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65章 权利调整

辽东兵败之事,其实也不能全怪洪承畴。

自从洪承畴接任辽东总督之后,率领十三万明军在辽东和清军对阵,一直都是占据上风压着清军在打。

毕竟明军的火器数量和后勤补给比清军要强大的多,如果不是唐军草原商路一直给清军输血,那恐怕早就突破到了沈阳城下了。

但是从唐军参战之后,唐、明在山西开战之后,朝廷就一直不断的催促着洪承畴速战速决,好能抽出兵力来支援山西战场。

在这种情势下,洪承畴不得不改变之前的步步为营策略,改为主动出击进攻,这就给清军抓住了机会。

皇太极派多尔衮率领三万新军精锐,绕过明军防线,直扑锦州,意图切断明军后路,洪承畴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率军反身回救锦州。

正值这时,胡宏昌率领的使团到达沈阳,同时还带来了大批的军事援助,使得清军火器有了大幅度的补充。

皇太极顺势挥兵在后追击明军,洪承畴只得且战且退,再加上清军兵临锦州,大军粮道被切断,使得明军斗志衰退,这种情况下总兵王朴率部先逃,然后各军就纷纷奔命,途中又遭清军伏击,致使损失惨重。

洪承畴只得退守松山,锦州随之被破,清军将松山城团团围住,这最后仅有的希望也都破灭了。

围城月余之后,松山城守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为内应,松山城破,随即洪承畴被俘。十三万明军,阵亡四万有余,被俘六万,最后逃回关内的不足两万,其余溃兵都成了逃兵,不知去向。

洪承畴被送到盛京后,皇太极让其剃头易服投降,洪承畴拒不剃头,反而要求速死。到后来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的意见,亲自到牢房面见洪承畴,极尽招揽之事,并且答应他暂时可以不剃头,这洪承畴才同意投降。

但也不接受皇太极给予的官位,也不参与政事,对此皇太极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异议,只是将他留在身边,让其做个旁听之人。

暂且不做评价,洪承畴到底是怎样的人,投降清军是对还是错。

但是辽东的战败,确实是给了大明沉重的一击。

战败洪承畴之后,清军不仅收复了之前的失地,还将兵锋推进到了山海关附近,至此大明在辽东的兵力就只剩下了吴三桂手中不到五万的兵力了。

在清军的强势压迫下,山海关防线岌岌可危,大明朝廷急匆匆的和陈贞慧签订了合约,然后开始从西线战场抽调兵力,堵截即将南下的清军。

陈贞慧像是一只斗胜的大公鸡,趾高气昂的拿着文书,大摇大摆的从京城返回陕西,京城百官虽然生气,但是也毫无办法。

四川那边该要交还给大明的自然还是要按着约定交还,不过交还之前,曹变蛟大车小辆的就一直不断从四川往回运东西,要不是蜀王府不能拆了,他真的想连蜀王府都给打包带走。

等到秦良玉再次率兵返回,接收成都之时,成都三府的府库全被搬空了,连人口都迁走了大半,留给了秦良玉一个光秃秃三府之地。

对此也就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战事暂时结束,士兵们也进入了休整期,留下了足够的驻防兵力之后,曹文昭、曹变蛟、王性善、苗兴一等各军主将也都被招呼西安述职。

因为此时正是王保田的治丧期间,所以大军得胜还朝,也没有举行欢迎仪式,和大型的庆祝,但是该给的赏赐一点都没有少。

这就弄的各军将领和士兵们很难受,高兴吧还不能表现出来,要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反正那是憋的相当难受了。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国度,不管是谁都要遵守,孔子说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意思就是你是用了三年才从父母的怀中离开的,那父母离去,让你守孝三年,以偿还父母三年怀抱之恩。

在官场之中对于孝道就更为看重,不管做官的人,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就是有罪,就不配为官;

当然君主允许的不算,例如对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可以不还乡,称之为夺情。

君主驾崩薨逝之后,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范围虽然是全国,但主要是京城执行最为严格。

