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52章 进献

徐平川回文倒是没有催促,而是让宋献策着重留意一下,能加快的尽量加快一些。

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候给他们行个方便。

也不怪徐平川着急。

国库之中的存银看着是不少,而且每年也有大量的进账,所以不管是内阁还是将军府都撺掇着王树亭要和明军开战。

可是真的打起来银子像流水一样的花出去了。

三面同时开战,而且三面的进展都不错,占领的地盘飞速的扩张。

兵力上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苏步和曹变蛟先后发来了要求增兵的文书。

表示现在进展顺利,需要增派兵力驻防攻占的城池。

内阁商议之后,经监国世子王春钊用印,在陕西征兵六万,以补充两地所需,这六万兵力的饷银和装备费用本就不在计划之内,使得国库之中不得不挪用其他地方的款项来填补。

如果不是山西那边已经攻占了太原,有晋王府的财政支持王树亭在山西征兵,那所需花费的会更多。

这个时候,徐平川就想到了那八大皇商,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辫子朝时候的那个鼎盛时期,但是几代人的积累财富也必然是不少的,如果能够拿到他们的家产,那得来的钱财可以瞬间把国库吹起来。

但是这种事情确实不适合王树亭来点头操作,即便他们通敌卖国,也是卖的大明的国,唐军自己还和清军做生意的,这怎么说,所以只有悄悄的来。

掌握了他们卖唐国的证据,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动手。

这招做起来比较阴损,有损王树亭的威仪,就只能徐平川和宋献策他们自己悄悄的来了。

至于以后王树亭会不会追究,只要不让他知道真相,那就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得了那么多的钱财,真相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欺君之罪,徐平川这些年犯的欺君之罪可一点都不少,小辫子都亲自递到王树亭手里了不少,多一些也不怕啥,大不了以后带着自己的家人归隐罢了。

现在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六万新军已经征召完毕,正在整训之中,他们所需的武器装备,工部也在紧张的生产着,还有前线需要的弹药,也是天天的催促。

让宋应星老头已经骂了徐平川无数次了,说前线那些当兵的都是吃火药弹丸过日子呢嘛,怎么消耗的那么快,生产根本供不上他们使用。

其实他是不知道,为啥苏步和曹变蛟进展那么快啊。

苏步最大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攻城,而是路途太远了,出了嘉峪关以后,要经过茫茫的戈壁,才能到新疆,面对那些武器还不如蒙古军队的军队,有什么难打的。

火枪不要钱似的放就是了,来多少灭多少。

到了地方之后,他的那些兵力直接就分散开来,千把人就敢去攻击一个城池去,凭什么?

凭借的就是火器的犀利,和火炮、手榴弹这些玩意。

优势的火力砸下去,直接就砸碎了守军的信心。

至于曹变蛟那里,现在都已经快要兵临成都城下了。

大军集结到汉中之后,曹变蛟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率军出战,而是修路。

入川从汉中出来,可以走金牛道,由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阁、梓潼一路到成都,或者走米仓道,由汉中到南江县、巴中、闽中、三台,再到成都。

不管走哪条线,重型的火炮都过不去。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路,曹变蛟干脆就把他的六万士卒都变成了修路工人,用来打仗的火药全都用做炸山开路了。

