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斗铠【完结番外】>第249章

  看到孟聚进来,武官们都起身向孟聚躬身行礼,眼神颇为复杂。

  孟聚点头回礼,看到武官们面前的桌子都是空空的,他笑道:“诸位不必拘束,点些饭菜吃吧。今晚估计我要跟你们都督要聊上一阵的,你们有得等的——老杜,今晚都督府兄弟们吃饭的花销,记在我账上。”

  武官们一愣,没想到传闻中凌厉得跟鬼一般的东陵卫镇督如此客气。他们都是躬身:“谢镇督大人的赏。”

  孟聚摆摆手,笑着走了进去。他心情甚好,一边走一边问杜掌柜:“老杜,长孙都督带了几个人上楼进包厢?”

  杜掌柜低声答:“长孙都督一个人都没带,他独个在上边坐着。”

  孟聚点头。大家都恨不得对方立即死,孟聚不得不防着对方一手。但既然长孙寿没带人上去,孟聚也不想被他小觑了。他吩咐部下在楼下大堂里坐着,自己一个人上楼。

  还是那个熟悉的贵宾包厢,房间里只有一个便装的中年人。

  中年人身材削瘦,一身黑色的长衫,头发前额微秃,鹰钩鼻,鹰隼般的短脸,眼神锐利,给人的感觉很精明干练。

  听到有人进来的响声,那中年人抬起头,恰好与孟聚的目光对上了。对视间,两人都觉得对方甚是棘手。

  孟聚不动声色:“老杜,你先出去招呼生意。等下叫你时再上菜。”

  杜掌柜轻手轻脚地出去了,顺手把门关上了。

  中年人起身行礼,那声音又尖又快:“孟镇督吗?我是长孙寿。初次见面,幸会。因为事态紧急,不得不冒昧相请,失礼之处,还望镇督海涵。”

  孟聚对长孙寿的第一印象不错。虽然大家立场不同,但他干脆利落地开门见山,是个干实事的人,倘若换了前任的元义康,光是寒暄他就要花上半个时辰。

  “长孙都督?末将是东陵卫孟聚。您来东平上任,末将却一直没拜访过您,该说失礼的人是末将才对。久仰都督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尊颜,实乃末将的极大荣幸。”

  听到孟聚在不着边际地废话,长孙寿脸上掠过一丝厌恶。他直截简单地说:“孟镇督,事情比较紧,我就失礼直说了。这几天,守备旅兵变的事,您可是知道了?”

  “嗯,我已知悉了此事。部分守备旅官兵无视朝廷纲纪和军规,胡作非为,东平陵卫已经出兵镇压。我陵卫官兵英勇作战,奋不顾身,但可惜叛军势大,我军出击数次都没能将他们击退。都督约我过来,想来一定是有了什么好办法?末将洗耳恭听了。

  长孙寿挑挑眉,心想难怪这年青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省镇督。自己还没开口呢,他已把话茬堵得滴水不漏了。

  “孟镇督年青有为,精明能干得令人敬佩,长孙领教了,果然是名不虚传。”

  孟聚只当听不出长孙寿话里暗藏的骨头,客气道:“哪里,都督过奖了。”

  “为了这次兵变,孟镇督真是颇费苦心了。东陵卫将士们的英勇奋战,本官也是心里有数的。但既然东陵卫先前战运不佳,本官觉得,为了早日平息混乱,应该早点抽调援兵进城。城外鲜于旅帅的新编旅,本官打算增调他进城,孟镇督您觉得如何?”

  孟聚唇边浮现一丝冷笑,他说:“鲜于旅帅?末将无意见,都督调他进来便是了。”

  看到孟聚那不屑的冷笑,长孙寿就知道,鲜于霸这张牌是吓不倒对方的——这也是正常的,先前鲜于霸就在孟聚面前落荒而逃,孟聚当然不会怕他。

  长孙寿不动声色地说:“当然,叛军势大,光鲜于霸一旅之力怕还力有不及。本官打算,把横刀旅、关山旅和御边旅三个前线旅都调回来,连同新编旅一同来平息这次的守备旅兵变事件——孟镇督您觉得如何呢?”