王树亭也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功夫罢了,自己家的人没有了,为啥要那么严格要求别人呢,自己家人严格遵守就可以了。

而且在王保田殡天之后,也没有立刻安葬了,因为陵寝还没有修建好,该搞的仪式还是要搞,等陵寝修好之后再重新安葬。

暂时灵柩就只能停放在大慈恩寺中,在大慈恩寺之中专门腾出一间大殿,里边置上冰块,做成冰室使用,每日里有僧侣念经超度。

大慈恩寺现在早已不同往时了,自从那年办了水陆法会之后,大慈恩寺得到了王树亭的赏赐,成为唐国官方宗教组织,统领唐国境内所有寺庙,和重阳宫一同成为佛道两教魁首。

每年两教都会为了大唐将士和百姓做法祈福,使得香火达到了鼎盛的状态。

现在老王爷的灵柩停放在慈恩寺,对于所有的僧侣来说,那是更是无上的荣耀。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慈恩寺的影响力,把佛法传遍华夏的每一个角落,徐平川还鼓动老方丈,向着全国各地都派遣僧侣去游学,宣传佛法,也宣传大慈恩寺,更宣传大唐。

这事做起来,那些高僧们,比王树亭和徐平川等人更加积极,到现今为止,已经有上千名修习有成的僧侣,前往了全国各地。

三个月之后,禁止娱乐的时间过去之后。

王树亭才派徐平川为代表,会同内阁各位阁老一起,对军中将士们展开慰问,这次的慰问,不仅是已经返回到西安的,那些还停留在边界的将士,朝中也派员前去慰问了。

同时,王树亭也对军队再次展开调整。

大唐仿效大明,将大将军府更名为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设立东南西北中五个战区;

中军都督府,辖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统兵十五万,设中军都督,由王树山担任。

东军都督府,辖山西,统兵十万,设东军都督,由曹变蛟担任。

南军都督府,辖四川、藏东两地,统兵八万,设南军都督,由王二顺担任。

西军都督府,辖青海、新疆两省,统兵六万,设西军都督,由王性善担任。

北军都督府,辖漠南蒙古,统兵五万,设北军都督,由苗兴一担任。

整编完毕之后,野战兵力达到了四十四万;还有二十万二线守备部队,全军所有兵力合计六十四万。

苏步和李本原等被任命为各省守备都督,不过二线部队的指挥权并不在五军都督府,而是归兵部所有。

曹文昭卸任副帅,只担任兵部尚书和内阁次辅。

黄文瀚也卸任了总参谋长职务,改任户部尚书、内阁次辅。

新的总参谋长由王树林担任。

……

总理府这边一直运转的比较顺畅,王树亭也就没有做过多的调整,只是有功之人该升官的升官,反正现在地盘已经扩大了,也有足够的官位来安排那些有功之人。

这次权力调整顺利完成之后,不仅王树亭松了一口气,连朝中的文武官员也都松了一口气。

这其中尤其以曹文昭和黄文瀚为最。

从归顺王树亭以来,曹文昭西征甘肃、东击山西都是主帅和副帅,曹变蛟又是征四川的主将,这在军中的权利他们叔侄俩已经超过了老班底,唐军一半以上的部队都接受过他的指挥,而且很多人都是他提拔的,怎么能让他不心惊。

就是王树亭不做调整,这次回来之后,曹文昭都想自己提出来辞去军职,专心朝堂,从而为曹变蛟和家中子侄铺道路。

而黄文瀚也同样是如此,军中他挂着一个参谋长,和内阁成员,看似也不过分,但是他妹夫是内阁首辅总理大臣,弟弟黄文锦是甘肃巡抚封疆大吏,还有一个堂弟黄文升是王树林身边的红人,也算是军中宿将了。

这样算下来,黄、徐两家权力就有些过了,万幸的是徐平川只是孤身一人,身后没有家族,不然王树亭对他们下狠手都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