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36章 热闹非凡

到这里仪式还不算完,现在只是王树亭称王了而已,还有其他的册封仪式。

首先王树亭尊自己老爹王保田为太上王,老娘王陈氏为王太后。

册封李翠为唐王妃,其子王春钊为王世子。

册封何蕊和郡主朱玉珍为侧妃;

陈莹、杨玉君和苏泰被册封为了庶妃。

至于王树亭其他的子女们都年纪过小,没有进行任何册封,之所以这么早的确定下来王世子,还是因为徐平川他们一直在王树亭的耳边叨叨要早定国本,这才不得已定下来。

徐平川则是因为看争位宫斗剧看的太多了的缘故。

另外两名陪嫁郡主的贵女,王树亭没有纳入后宫,而是赐给了徐平川。这其中不乏王树亭再次表明徐平川在其心中的重要位置。

文武百官原本职位都是已经确定了的,现在只是再正式的任命一遍,顺便将品阶往上提升了一下,至于封爵位,现在还不到时候,毕竟只是开国了,还没有统一天下,如果现在就封爵的话,那到时候升无可升的时候,难道要赏他们一瓶毒酒还是三尺白绫。

不管是徐平川还是内阁各位阁老都明白的很,现在甚至都开始在想是不是在什么合适的时候自污一下,让王树亭抓一些自己的小把柄了。

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接受外邦朝贺献礼,前来的人也不多,首先就是草原之主那日松,他给王树亭送来的贺礼是千匹战马还有箱各色宝石。

再就是青海、新疆和藏地的土司们送来的当地特产。

对于这些土司们的贺礼,代表意义更大于实际价值,王树亭当然是非常高兴的接受下来,同时让礼部尽心的招待,之前虽然已经和他们都谈过了,但是现在王树亭还是大方的赏赐了不少东西,主要就是这些土司们急需的粮食、布匹、铁器、茶叶和盐一类的生活物资。

最后再次接受臣民叩拜之后,这场封王大典才算完成。

忙忙碌碌的一天,现在太阳都已经有些向西了,腰酸背痛的王树亭才返回到了王宫之中,刚想找人把头顶上那压得脖子疼的冠冕卸下,却见到李翠带着一众女人前来,先对着王树亭施礼之后。

便听到一旁薛全唱道:“请王妃殿下就坐!”

李翠起身在宫女的搀扶下,来到王树亭身边坐下,众女重新参拜王妃,之后王树亭又带着众女到养寿宫拜见了爹娘之后,这最后的礼节才算完成。

安心返回寝宫去掉冕服,换成常服之后,才算彻底放松下来。

王树亭一边享受着宫女的按摩,一边听着薛全的汇报。

“主子,您只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之后在承运殿的酒宴就要开始了。要不要先给主子弄点点心垫垫肚子?”

“这王有什么好当的,累死我了,先让人简单弄一点吗?翠儿她们都回去休息了吗?”王树亭问。

“王妃和众位贵人也和主子一样,在王府花园招待贵女们呢!”薛全回答。

“嗯,你回头差人去看看,那边需要什么,让陈莹在翠儿身边多提点提点,毕竟和这些贵妇们打交道,王妃还是少了些。”

“是,奴婢这就让人去。”

休息了小半个时辰,王树亭终于缓过来一些,才带人缓步走向承运殿。

这时候的承运殿已经人影交错了,一张张桌子上摆满了珍馐美味,徐平川、黄文瀚、张国绅、曹文昭等人,都是面带笑容高谈阔论。

“唐王殿下到!”

一声高亢悠长的声音响起,殿中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个方向。

王树亭在乐曲声中迈着四方步,缓步走了出来,来到王座之上坐定,众臣连忙拜见。

“臣等拜见唐王殿下!”

“都免礼起身吧!”王树亭袍袖一挥。

“我们君臣艰苦奋战了近十年,终于做出了一番事业,今日我们建国称号,可谓是普天同庆,诸位臣工兄弟的功劳,本王也都记在心中,不过这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个小小胜利,后边还有更加艰难和更加辉煌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希望诸位能与本王同心戮力,共创一个强盛的大唐!”

