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56章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思索犹豫片刻之后,侯宁也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实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我这几年出入蒙古也是多次从榆林镇的防区经过,他们的士兵战斗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而且榆林镇防守区域八百里,真正驻扎榆林的估计也就在一万上下,我军取胜难度应该不大,关键在于取胜之后要能迅速的将这些兵卒安抚住,这就需要大量的金银和粮食了。”

停顿一下接着说:“还有一事我觉得可以试一试,我在常年往返之中和榆林镇的一些军官交情不错,或许可以花钱买降他们,有他们做内应,应该更好取胜,不知道这样可不可行。”

“我觉得可行,可以一试,姐夫你需要多少银子?”王树亭觉得可以。

侯宁思索片刻:“具体能买通多少军官我也不知道,先带一万两吧,买通几个千总应该还是可以的,如果能接触到更高级别的将领,花再多一些的银两也是值得的!”

“好,会后你去找文翰支一万两,抓紧时间启程!只要他们肯投降,姐夫你自己衡量其中条件决断就行!”

侯宁点头表示明白,之后见大家再没有别的意见。

王树亭又转头对黄文瀚说道:“文翰兄,我带领部队出发之后,粮草后勤之事就拜托你了,同时也要抓紧做好我们的各种工坊和全体人员迁移至陕西的准备,只要陕西发动之后,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就会知道我们吕梁山的存在,所以在我攻下佳县之后,你要抓紧一切时间迁移工坊、库存和百姓过黄河。”

“放心吧,我会抓紧时间准备,将所有的工坊设备先运至黄河边上,只要你那传回消息马上渡河,不能带走的就全部销毁!”黄文瀚点头应道。

王树亭又开口说道:“这次入陕,山西这边我最多可以留下三千人马,大哥你就留下来统领这三千人马,协助文翰兄的迁移事宜,另外还要再重新征召训练新兵,具体征召多少你和文翰商议。等东西都搬迁到佳县之后,大哥你除了要驻守佳县,还要南下攻打其他渡口的。威胁潼关!”

在山西的东西肯定是要都运走的,不然最后肯定是白白便宜了官军,王树亭的想法是最好连这十几万百姓一起带走,这都是很好的后勤和兵员来源,但是如果真的不愿意走的那就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王树亭相信很多人是愿意跟着走的,尤其是那些和护乡军有合作的地主士绅。当然也不排除这些人会有人给官府举报来换取自己平安。

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又经过十几天的准备,在所有事宜安排妥当之后,王树亭带来徐平川、莽子、李本原、叶孟至、冯业、黄文锦等一众文武率领一万七千护乡军和两万多征召上来的青壮民夫,携带着大量的粮食装备开始向着陕西进发。

从方山县北侧出山,沿着山间小路通行数万的人马和物资,真是相当不容易,可是为了行动的隐蔽性,也不得不如此,区区两百里的路程,护乡军足足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佳县黄河渡口。

这个时候的黄河上河水依旧滔滔,还伴随着有浮冰流过,这个时候要通过黄河难度要比春秋之际更大,但已经是箭在弦上,不管有没有危险现在都要强渡黄河了。

先选出百十名水性好的士兵,趁夜带上绳索乘坐渡船强渡到河对岸,之后拉起绳索,一边运送士兵一边架设渡河浮桥。浮桥使用羊皮筏子做底,上边铺设木板,将所有的木板用卡扣链接到一起,就能铺设一条宽约数米的浮桥。抢先用渡船渡过来的士兵则开始向着佳县县城进发。

二日凌晨时分,三千名护乡军士兵,趁着夜色的掩护,用炸药包炸开了城门,突袭了佳县,全县包括县令付之骏在内官员全部被俘虏。

随后城中就贴出了安民榜文,讲明护乡军秋毫无犯,保证百姓安全,让百姓们安心生活,同时每日每人可以按定量从护乡军中买到低价粮食。

安民榜文中的其他内容可能还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这年月有几个兵匪不抢老百姓的,不过低价粮食确实让很多人蠢蠢欲动,不为别的,如果真能买到低价粮,那么家里人就不用天天在饥饿线上徘徊了。

