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第288章 民屯、贸易、太学

天子仔细阅读奏表。

马超在奏表中提倡了三个政策。

一是,开展民屯。

由于朝廷在关中的经营越来越稳固,一年来,许多寓居南方的百姓开始回流。

雒阳周边渐渐出现了流民的身影。

流民主要来自荆、益二州,少部分从中原、江东来。

流民中大多数人都是当年董卓之乱的幸存者,那场浩劫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有些人逃离故乡时还是少年,如今返回竟已是拖妻带子。

马超让官员们统计过,从各地进入雒阳的流民有一两万之多!

他建议朝廷把这些人和今年从汉中迁来的两万户百姓一起管理,赐给他们土地,租借粮种、农具、驴和牛。

等到来年秋收收取一半收成作为回报。

马超推举光禄大夫杜畿兼任典农中郎将,负责管理流民。

他称赞杜畿有“仁”,可以妥善管理流民,使流民们生活安稳,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温暖和仁德。

第二,马超还建议朝廷不要废力气发兵冀州,而应该把军队用来剿除秦岭匪患,打通商道!

马超想要进一步恢复丝绸之路贸易。

如今西域臣服,每年都会有不少西域商队来到关中,用葡萄酒、马匹、金银玉石换取西域稀缺的茶叶、丝绸、粮食等。

但关中毕竟才稳定下来没多久,消费能力有限,西域胡商因此选择减少交易频次。

马超觉得这对朝廷来说很浪费,跨国贸易每年都能为朝廷带来不少税收。

趁着荆州和益州跟朝廷关系还不错,朝廷应该主动把丝绸之路搞起来,扩大交易规模,获取更多商税。

以此弥补关中朝廷与河北袁绍在经济上的劣势。

甚至,朝廷还可以把商品卖到河北,以此搜刮河北世家的财富。

马超认为,袁氏树大根深,就算朝廷能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要想彻底收复冀州都不容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这条虫目前还很强壮,在青州压制得曹操不敢轻举妄动。

总之,打通荆、益商路,比勒紧裤腰带打仗划算!

为刺激贸易,马超还建议朝廷废除冗税,降低关税,以此吸引商队来关中。

虽说现在是战乱时期,粗看不利于发展商业。

但战争时期与战争时期也有不同。

比起董卓之乱后,群雄割据,一个郡就是一个独立势力的混乱时期。

现在的时局已经大为不同,中国各个地域板块内基本统一。

朝廷、袁绍、曹操各自建立起强权,各势力掌管下的百姓,生活相对安定。

这对商业复苏提供了基本条件。

在非敌对势力间,商人们抓住时机与商机,活跃在战争之外。荆州的茶商,益州的蜀锦商人,凉州的马商、胡商,在关中都能看到。

但南方来的商人时常抱怨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岭匪患严重!

乱世人落草为寇实属普遍。老百姓无奈沦为盗贼,马超很同情。但朝廷现在蒸蒸日上,可以为人们提供安稳的环境,那继续在山林间当强盗就不应该了。

为大业计,马超建议朝廷派出军队剿匪。这样不仅可以打通商道,还能锻炼新兵,可谓一举两得。

等到这项政策实施下去,马超估计每年至少能为朝廷多增加数千万钱的税收!

假如朝廷能增收2千万钱商税,换成粮食就是数万石。

这点收入自然不能跟农业比,毕竟汉末还是封建社会,农业税和人口税才是大头。

但有总比没有好,每年多出几万石粮草,那也足够干很多事了。

更重要的是,这项增收并不会伤害百姓,反而有利于民生发展。

除开民屯、贸易。

马超提出的最后一策更重要,那就是——复太学!

“复太学!?”

百官闻言,全都感到震惊。

他们没料到,马超竟然会提这茬!

自西汉起,朝廷就设有太学,汉武帝借太学选拔人才,培植势力。

但到东汉末年,两场党锢之祸,使太学彻底落寞。

恢复太学有助于朝廷选拔人才。

更重要的是向天下人证明,朝廷正在变好,吸引其他诸侯手下的人才来关中。

争夺天下其实就是争夺人才。

恢复太学,是朝廷从其他诸侯那里抢人最有力的方法。

这还是招绝户计!

太学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很强,其他州郡的年轻士人如果全来关中,那么就算袁绍、曹操等诸侯眼下聚集了一批人才,等到再过几十年,诸侯也竞争不过朝廷。

这步棋甚是长远,也是马超促使自己改变军事思维,转用政治思维的杰作。

说起来,汉末群雄不是没有人采取类似手段。

荆州牧刘表就设在襄阳设有庠序,让名儒宋忠任“五经博士”,给荆州年轻士子教授典籍。

刘表能在董卓之乱后,迅速霸占一州之地,设置庠序绝对是一招妙棋!

但是,刘表空有庠序之教,却无识人之明。

荆州人杰地灵,还有许多寓居荆州的北方俊杰。

可刘表不能人尽其才,明明很早就掌控了广袤的土地,却不能成就一番霸业。

马超在心中以此为戒,决定等朝廷推行他的政策后,要随时到太学亲自过问太学生们的学业与生活。

马超这样想也有私心!

太学毕竟是国家的太学,不是他马超的太学。

马超自认没有学识能够担任太学博士,所以只能用刷存在感的方式,让太学生们知道究竟是谁给了他们机会。

就是不知等到实际推行后,会有多少太学生会站在马超一边,又有多少人会反对他?

复太学绝对是把双刃剑,就看马超如何操控。

但目前这项政策的利处远大于弊端,诸侯是早晚要撕破脸的大敌,而内政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

天子读完,对马超的“中兴三策”非常满意。

但天子也有问题。

他问马超:“孟起,你这最后一策复太学,不仅要教育我汉家才俊,连羌胡匈奴都要容纳,这是否……”

天子觉得这有点离谱,教授汉人就算了,连外族夷狄都要收进太学。

那群蛮夷能被教化吗?

而且天子还有一问。

不等马超回答他的上一个问题,天子就又问:“再说,孟起,你真的认为朝廷不应该插手袁绍与曹孟德的战事吗?!”

马超斩钉截铁:“没错,陛下!去岁至今年连续三场大战,关中百姓疲惫不堪,与其征战,不如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