  孟聚扬起眉,很吃惊的样子:“一共抽调了四旅的兵力?长孙旅帅您真有气魄啊!不过前沿的驻军尽数抽回,防线上的空缺怎么办?万一魔族再次进犯,那可如何是好?边民可要生灵涂炭了。”

  “本官也深为此忧虑,但攘外必先安内,本官身负朝廷职责,一些妇人之仁,却也顾不上了。那些死伤的边民要怪,只能怪那些可恶的乱兵,不识大局,以致惹出祸端。

  孟镇督,您是知兵的行家,等到诸军云集,您说,那一小撮叛军能否抵挡呢??”

  孟聚心知肚明,“一小撮叛军”里肯定包括了自己。长孙寿说得已经很坦白了,魔族进不进来,边民是死是活,他一点不关心——这人倒也是个真小人。

  孟聚淡淡说:“都督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末将实在拜服。只是,末将也有些疑惑:从前沿调集这诸路兵马回来,不知需要多少时间呢?”

  长孙寿眼神一黯,他不答话,盯着桌布的皱褶不出声。

  孟聚自顾说下去:“易将军的横刀旅已经出塞,草原茫茫无边,都督您传令兵是不是能在千里草原上找到他们,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就算是离得最近的兵马——扶风郡的关山旅——只怕接到命令都要四天,等他们大队人马开过来,起码要十天半个月功夫吧?要等诸路兵马都汇齐,怕不要一个月?

  都督,不知都督府内情况如何了?还能坚持吧?末将很担心,那些穷凶极恶的叛军未必肯给您一个月时间。倘若持续下去,乱兵们失去了耐心,冲入都督府内大弄杀戒,那可怎么办好?长孙都督,末将可是很为您的安全担忧啊。”

  孟聚说得很诚挚,脸上满是真挚的关怀,长孙寿却是脸色大变。他冷冷地说:“生死有命,吾辈身为武将,早有为朝廷尽忠的觉悟了,这个,就不劳孟镇督为我操心了。

  大魏朝煌煌三百年,还没发生过镇帅在任上被部下谋害的先例。如果有哪个鼠辈胆敢对本官下毒手的话,朝廷和六镇大元帅都不会放过他的。无论是凶手还是背后的指使者,他们绝对难逃一死。孟镇督,你不妨拭目以待好了。”

  孟聚微微蹙眉,长孙寿的顽强超出了他的预计,拿死亡来威胁他都不肯屈服。不愧是武将出身的都督,他的胆色和勇气不是文官的元义康能比的。

  难怪拓跋雄将他放到东平来对付自己,这人当真是个狠角色。

  孟聚笑笑:“都督豪气过人,末将十分敬佩。但都督一身关系东平安危,岂能轻言自弃?说句该掌嘴的话吧,倘若您被乱兵谋害了,末将可真是麻烦了,估计要给朝廷写好几份奏折和自劾,还要挨监察御史弹劾呢,说不定还要挨白总镇严厉训斥呢。

  为人为己,都督您可要千万保重啊!”

  两人对视一眼,目光都是锐利如刀,毫不退缩。刚才的对话里,两人话语里都是暗藏玄机。

  长孙寿叫嚣说,要调四个旅回来荡平叛军。

  孟聚说只怕援军没回来,长孙都督你就先挂了。

  长孙寿说我若死了,朝廷肯定放不过你们的,你们也要跟我一起完蛋,大家同归于尽好了,看看谁怕谁?

  孟聚说别他妈做梦了,你死了老子顶多写两份检讨罢了,大不了就是挨白老大骂一顿,你当老子怕你啊?长孙寿你够胆子的话,不妨试试?

  长孙寿望孟聚一眼,他耷下了眼皮,盯着面前的桌子,不再出声。

  孟聚屏息静坐,眼皮半阖,安详得象一尊睡着的大佛。

  两人仿佛是比拼耐性一般,你不出声,我也不出声,屋子里只听见喝茶的水声和瓷器茶盏的清脆响声。

  过了约莫半刻钟,还是长孙寿先耐不住了。

  他说:“孟镇督,有件事本官始终想不明白:本官到东平上任不久,自诩对东平军民还是不错的,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现在,守备旅齐心一致地反对本官,本官却连原因都不知道,这岂不荒谬?”

  (翻译:姓孟的,你们这么咄咄逼人地逼我,到底是为什么原因?说明白来,大家再商量商量。)

  孟聚眯着眼,喝了口茶,他慢吞吞地说:“这种事,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有人无缘无故地造反起来。末将斗胆揣测,应是都督有什么事做得过分了吧?都督身为当事人,回去不妨慢慢想,想着想着就明白了。”

  (翻译:少装蒜,你自己做的好事你自己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