几个月的时间,生生的在秦岭、大巴山中开出了一条可以通行重型火炮的道路来,虽然还是上山下山的比较难走,但是确实是开出了道路。

这就可以想象他所用的火药量得有多大。

习惯了这种奢侈的用法,再想让他省下来,何其难。

修路尚且如此,那攻城起来就更别提了,炮弹不要钱一样的发射。

每个城池不经过无数轮的火炮洗礼,曹变蛟根本就不让自己的士兵往上冲锋。尤其是在攻打剑阁的时候,剑门关都快被火炮轰塌了,他才让士兵攻城。

就这样一路修路一路攻城的杀到了成都平原。

面对一马平川的平原,曹变蛟就彻底放开了,什么战术不战术的,一路横推过去,没有攻克不了的城池,就是消耗有些太大了,而且城池基本上都是残破不堪。

需要更多的兵力来驻守,这才不停的向着西安要求援军。

现在大军已经攻占了保宁府、顺庆府、龙安府、潼川府、成都府也占了一半,因为兵力原因,暂时停驻在了距离成都不远的绵竹,等待着后续兵力的到达。

明军也在四川不断的集结兵力,相信不久之后就是一场大战。

视线回到山西这边。

王树亭并不知道徐平川他们的打算。

现在在太原晋王府中,看着山西各地的奏报,王壮那边进展的非常顺利,吕梁山作为最早的根据地,他们在那里的人脉关系是很深厚的,山中的百姓对于王树亭也是非常认可。

自从王树亭离开吕梁去陕西之后,吕梁山中的百姓被官府欺压的太狠了,因为有通匪、资匪的嫌疑,他们所有的土地都被官府收缴,发卖给了那些大户,而税收却一点都没有减少,这让不得不重新过上租种土地日子的百姓们怨声载道。

现在王壮率军回来了,那些被压迫的狠了的百姓们,根本就不用动员。

纷纷自己解决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地主恶霸,打开县城的城门,迎接了唐军的到来。

王壮顺利的接收城池之后,也是大方的把那些收缴上来的土地,分给了山中百姓。

苗兴一那里,稳定了忻州的局势之后,就继续向北,往大同方向进军。

在攻占代州之后,便不再往前进军了,主要的还是兵力不足,大同边军不是他那点兵力可以撼动的,如果不是有草原上王树山和那日松的兵马牵制,大同的八万边军早就南下救援山西了。

现在苗兴一也只能在代州和大同边军遥遥对峙着,等待着王树亭派来援军。

不过现在山西,除了大同府以外,已经全部都在唐军治下,紧要的关口也都是在唐军手中,明军想要反攻入山西,那是万难的。

现在王树亭才算是放下心来,想着慢慢的调整一下兵力再攻大同,同时自己也可以休息一下,放松放松。

毕竟紧张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了,铁人也受不了啊!

忙碌了一天之后,太阳已经西垂了。

王树亭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来:“薛全,走咱们去后花园里转转!”

“是!”薛全赶紧应声,让人先端来净手的铜盆,自己则是整理王树亭的书桌。

他这边整理好,王树亭那也洗完手了,薛全躬身在前边引路,随着王树亭一起往花园去,后边宫女太监端着各色的水果和茶点。

刚走进后花园中,便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传来。

听着还不是一个人。

走过游廊,来到一个亭子,站在亭子中正好看到不远处的小湖边,有十几个女子正在那里嬉戏,有正在喂食湖中锦鲤的,有荡秋千的,还有正在花丛中采花的。

女子们在花园的湖边,追逐打闹,欢声笑语,俨然是一幅绝美的仕女嬉戏图,她们也并没有发现远处有人停下来观看,依旧展示着自己的青春活力。

王树亭饶有兴致的看着。

薛全赶紧让人在亭子中的石桌上,摆上各种瓜果,恭请主子坐下之后才低声的问:“主子,需要奴才叫她们过来吗?”

“暂时不用,先看看,这是从哪来的女子?”

“都是山西大族和巨贾进献上来的,之前晋王逃走之时,府中的好女子都带走了,也没个能服侍主子的,奴才就斗胆接下了进献上来的女子,把她们安排在了后花园这边。”

“哦,我说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下次别自作主张!”

“是,奴才记下了!”早已经摸透了王树亭脾气的薛全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而真的生气,不然也不会擅自安排。

见王树亭兴致颇高,薛全适时的奉上了一副望远镜。

王树亭一愣,便笑着说:“你倒是准备的挺全!”

说着接过望远镜,看了起来,那曼妙的身姿在望远镜下显得那么清晰,女子们脸上的笑容也是无比自然,全然不是那些讨好的面容。

说起来王树亭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种笑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