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斗铠【完结番外】>第246章

  他是抱着一种在旁边看热闹的心态,反正长孙寿初来乍到,与鲜于霸也没什么交情,也犯不着为他操心。乱兵把他宰了更好,说不定自己还有机会去当个都督呢。

  不料中午后,鲜于霸的热闹也看不成了,都督府的使者过来了,他带来了长孙寿的手令,命令鲜于霸立即驱散聚集在都督府周围的乱兵,恢复城内秩序。

  鲜于霸蹙着眉头,盯着那手令看了大半天。良久,他才说:“长孙都督要我安抚乱兵。可万一乱兵不肯遵令受抚,那又如何是好?”

  “都督已经吩咐了,鲜于旅帅大人可以便宜行事。如果有人敢顽抗,那他就是忤逆朝廷的叛党,鲜于大人请放手坚决镇压!”

  鲜于霸咂咂嘴皮:“按说都督有令,末将本不该推辞的。但,末将的新编旅兵力微薄,因为欠饷,弟兄们士气也不高,只怕镇不住那些悍兵们啊!”

  鲜于霸推辞,使者并不意外:倘若对方一开口就接下这个任务,那才叫反常了。大魏朝的将军,哪有这么精忠报国好说话的?

  双方磨磨蹭蹭地谈判了好一阵,直到使者答应开拔费、劳军费和辛苦费等若干条款。还若有若无地暗示,倘若鲜于旅帅肯站在都督府一边,长孙旅帅会十分欣赏他,东平如今空缺的都将职务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在诸多条件的诱惑下,鲜于霸终于松了口:“这帮王八当真是无法无天了,连都督府的大门都敢堵。那不是反了吗?阁下放心,我这就调集兵马去教训他们去!”

  鲜于霸其实早就看着肖恒、易小刀等前辈不顺眼了,打个魔族都那么费力,屁用没有还牛皮哄哄的——但不知怎的,从先前的元义康到现在的长孙寿都把他们看得很重。这次虽然是个意外,但倒也是个机会,让上头知道在东平谁才是真正能打的。

  说干就干,鲜于霸当即调集了兵马,气势汹汹地朝城里杀去。

  新军旅虽然是新编军,但这是前任都督元义康倾尽心血打造的军队,各种装备都甚是齐全,共有各式斗铠配件共一百四十副。时间仓促,也来不及调集全军,鲜于霸匆匆带了一千步兵和五十二名铠斗士就出门了,他觉得,肖恒不在现场,没够分量的人在现场领头,乱兵们顶多只是有胆子起下哄罢了,不会真有胆子跟自己真刀实枪地干,要吓唬他们的话。五十来具斗铠倒也足够了。

  但没想到,兵马刚到城门附近,队伍就被迫停止了前进。鲜于霸得到报告:“大人。前方有一路兵马挡住了我们!”

  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丝凉气,军队的行进早就停住了,干燥的黄尘却是腾然而起。午后的日头热辣辣地照在无遮无掩的黄土道路上。远方的草海上腾起了一阵朦朦的雾气,草海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烈日灼晒下的平原热得笼蒸火灼一般,披甲的士兵们盘膝坐在滚烫的道路上,士兵们砸着干枯的嘴唇,汗流浃背。他们焦虑地张望着前方,眼神中流露着不耐和疲倦。

  队伍的大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黑色旗帜上的“鲜于”二字仿佛羞涩般躲在了旗杆后。

  与部下一样,队伍的指挥官鲜于霸同样盘膝坐在的上,脸色严峻。炙热的日头把他身上的斗铠晒得滚烫,汗水从他发间滚落,浸得他的眼睛刺痛。

  前方的道路上响起了清脆的马蹄声,看着大道上出现的两个灰衣骑兵的身影,鲜于霸的眉强烈地挑动了下,坐着身形却是依然稳如泰山。

  军官们喜形于色:“使者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两个使者很快被派到鲜于霸跟前,在烈日下奔波了一阵,他们脸色疲倦,汗水在脸上冲出一道道鲜明的痕迹来,嘴唇干裂。

  他们向鲜于霸鞠躬行了个礼:“卑职参见大人!”

  旅帅矜持的点头回礼,沉稳地问:“可查探清楚了吗?前方阻挡我们的,是哪来的兵马?”

  “启禀大人。卑职已打探清楚了,前方的是东平东陵卫的镇标兵。

  “东陵卫的镇标兵?”鲜于霸心中一震:“东陵卫也卷进了此事?他们为何在此设卡挡住我们?”

  “大帅,卑职见不到他们的领队。只有一个叫江海的督察出来见了我们,他说,因为城里兵变,为护卫城内居民安全,东陵卫在此设卡盘查,严靖治安。

  为了清剿乱兵,任何外来兵马不得入城——他是这么说的。”

  “混蛋!你们就没跟他说,我们新编旅是奉长孙都督之令前来镇压乱兵的吗?”

