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34章 皇太极称帝,劝进

事实证明。

王树亭和徐平川他们想多了。

就在蒙古各部要举行会盟的时候,大明和后金正在辽河之畔打的热闹,皇太极也得知了西部蒙古各部要举行会盟的消息,但是实在是抽调不出兵力来去搅合会盟之事。

祖大寿的兵马就囤积在辽河岸边,随时都有可能突破,直接威胁沈阳。在不击退祖大寿之前哪有心思管别的事情,可是等到在大明境内折腾一圈,解决了危机之后,那边会盟已经结束了。

十几家部落在归化城会盟,共同推举那日松为新任的蒙古大汗,统领各部,王树亭也派遣侯宁、顾君恩为使者,参加了此次会盟,做了个见证,同时私下里和那日松达成协议。

在那日松继任蒙古大汗的时候,同时公布了和唐军组成战略合作同盟,唐军开放和蒙古接壤的十座边塞城池,允许两族商人自由贸易,共同组建边塞贸易稽查司,用以税收和稽查恶意商贸行为。

两部组建联军,维护草原安定,唐军可以在归化、单于城等城池驻扎军队,蒙古军同样在边境贸易城池驻扎少量军队,这是内阁共同商议,安抚那日松给出的让步条件。

同时鼓励两族通婚,最先和蒙古部族结亲的那五千多名士兵都留在草原上,作为那日松的部曲,但是统带之人必须由唐军任命。

这些条件看下来是双方都有利,相互制约,可是徐平川等人清楚的知道,从此以后草原尽入瓮中。

皇太极和崇祯皇帝得到消息之后,都做出了相同的动作,就是把自己屋里的瓶瓶罐罐都砸了个粉碎,但是也毫无办法,没想到,两方相争,最后居然让唐军得利最大,吃亏最多的还是崇祯皇帝,皇太极还从他那里抢走了十数万人口和大笔的金银。

经过草原一事,那日松称汗蒙古,这使得原本投靠后金的科尔沁、喀尔喀、扎鲁特三部,有些蠢蠢欲动,稍有处理不好三部就可能脱离后金投入那日松的怀抱,对此是皇太极最不愿意看到,也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后金的君臣商议决定,首先加强对科尔沁三部的控制,不管是联姻也好,驻兵也罢,牢牢的将三部控制在手上;其次,众臣建议皇太极称帝改元,称帝之后对三部进行封王,只要接受新皇册封,届时再慢慢收回三部首领对部族的控制权,就算是彻底断绝的三部回归草原的可能。

皇太极接受了众臣的建议,于大明崇祯十年;后金天聪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改族名为“满洲“

定都沈阳,改名盛京。

众臣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听闻皇太极称帝,崇祯皇帝自然是愤怒不已,愤怒之下,又从内库之中拨出二十万两白银,打造军械,编练新军,誓要荡平叛逆。

唐军境内官员听闻此事,却是纷纷上书,请求王树亭称王,这不能地盘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后金,都已经称帝了,咱们连个王都不敢称吧,就连远在北京城的张国绅也写了劝进奏折,在和大明的谈判中也是强硬了许多,要求大明必须承认王树亭的唐王尊号。

这里边最为淡定的就属徐平川和杨玉君两人了,听闻皇太极称帝,两人毫无波澜,就仿佛没有发生一样,但是心中却不由而同的想到,最后的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是时候动起来了。

接着徐平川就给兵部,工部和谍报司下达了命令,命令兵部加紧整训调集部队;命令工坊全力生产各种武器装备和军队后勤物资;命令谍报司加紧对各地军队数量,战力摸排,加紧对大明士绅官员的渗透。

杨玉君同样也没有闲着,她的商会已经把店铺开到了全国各大城市,其中她也掺杂了不少自己的谍报人员,当然这些人员除了负责护卫和传信的,主力都是以女人为主,都是杨玉君让人从各地的青楼里边赎出来的花魁娘子,这些人最善与人打交道,换一个城市也很快就能和士绅官员阶层搭上关系。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在王树亭的允许下进行的,虽然已经有谍报司了,但是王树亭同时也想培养一个能够抗衡谍报司的组织,双方相互制约才是王者之道。

