了。

现在等到曹文昭挥兵大举进攻的时候,杨麒还准备鼓舞士兵进行坚决的抵抗,可是新式装备的亮相彻底击碎了守城士兵的信心,两三百步外,排枪对着城头就是不间断的设计,那射击速度根本就不是之前所了解的燧发枪可以打出来的速度和精度。

在城墙上只要稍微一露头就会被一枪毙命,吓得守城官兵根本不敢露头查看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杨麒不禁心灰意冷,本来想要自杀了事,可是又没有对自己下手的勇气,于是让亲兵将自己五花大绑开城来到曹文昭军前投降。

曹文昭看了一眼自缚而来的杨麒,冷哼一声:“就你这样也配为一镇总兵,带着你的家眷到西安去当一届富家翁去吧!”

见到曹文昭没有为难自己,杨麒不禁大喜,连忙表示自己愿意卸任,并帮助曹文昭整编部队,有了杨麒的配合,固原镇边军的整编非常顺利。

剔除老幼病残之后,现在曹文昭的西征军也已经扩充到了近十万人,将剔除下来不合格的士兵交给前来接收的地方官员妥善安置之后,曹文昭开始继续挥兵西进,兵峰直指兰州,甘肃总兵王性善与副将李鸿嗣劝肃王朱识鋐放弃兰州,西奔甘州,到甘州之后再征兵固守等待朝廷援军,可是朱识鋐却贪恋兰州的繁华,不愿意去甘州受苦,拒绝了王性善等人的提议,无奈王性善等人只得自行逃往了甘州。

等到曹文昭兵马到达兰州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明军守卫的兰州城,百姓们直接就开城投降了,吓得肃王仓皇逃出城外,被追击的西征军骑兵俘获,有了肃王在手接下来的进军就轻松了许多。

有肃王本人和盖着肃王大印的劝降书,很快庄浪、凉州、永昌等卫就相继投降了,大军很快又抵达了甘州张掖附近,此时也已经到了寒冬集结,河水结冰,大军踏冰直至张掖城下,将肃王置于城墙之下劝降,守城的官兵因为担心伤到肃王有些畏首畏尾,再加上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守城士兵冷的连刀都握不住。

在担心军队哗变的情况下,王性善、李鸿嗣等不得已也出城投降了,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王性善见到肃王的第一句话就说:“你真是愧为太祖皇帝的子孙!”

肃王还回顶了一句:“你不也是投降了嘛!”

气的王性善拂袖而去。

曹文昭在大帐中热情的接待了王性善等将领:“王总兵,遥想当年你我一同征战疆场,剿灭流寇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你我之间不用兵戎相见真是大幸啊!”

“哎,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了,我一个投降之人,实在是有愧于皇帝陛下!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王性善脸色很是难看。

“王兄不必如此,曹某不也是投降之人嘛!天下本就是有德者居之,我主心胸广阔,知人善任,曹某不也是投降过去,却被委任为征西将军,统帅大军吗?你再看看这大明天下,连肃王这种皇室宗亲都不在乎他家天下,你我又何必耿耿于怀呢,以将军之才必能得到重用,将来我主君临天下,同是汉家天下,将军做为开国元勋有何不能面对列祖列宗呢?”曹文昭劝慰道。

王性善也是被说的有些心动,自古就没有永远的朝廷,只有永久的天下,别管是谁坐天下,只要还是汉家江山,那倒不是不能接受:“曹兄,你家主上真有如此雄心?”

“哈哈哈,这点王兄不用担心,我主自起兵以来,屡战屡胜,现在也算是雄踞一方了,陕西虽然连年旱灾,可以却依然让百姓有饭吃,能够安心生活,此种本事你可听说过第二个?更何况你观我手下兵马是否能敌得过大明官军?”曹文昭问。

“这是自然,你手下兵马雄壮,火器也甚是犀利!”王性善点点头。

“如此雄兵,我主现在有二十余万,难道还怕朝廷不成,我劝王兄趁着我主还未称王,现在就投靠过来,以后也能拜将封侯!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王性善思索半天之后,起身单膝跪地:“愿为驱使!”

“哈哈哈”曹文昭笑着将王性善扶起来:“王兄以后你我又可以同殿称臣,协作杀敌了!”

“还请将军以后多多关照才是!”

“好说好说!今日痛快,走走走咱们一醉方休!”搞定王性善之后,曹文昭心情大好。

有了王性善等将领的归顺,剩下的地方基本上就不用再去攻打了,使者手持王性善和肃王的手书很轻松的就招降了各县和本地土司,有土司还特意赶到军中询问以后唐军对各土司以后的政策态度。

得到一切照旧的答复之后,土司的代表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表示了效忠。

其中刚察土司还悄悄的给曹文昭透露,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和儿子子额哲现在就在祁连城,她们手中应该是有很重要的东西,这立时就引起的曹文昭的警觉。

他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件神器。

据传自从始皇帝命李斯用和氏璧制作成传国玉玺之后,历经无数次失踪和寻得都已经视为天命所向之物,拥有传国玉玺,则意味着是正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否则,就不能大张旗鼓的自称正统。

自从大唐皇帝李从珂和后妃登玄武楼积薪自焚后,神秘的传国玉玺随之消失!

从此之后,统治者们就没有放弃过对其的寻找,直到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传国玉玺这才失而复得,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当然也有人认为玉玺是伪造。至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元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在街市叫卖,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直至元朝末年元顺帝带着玉玺远逃大漠,朱元璋曾派遣徐达深入漠北清除残元势力,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得到这枚玉玺,可是最终无功而返,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子孙,如果他的遗孀手上有重要的宝物,那说不定就是这个东西了。

曹文昭觉得自己紧张的手心都出汗了,忙询问那个土司道:“你可曾见过这位苏泰太后?”

见其犹豫不决,曹文昭心中就明了了,问道:“说吧他们有什么要求?”

“他们想要得到庇佑,还要在青海得到一块草场用来安置部民!”这位土司本来就是接受委托来曹文昭这里试探消息的,自然也没有再隐瞒。

“这个我替我主答应了,不过具体细节我要和苏泰太后亲自谈,你告诉她如果同意我就亲赴祁连城和她商谈,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曹文昭认真严肃的答应了下来。

那名土司不敢耽误,立即返回充当起了双方的信使,很快就传回消息,苏泰太后答应和曹文昭见面。

于是曹文昭带着数百亲卫远赴祁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