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斗铠【完结番外】>第354章

  见的人虽然多,其实事情挑白了也就一句话:大家知道孟老板以后是赤城的老大了,现在赶来打个招呼混面熟。但华夏是礼仪之邦,士大夫素来讲究含蓄和风度,来投靠新主子时赤裸裸跪下来喊效忠孟大帅,那是丘八们才玩的套路,咱们可是读过书的士绅,这样干未免也太过自轻身价,没的让自己在孟大帅面前失了分量。

  所以,这几天里,孟聚会见客人的套路一般都是这样的:双方自我介绍,介绍表字、号、书斋名,孟聚道久仰先生大名,士绅说素仰大帅威德——喝茶,交换茶道经验,品评龙井——谈论当前局势,摇头晃脑地哀叹战火四起,生民涂炭——士绅盛赞孟大帅千里驰援赤城,拯阖城居民于生死危难中实乃功德无量之举,如此急公好义世所罕见,孟聚则谦逊此乃应尽之责——继续喝茶,品评山西团茶……

  ……

  这两天里,光是茶水孟聚就喝了半吨,聊天聊得口干舌燥,但更苦的事还有:来者中不乏怀才不遇的高人,这些书生个个腹有良谋,有包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捋着长胡子摇头晃脑地摆足了架子,一副孟大人你若是不听我指点的话明天就要大祸临头的架势。

  看到这帮穷酸书生的架势,孟聚总有一股抽人的冲动,但他还是不得不按捺住脾气,礼贤下士地虚心求教——尽管他明知道对方这辈子都没出过赤城,不可能有什么洞察天下的见识,但这帮读书的大爷得罪不起啊!自己赶他们走的话,这帮家伙本事没有,嗓门倒是很响亮,能嚷得把半个赤城都听见,若让他们到处说新来的孟大帅刚愎自用、不近贤良、不纳善言——总之就是很蠢很没前途的那种,那自己也不用混了。

  自己还只是个小军阀,还在积攒声望值,经不起这帮大爷抹黑啊。

  太昌十年的一月初,孟聚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入寇赤城的突厥吞狼部已经退出了边关,逃进了茫茫草海中。在太昌九年年末的这次北魔入侵,就像以往生在边塞的无数次大的战事一样,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却是无声无息。

  ……

  太昌十年,一月十日,大雪纷飞,满城尽白。

  孟聚站在窗前,通过窗格,凝望着纷飞的漫天白雪出神。

  每当下雪的时候,他都想起了叶迦南。也是在同样纷飞的大雪中,就在那皑皑雪地中,自己心爱的女子躺在自己的怀中停止了呼吸,那一刻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叶迦南离世,已经两年了。

  虽然名为“叶梓君”的叶家独女依然还活着,她的音容笑貌一般无二——但自己所爱的,却只有那个已不存于世上的少女。回想起她临终前留恋而不舍的眼神,孟聚心中泛起了难以言述的悲恸,不知不觉间,他的眼睛已经微微泛红。

  身后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镇督,江督察奉命过来了。”

  孟聚没有转身:“请他进来吧。”

  过了一阵,屋里响起沉稳的脚步声,江海的声音响起:“末将参见镇督大人。末将听说,镇督找我有事吩咐?”

  孟聚转过了身:“江海来了?来,先坐下。好大的雪,喝口热茶暖暖身,再说正事。”

  两人相对茶几而坐,孟聚亲自操壶倒茶,江海连连谦逊,孟聚则是笑而不语。看着上司的笑脸萦绕在热腾腾的水气中显得高深莫测,江海忽然觉得心里很没有底,他寻了个话题:“镇督,这雪下得真不是时候啊,我们刚赶跑了北魔,正是千头万绪要料理的时候,一场大雪,什么事都得搁下来了。”

  孟聚笑笑:“还好,这场雪下得晚了两天,若是我们赶路的时候下了雪,那才是真正要命的。江海,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孟聚问得随意,江海却不敢随意答:“按您的吩咐,末将这两天正在赤城边军的营盘和武库,还有收编赤城第三旅的残兵。米镇督那边也常常叫末将过去商议事情,都是一些琐事,营房、勤务、壮丁和给养的问题,末将也没敢来惊动镇督。”

  “江海,你觉得当下赤城最要紧的是什么?”