雪片一般的劝进奏折从陕甘各地飘向西安。

上百封的奏折堆积在王树亭的案头,王树亭一份份的翻看着,上边写的无非就是称赞王树亭对陕甘百姓的恩德,是为天命之主,麾下百姓千万,戴甲数十万,再以公爵为号不合适,应当正式称王建国。

这其中还有单独的几份是总理府衙门,内阁几位阁老的奏折,之前他们的态度不是这样的啊,怎么忽然之间就变了,于是招来徐平川、黄文瀚等人询问。

面对王树亭的询问,徐平川认真的回答:“此事是经过我们内阁共同商议决定,下文给各州府的,之前您称国公倒是无所谓,毕竟只是和大明之间的问题,现在不同了,关外后金皇太极已经称帝,这天下就已经有两位皇帝了,我们实力并不比后金弱,如果还是以国公为爵位,就有不妥了,也无法对百官交代。”

“你们,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吗?咱们之前不是说暂时拖延几年,积攒实力嘛!”王树亭有些担心。

“主上此言差已,此一时彼一时,之前如果主上称王,或许会刺激大明对我们开战,但是现在不同了,皇太极称帝了,为了稳定帝位,彰显武力,势必会在近期之内大举动兵伐明,大明朝廷可没有两线全面开战的实力,我们又不是称帝,此时称王,大明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还会想办法安抚我们。”曹文昭开口解释。

张辇也跟着说:“是啊,主上,刚刚接到张阁老从北京城传回来的消息,明廷那边已经有所松动了,只要再加把劲崇祯皇帝一定会答应的!”

这下王树亭心中有所安定了:“那还要给北京那边增加什么条件吗?”

几人明显松了一口气,如果王树亭一直咬着不同意称王,他们真的就和底下的官员无法交代了,毕竟大家都是想谋个前程,只要称王建国那自己就是开国元勋了。

“我们几个商议之后,觉得可以以大明和后金开战之时,从草原上出兵支援他们,作为称王建国的交换条件。”徐平川说道。

王树亭思考片刻:“嗯可以,日子你们选定了吗?”

负责礼部的杜正川起身说道:“钦天监已经选定了日子,一个月之后正式昭告天下,三个月之后八月十五正式称王建国。有一个月的时间,北京张阁老那边应该也能谈出一个结果了。”

他后半句话没有说,如果明廷那边不同意,那就是要做好开战的准备了。

“好,就按这个日子来吧,称王之后正好开始秋收,给百姓们减免一半的赋税以作庆贺如何?”王树亭提议。

这一下子就舍出去两百多万石的税收,众阁老也是有些心疼,但是普天同庆的时候,不表示一下也不合适,便也同意了王树亭的提议:“主上仁德。”

王树亭笑笑接着说:“既然咱们建国了,那官员们的品级也要往上提一提,现在平川官阶也不过是从二品,那就都提一下,内阁总理就提到正一品,各位阁老从一品,六部主官和各军主将都提到正二品,其他的品级你们商议商议。”

眼看自己又升官了,几人当然是心中高兴,而且这官还不是之前那种自封的官职,建国之后,立宗庙,建社稷,昭告天地,那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称自己是大唐官员了,对于大明、大清可以称为别国了。

得到王树亭的许可,上到总理府,下到县乡官员,都开始紧张的准备着。

礼部和工部,着急准备着称王需要的文书、金印,还有需要的各种物资都要准备,还要建造一座封王台,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是相当紧张的。

兵部和参谋部则是在紧张的调遣着部队,万一崇祯皇帝不同意,那势必就要开战了,兵马调集好,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直接杀奔山西、河南、四川了。

凡事也都是要做两手准备,徐平川还另外挑选了一些外交使节人选,如果明廷不同意,那就直接派这些人前往辽东,见皇太极,和后金结盟,至于以后再和皇太极开战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大明才是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