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第88章 末世疯狂与星辰大海

孙承宗和徐光启、杨嗣昌求见,朱由检在文华殿接见了他们。

孙承宗道:\"臣等反复议了,实在找不出万全之策。\"

朱由检问徐光启:\"你也想不出法子吗?\"

徐光启点头称是。

朱由检道:\"以我朝的土地,养活我朝的百姓,按理说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为什么闹到如今这个地步?想必诸位比我更清楚。

为什么民变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归根结底是耕者无其田。

朝野上下都以辽东建奴为大患,而朕以陕西流寇为大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流寇是注定剿不完的。杀了张献忠,还有李献忠,杀了李自成,还有张自成。

朕初登基时,为解决陕西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推广蕃薯土豆也好,迁藩也好,改税制也好,整顿盐务也好,办银行也好,都产生了一些效果,陕西大饥荒勉强熬过去了。但这些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陕西的流寇一直没能根治。诸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众皆默然,只有杨嗣昌小声说道:\"因为土地。\"

朱由检点点头,\"嗣昌,你继续说!\"

杨嗣昌道:\"臣督陕时,极力推行招抚,张献忠根本不搭理臣,只有高迎祥给臣回了信。\"

朱由检问:\"高迎祥怎么说?\"

杨嗣昌道:\"高迎祥说,肯竖起大旗造反的,都是饿得活不下去的,假如有数亩薄田,一头耕牛,辛苦劳作一年,能够养家糊口,谁愿意造朝廷的反?朝廷如果不能给他们土地,那就尽管放马过来杀,不是贼杀尽官,就是官杀尽贼,不死不休!

臣当时看了他的信,只觉得不寒而栗。现在李闯和献忠打的旗号就是耕者有其田,均田免粮。一人之心,即是千万人之心。这是一股滔滔洪流,非人力所能阻挡。\"

朱由检道:\"高迎祥要土地,李自成要土地,张献忠要土地,罗汝才、点灯子、老回回,也都在要土地,不给他们土地,他们就烧,就杀,就抢。

可是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谁愿意拱手让出来。于是就像高迎祥说的那样,不是官杀尽贼,就是贼杀尽官,不死不休?

黄巢屠尽长安,锦绣皇都变成人间炼狱。诸位不怕这段历史重演吗?反正我是怕的。又怎知,李闯、献忠不是黄巢转世投胎的?\"

孙承宗、徐光启、杨嗣昌无不毛骨悚然。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由检早己透视了这个乱世的宿命,所有的人像疯子一样相互残杀,然后集体毁灭。

人们己经习惯了这样轮回每二三百年重演一次。

徐光启问道:\"那怎么办?\"

朱由检道:\"归根结底的问题是土地分配的问题,既然谁也不愿拿出自己手中的土地,那就只好杀。如果不想杀,就只有一个办法。\"

徐光启问:\"什么办法?\"

朱由检道:\"海外殖民!\"

徐光启:\"这个办法臣也想到过,但臣觉得行不通。\"

朱由检问:\"为什么行不通?荷兰人占据台岛,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他们一年挣多少钱,你不知道吗?一个小小香港岛,租给英国人,一年就坐收五十万两银子的租金,这其中有多少暴利,你想不到吗?

西洋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做不到吗?别忘了,三宝太监下西洋,是到过好望角的。那时候,我们的船多么漂亮多么高大多么威风!\"

徐光启的眼睛倏地亮了。

\"皇上想发展远洋贸易,前景是极其广大的,但要做起来也是极难的。\"

\"第一是开海禁。\"

\"第二是造大船。\"

\"第三是造大炮。\"

\"第三是练海军。\"

朱由检嘴角勾了勾,无比坚定地说道:

\"再难的事,只要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总有做成功的一天。三年做不成就五年,五年做不成就十年,十年做不成就二十年,一代人做不成就两代人做。\"

徐光启被深深地感染了,兴奋地说道:\"只要银子到位,造大船,造大炮,练海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么大一笔银子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朱由检己经在头脑中推演过无数遍了。

他的眼睛首先盯上了被荷兰人占据的东番岛。

东番岛是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温暖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物,地处海上交通要冲,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

这一切都是像是上天慷慨的馈赠。如果将东番岛开发出来,最少可以安置一百万陕西无地农民,陕西的困境将大为改观。

东番岛长期孤悬海外,在古代非常荒僻落后,中原王朝根本看不上,连藩属国的资格都没有,长期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

明初虽然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东南沿海的海上事务,但并未在东番岛上设置有效的管理机构,东番岛一度成为倭寇和海盗们的天堂。当时东番岛的价值远远比不上澎湖。

万历三十年,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后,开始大规模向远东扩张渗透。

他们首先把目标锁定在澎湖列岛上。

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人占领了澎湖列岛。但荷兰的行为激怒了明朝政府,派兵将他们驱离澎湖列岛。

荷兰人消停了好多年。

天启二年,荷兰人攻打澳门失败,逃到台湾海峡,再次占领澎湖。

天启四年,南居益任福建巡抚,再次将荷兰人驱离澎湖。

荷兰人被迫将注意力转向荒僻的东番岛。当时的东番岛上只有一些原始的土着居民。

荷兰人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东番岛沿海地区,修筑港口和城堡,建立殖民统治。

当时正是英明神武的魏公公当家管事,魏公公是个干大事的人,正忙着建生祠,编《三朝要典》、《东林点将录》,修三大殿,小小的东番岛根本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就这样,荷兰人一直赖在东番岛三十八年之久,直到明朝灭亡后十七年,郑成功率2.5万名士兵,分乘百艘战船,跨海收复东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