  江海心念一动,知道孟聚这么问必有用意。他很谨慎地说:“镇督,以末将浅见,赤城当务之急,无非军政两面而已。军务方面,此次北魔入侵,赤城边军损失巨大,收编残兵,重新招募壮丁,修理残破斗铠,重组第三旅,这些都是当务之急;而文政方面,则需尽快派员安抚失陷郡县,收容各地难民,整编土地,抓紧时间春耕。需知现在已是隆冬,距离春耕已经不远了。这些事务现在不处理,就要误了今年的春耕,误了来年的收成——末将思虑浅薄,仓猝之间,也只想到这些了,还请镇督指点。”

  “不错。江海你身在行伍,但你的眼光却能考虑全面大局了,很不错——把赤城交给你,我也放心得很了。呵呵,从今后起,江海啊,你就是赤城的江都督了。”

  江海吃了一惊,他急忙起身:“镇督,末将才浅德薄,这如何使得……”

  “你不急,先听我说完。江海啊,你跟我日子也不短了,知道我这个人做事,最是公道,有功必赏。你随我日子不短了,几次大战你都是身先士卒,为东平陵卫建功不少,尤其是这次赤城的事,你更是立了大功。倘若不是你当机立断……”

  江海下了黑手,谋害了前任赤城都督元正斌,这件事毕竟说来不甚光彩,孟聚也没有详说,只是含糊道:“这个,我们是不可能这么顺利就拿下赤城的。我们干陵卫的,行事必得公道。你立下大功,那就得赏,否则我如何服众?所以,你来当赤城都督,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孟聚这般坦诚说来,江海也放下了心。他跪倒在地:“末将谢大帅栽培,末将必全心效忠大帅,不惜肝脑涂地!”

  “好好。不过江海,虽然你任了赤城都督,但我这边还不能放人啊!现在正是我们创事业的关键时候,还有不少硬仗要打的。我身边,还真是少不了你这个善战先锋啊——那你觉得李豹子如何?”

  孟聚突然转移话题,江海愣了下:“镇督,末将平时有关赤城的事,都是跟米镇督商量,跟李帅来往得少些。对李帅,末将不是很熟,但听闻李帅行事公正,素有威名,料来为人也不会差吧。”

  孟聚点头:“李豹子这人,我也看着还行。这次守东平,他出了大力,咱们也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样吧,我看,给他一个赤城都将衔,也给你当助手帮忙吧。”

  能当上赤城都督,江海已是意外的欢喜,对于李豹子的任命,他并不在意。孟聚勉励了他一通,劝诫他即使当了赤城都督之后也不能懈怠,还要继续努力,江海连连称是。

  谈话最后在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结束,江海欢天喜地地告辞走了,看着他那掩饰不住的雀跃喜意,孟聚笑笑,自顾把盏里的茶水喝完——他已经打定了主意,有生之年,绝不外放江海。

  孟聚可以很放心地任命吕六楼担任武川都督,却不敢对江海有丝毫懈怠。当初,自己只是派他去当个使者,赤手空拳的他就能干掉了赤城都督元正斌,倘若自己真的把整个赤城交给他,天知道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有些人天生就是要舞动风云的,只要稍给他机会,他就会坐大。这样的人物,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让他离开自己视线,不给他任何机会。

  ……

  这天注定是多事,孟聚送走江海,侍卫又来报告说有人求见了。孟聚有点懒不想理,问:“是什么人啊?又是哪位名流士绅吗?”

  “启禀镇督,来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位很儒雅的书生,还有一位是位富家公子。他们不肯报自家姓名,只说是大人您的旧识,您肯定是乐意见他们的。”

  孟聚来了兴趣:来求见自己,却不肯自报家门——自己的熟人里,有这么有架子的人物?

  “唤他们进来吧,我倒哪位旧相识?”

  很快,侍卫领着两个人进来,来人遥遥就朝着孟聚拱手行礼,笑声爽朗:“孟大人,我们可是又见面了!”

  看见来人,孟聚心中一凛,他亦礼数周全地起身回礼:“原来是刘先生,难怪说是故人,真的是好久没见了!”

  进来的年青书生一身白衣,相貌俊朗,气质大方,令人一望便生仰慕之心,叹道好一位儒雅的翩翩读书郎——谁能想到,这位长身欲立、文质彬彬的书生,竟是中原大寇黑山匪帮的第二号人物军师刘斌?

  刘斌身边还带着一个少年,这却是孟聚的真正熟人秦玄了。秦玄笑吟吟地望着孟聚,微笑着点头。

  双方寒暄一通后入座,刘斌先恭喜孟聚:“还在中原时,在下就听到孟大人您的威名远扬了。大人风雪三百里急援赤城力拒北魔,此番壮举已是传遍天下了。恭贺大人名扬四海啊!”

  孟聚舒服地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答道:“运气罢了,孟某的些微事,何足挂齿呢?最近中原风云变幻,想来此番天下大,黑山的诸位当家想必定是如鱼得水,兴旺达了?”

  孟聚似笑非笑,态度很是悠然——以前跟黑山军打交道时,自己只是个军官,既怕朝廷现又怕黑山军翻脸,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现在时移势乃变,自己成了独霸一方的军阀,再无畏惧,他也就从容起来了。

  刘斌苦笑着摇头:“孟大人这是取笑我们了。实不相瞒,最近,我们黑山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孟聚微微诧异:“不会吧?现在中原大乱,朝廷和官府自顾不暇,你们岂不是正合心意?”

  刘斌再次苦笑:“这个,开始时候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孟聚听得来了兴趣:“军师,我窝在北疆消息闭塞,还真是毫不知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妨与我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