王树亭当然很大方,反正用的又不是自己的粮食,佳县县库之中尚有两三千石存粮,省着些怎么也够全县百姓吃上一两个月的廉价粮了,到时候再逐步恢复正常粮价就不会有恐慌了。

此政策一出,人们还是将信将疑,当士兵押送着粮食到各个片区,让地保开始售卖粮食的时候,有人仗着胆子去买,还真得买到低价粮之后,民心瞬间就安定了下来。

护乡军也得以开始放心的在黄河之上架设浮桥。

用了数日时间在黄河上架起三道浮桥,大军和民夫全部渡过黄河,大批的粮食物资也跟着过河囤在佳县官仓之中。

在佳县王树亭未做修整,留下两千人马守城,之后就带着大军主力开始北上榆林,榆林距离佳县同样约是两百里,不过这次的道路就好走多了,有着佳卢河冲出的河谷地带,行进的速度还是非常快了,五天之后,大军前锋就已经可以遥遥看到榆林城了。

榆林城的边军也不是傻子,虽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蒙古草原,可是城内也是设置了烽燧和屯田堡的,大军出现,烽燧上就燃起了狼烟,城外屯田的军户蜂拥入榆林城,榆林城门随之关闭,大批的明军士兵出现在了城头之上。

看着源源不断开来的护乡军,城头上的明军也是摸不着头脑,这是从哪冒出来这样一支部队,不仅人员众多装备还如此精良。

大军在榆林城外扎下营寨,王树亭带人骑马登上一处高坡,拿着望远镜观察榆林城的情况,这榆林城不愧是东扼雁朔,西卫宁夏,北控河套,南屏关中,“九边锁钥“、“雄镇三秦“的军事要地,光看起城池就可以看出,榆林城依山而建,城高四丈,顶宽约三丈有余,城墙外侧均是密实的青砖包裹,城门有五座,每个各城门顶上还建有两层威武雄壮的城门楼。

榆阳河又在此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护城河,虽然现在水不多吧,但是也是一道不好逾越的屏障。

城上明军也同样是整齐肃穆,杀气凛凛,王树亭心中多少有些惊讶,在这种陕西大旱、四处贼寇四起,粮食运输不畅;饥寒交迫的极端困苦情况下,榆林边军还能有这样的状态,真是难得,就想着如果能够完整的收服这一镇官军,给他们足粮足饷会爆发出怎样的战斗力。

王树亭驻兵榆林城外,并没有着急进攻,这样的坚城如果强攻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他可不想把有限的兵力都浪费在这种无谓的攻城战中,首先便是展开心理攻势,让人誊写了无数份的劝降文书,绑在弓箭上射入城内,劝降上细数了大明的各项弊端和苛政,还有各级军官将领乃至总兵报空饷、喝兵血的事实,然后又承诺如果士兵们投降他将给予足额的军饷和粮米,还承诺给每位士兵分发土地让他们来养活家人。

之后又在营门口摆上了上百口的大锅,就让榆林城上的边军们看着大锅里煮着的羊肉,阵阵的香味传到榆林城头,每个守城的士兵都忍不住的探出头去,向外张望,口水都流了一地了。

等到羊肉煮好,王树亭就命人将这些大锅抬到榆林城下,对上边喊道:“城上的兄弟们,大家以前都是大明的子民,现在不过是在做兄弟之争,没有必要拼的你死我活,我们将军体恤众军困苦,特意送上这些肉食,弟兄们可以放心享用,我们绝不会趁机攻城!”

说完守在大锅边上的士兵,还一人盛了一碗汤,当着所有城上士兵的面喝了下去,之后才返回城外大营。

城上的边军就眼巴巴的看着,眼睛中充满了渴望,却没有人敢有动作,都在等待着自家主将的命令。

可是却没有等来任何消息,就这么看着大锅的羊汤变凉、结冰。

等到傍晚的时候,护乡军的士兵又来了,抬着锅又回到了营门口,点火烧开自己吃了。

第二天,又是如此,接着炖羊肉,还是抬到护城河的边上,返回,然后再抬回去自己吃了。

连续三五天都是如此,这就让城上的士兵有点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