“是,臣等谨遵唐王令!”

“哈哈哈,好,今日高兴,咱们君臣不醉不归,来来来都端起来,奏乐起舞!”王树亭伸手将桌上的玉盏端在手中“诸位,满饮!”

“为殿下贺!”

众人齐齐饮下杯中之酒。

酒过三巡之后,王树亭和王树山、王树林三兄弟坐到了一起,是的,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他们不回来呢,三人端着酒碗,捧着杯,看着殿中饮酒的众人。

“大哥,你细看现在场上的情景!”王树亭轻声的对王树山说道。

王树山轻轻的一笑:“我早就看到了,他们之间有亲疏才好,不然受苦的可就是你了。”

王树林已经有些喝多了,大着舌头说:“大哥说的对,就是要让他们斗起来,不然怎么掌控全局。”

“就你知道的多”王树山瞪了他一眼,然后接着对王树亭说道:“不过你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不能让事情超出你的掌控,要不不好收场!大明朝衰败如此之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党争,相互倾轧。”

王树亭点点头:“嗯,我知道,咱们三兄弟齐心,还怕他们能翻了天去,现在这样挺好的,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等到大一统之后,咱们再做调整。”

三人在这嘀嘀咕咕的说着。

坐在人群之中的宋献策,捋着胡子喝着酒,看似是沉迷于场上的舞蹈,实则正在仔细观察王树亭的一举一动,三兄弟聚到一起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三人的目光在不断的在群臣之中扫视着。

顺着他们的目光宋献策仔细的观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妙处,场中官员总共分成了三波,第一波是由徐平川为首,有黄文瀚、黄文锦、杜正川、苏方达、宋千山、王山、王二顺等人的元老派,掌握着大部分的地方和军队实权,实力最为强大;

第二波是以张国绅、张辇、曹文昭等人为首的旧官派,这些人也是人员众多,三人在中枢、六部之中也有不少人任职,其中还有不少军中高层,实力仅次于元老派。

第三波就是以杜俊恒、顾炎武、张云达、方以智他们这些新秀派了,这些人都是第一次科举的进士,虽然现在实力还不显,但是作为第一届唐王门生,那前途不可估量。

嗯,其实还应该有第四波,那就是宗室派,王树山、王树林还有侯宁,他们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王树山在蒙古草原上控制着十余万兵马,王树林在山西也发展到了上万兵力,侯宁则是担任西安知府,都掌握着极其重要的力量。

宋献策心中对王树亭更是满意了,有胸怀、有魄力、还要有手段,这才是合格的帝王应该具备的,现在明显王树亭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

明了这些,他也就不再看三兄弟了,而是将目光专注于场上那曼妙的舞姿。

今夜不止是王宫之中热闹非凡,整个西安城亦都是热闹无比。

为了庆祝大唐建国,唐王登位,整个西安城解除宵禁三天。

其实早在两个月之前,西安的驻防部队,衙门差役和谍报司就已经开始对西安做警戒,筛查,生怕有不法分子混进来,别看解除宵禁,现在的防御水平丝毫不比有宵禁的时候差。

苦了当兵的和差役,可是却乐了老百姓们。

本来就难得碰上这样的热闹事情,尤其是开国这样的大事,刚一得到消息,各地的商贾就开始不断的往西安城中赶,西安也随之热闹起来,唐军的重要人物都从外地赶回来,还有西安周边的士绅百姓要进入西安观礼的,还有从各地赶来的士子,因为唐军公布了消息,称王典礼过后会增加一次恩科。

西安城的人越聚越多,商人们更是觉得赶上了好时候,变着法的搞促销,吸引顾客,西安城内各客栈,饭馆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三天解除宵禁时间,商家们更是将西安各条大街都布置成了灯会模样,五颜六色的灯笼悬挂在街面上,照的整个街道灯火通明,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断,人群挨肩叠背,拥挤不堪,其中还不免响起几声女子的惊叫声,也不知道是被哪个浪荡子给揩油了。

不要觉得这个时代的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其实真正不怎么出门的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即便出去也是前呼后拥的,真正普通百姓家的女子,还是要为了生计出去干活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保守,平时上街下地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