  “大人,卑职已经说了!但对方压根不听,他们只是说,奉孟镇督之令,东陵卫前来清靖治安,任何没有东陵卫允许就胆敢入城的兵马,视同与乱兵合谋,一律清剿!”

  鲜于霸冷笑两声:“清剿我们?东陵卫好大的口气!”

  他沉吟片刻,问:“前面,东陵卫布置了多少兵马?你看到了多少?

  “启禀大人,前方东陵卫兵马极多,步兵、铠斗士不计其数,光斗铠就不下一百具,而且全是新型的豹式、王虎式斗铠。我们还看到了一面大旗,上面有“孟”字。应该是东陵卫镇督孟聚亲自坐镇此地。”

  “哼,孟聚也亲自出动了吗?哼哼……”

  鲜于霸不屑地冷哼。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倘若说对于易小刀和肖恒,他还觉得不服的话,但对于比他更年青的东陵卫镇督孟聚,他却是只有佩服的份。不说孟聚能打,一骑破千;也不说东陵卫兵多将广,麾下的斗铠数量是自己五六倍那么多,光是孟聚敢硬着脖子敢跟拓跋雄叫板,迄今却还完好无损,这种胆量就不是自己能比的。

  而且,既然孟聚亲自坐镇于此,麾下的斗铠众多,他们有备而来,动手起来自己决计占不到便宜的,动手硬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想了一阵,他勉强地说:“你们二位再跑一趟,把长孙都督的手令给对面送过去!告诉他们,我们是奉都督府命令过来平乱的,既然东陵卫的目的也是平乱。那大家是自己人,他该放我们进城的,把这点跟他们说清楚了!”

  两名军官躬身应令。策马而去,但他们就象被哪个鬼逮住了,一走就不见回头了,半个时辰都不见人影。

  兵马毫无遮掩地被烈日灼晒着,又累又渴。新编旅的官兵低声埋怨着,队伍骚动不安。

  各级军官拿着鞭子一顿乱抽,又把秩序压了下来,但他们自己同样被晒得又热又渴,烦躁难耐。

  大家都用焦虑的眼神望着鲜于霸,心中痛骂他不下一万次了——对面的东陵卫躲在城防里乘凉,我们却站在烈日下暴晒等待,怎么熬得过对方?鲜于都督昏头了吗,到这个地步了还不走人?

  等那两个军官回头,已是一个时辰后的事了。

  鲜于霸被晒得头晕目眩,汗湿重甲。他怒气冲冲地喊道;“只是要你们去传个话,如何去了那么久?你们如此懈怠军务,我斩了你们!”

  两位军官疲倦不堪地滚下马来,在鲜于霸面前单膝跪到:“大人,不是卑职懈怠,实在那边没答话,卑职不敢回来!”

  “没答话?你交了长孙都督的手令,他们怎么说?他们胆敢不遵军令?”

  “他们倒没有直接抗令——那位江海督察说,如果真的是长孙都督的命令,那自然是没问题。但长孙都督刚来东平,他的字大伙也不认得,倘若有人冒充,那该怎么好?所以,这份手令还得送去都督府辨认一下。”

  “混账,上面不是有都督的大印,还辨认什么?”

  “卑职也是这么说的,但他们说,兵变乃非常时期,外军进城小此事非同小可,为防奸人作假,惯例都是要都督亲笔的手令才算。” 鲜于霸知道,确实有这么一条惯例,在战争、平乱等紧急时期,军兵调动,确实要主官的亲笔手令才能生效。

  他勉强地压抑住怒气。问:“你们等了一个多时辰,他们可辨认出来了?”

  “没有!卑职在那等了一个时辰,东陵卫的人才说,因为都督府被乱兵围着,送手令的人没法进去,得等驱散乱兵后才能进去辨认手令,所以烦劳我们继续安心等候吧,等扫清了作乱的兵马就可以分辨手令了。卑职怕大人您等的焦心,先回来禀报了。”

  鲜于霸啼笑皆非,他低骂了一句:“姓孟的混蛋,真他妈能扯!”

  新编旅接到命令要来清除乱兵,对方说要让都督府辨认手令,但现在都督府被乱兵包围。要等乱兵退了才能确认手令真假,但自己的兵马进不了城,乱兵又怎么会自己退去?乱兵不退,手令就辨认不了,自己也就没法进城。也就没法镇压,于是乱兵就不可能退——这分明是个无解的死循环来着。

  但城内发生兵变,东陵卫负有监察军队职责,确实有权封门禁出入的。长孙寿初来,东陵卫说不认得长孙都督的手令,耍交给都督府确认,这确实也是正常程序,谁都挑不出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