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35章 徐平川要发力了

听到李翠说的王母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个丫头的性格现在她也是了解清楚了,为人勤劳善良,有主意敢想敢干。过门第一天就开始帮着自己做这做那,从来没有说过苦,也没有抱怨过一句,孩子们也对她很是喜欢。

现在她说出要去找三儿子,估计是因为自己确认了他在外边有别的女人,而怕三儿不要她,毕竟两人还从来都没有见过面。

王母拉住李翠的手:“儿啊,你不要担心,三儿不会不要你的,不管到什么时候娘都只认你这一个儿媳妇。”

李翠红着眼睛说道:“娘我知道,可是我就是怕!”

“哎!这样吧,你自己去娘也不放心,咱等到明年成不?明年你爹他们去大同,让他们带着你一起去,你到时候就跟着老三的人走!”

“好吧,娘我知道了!”李翠想了想还是答应下来。

晚些时候,王保田从田间回来,王母和自家老头子说起李翠想要去找王树亭的事情,王保田沉默良久,才说话:“孩他娘,明年你也跟着翠儿一起去老三那里看看吧!”

“我也去?”王母感觉有些意外。

“嗯,你跟着一起去,这一年每次提起老三你都哭,这样下去可不行,去了看见了也就好了,再那不想住了就让老三派人送你回来,也好去了有个给翠撑腰的人!”王保田说道。

“行那我就跟着翠儿一起去,可是我俩一直不在家,怎么跟村里人说?”

“那就让老四跟着一起去,就说老四留在大同做事,你不放心去陪着了,村里怎么都好说,搪塞一下就过去了。”

王母应下后,又问道:“老头子,你这从大同回来后,就没有怎么露过笑模样,这是心里有啥是嘛?”

“没啥事,就是从外部听说今年还要再加税,这心里愁啊!”

“还要加税?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啊!有信了吗?”

“应该快有了,我回来的时候托人打听了一下,估计会加半成左右。”王保田叹息一声。

“哎,我们去三儿那也好,家里还能省下不少口粮!”

“说啥呢,咱家还能缺了你们吃的,我是想村子里那些困难的,这一下估计真的要饿肚子了!”

“到时候能帮就帮一下吧!哎这是什么世道啊!”王母也跟着叹息。

王保田从回来路上就一直在想当时徐平川跟他说的话,有可能会天下大乱,自己一个小老百姓哪能看得了那么远,可是他又知道徐平川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由不得他不上心,就想着回来和自己大哥商量,在村里多存粮食,多练一下村里那些年轻后生,万一真的天下大乱,村里也要有些自保的能力。

回到村里同王宝良讲过之后,他们这些日子就一直在筹备着弄粮食的事情,现在已经派人去真定府买粮食去了。

这不卖粮食的人还没有回来,朝廷的官差先来了,为首的是县衙里的税房小吏带着两个衙役差人,见到王宝良客气了几句之后,就拿出官府告示叽里咕噜念了一堆。

最后王宝良也总结出来了,大概意思就是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登基,朝廷不仅要给老皇帝办葬礼,给新皇帝祝贺,所有老百姓都要上供,皇帝的兄弟们要封王分家过日子,过日子就需要钱,那咱们来百姓也得出点;还有就是军队是没钱发饷了,大家伙再摊点;总之呢要的也不多,大家的赋税上再加上半成。

王宝良当时都想骂娘了,你他娘的说不多,现在各种乱七八糟的税加在一起已经都到田里一半的收成了,再加半成,那不是要人命呢嘛,不过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三个官差宣布完之后,就又急急向着下一个村子去了。

……

山西秦家乡。

自从徐平川出去一趟从从外边娶回来一个美娇娘之后,整个秦家乡就没有平静下来去过。

二顺、莽子、二嘎的心都开始躁动了,王树亭帮徐平川提亲回来之后,这哥三个就三天两头的跟王树亭缠磨要娶媳妇,说什么徐平川岁数还那么小就娶媳妇了还是买一送一的,我们也不要求多,一个总得有吧。

见王树亭没有松口,就去找何蕊,然后又去找黄文彩,弄的一天天的啥都不想干,光往女人堆里跑。

气的王树亭大骂他们三个在闹猫,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让何蕊帮着打听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姑娘,赶紧给他们三个成婚算了。

这还不简单嘛,有钱自然好办事,凭借着他们三个和王树亭的兄弟关系,再加上每人每个月二十两的饷银,很轻易的就说成了秦家乡了最俊的姑娘。

紧赶慢赶的在秋收之前把他们三个人的婚事解决了,也算是收住了他们躁动的心。

秋收时节,护乡队也是最忙的时候,王树亭将左右两营全都派了出去,在秦家乡地界上不断的来回巡视,谨防有贼人越境过来劫掠村庄。只留下一个中营驻守。

这些事情有莽子他们负责,自然不用王树亭太操心了。

他现在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后院的大炉子上。

徐平川这小子从结完婚以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怎么说呢,之前的时候做事虽然也用心,但是总是有点畏畏缩缩,虽然他也在一直给王树亭灌输天下可能要大乱了,要抓住机会做出一番事业,可是王树亭打下那些山贼的地盘,王树亭想让人接收,徐平川又按着不让,说要低调要蛰伏。

王树亭就非常郁闷,这又想做出一番事业,又不让发展,这还咋做事业靠着秦家乡这点人吗?感觉就是纠结,又想大踏步又怕扯到蛋。

现在好了,结婚以后,徐平川就立马找到王树亭:“三哥我想到了一个东西,咱们要弄出来。肯定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于是,后院就多了一个炉子,很大的炉子,徐平川让人用耐火砖和黏土在后院建造了一个高有三米多的瓶状高炉,王树亭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徐平川说,这是用来炼钢的,有了这个咱们以后打造兵器就会方便很多了,这炉子产出来的就是上好的钢材。

建好炉子,徐平川还让人在山边上挖土建造了几座土窑,买来了很多煤石,将煤石扔进窑洞里,点燃然后再封土,说是在炼焦。

王树亭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问他是从哪里学到的,徐平川的解释是,宋应星宋公的《天工开物》上都有讲的,朝廷中炼铁多也用的是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铁肯定不会比朝廷的差,甚至更好。

这真的不由赞叹徐平川是个宝贝啊!啥东西都懂,都能给你鼓捣出来,这要是他们炼钢的水平能和官府持平,那么以后用的刀剑就不用拿着破农具熔炼了以后再打造了,实在是太难用,砍两下就卷刃。

半个多月后,炼钢炉已经建设完成,在王树亭和徐平川万分期待中,开始试炼第一炉钢铁,一问矿石没多少,所以第一炉用了不到一千斤铁矿石,分别将铁矿石、石灰石和焦炭放入炉中,点火开烧,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们都守在炉子旁边。

终于出铁口的阀门打开,看到里边铁水槽内红彤彤的铁水,两人欢喜不已。

徐平川赶紧让人搬来一个沙模:“来来来,往这里倒!”

老铁匠用海碗一般大的一个长柄铁舀子,从里边舀出一瓢铁水,顺着模具的入口倒了进去,等到冷却之后,脱模拿出来一柄浇注而成的长刀,递到王树亭手中:“三哥你看看这个怎么样?”

长刀拿在手中,分量倒是不轻,有个两三斤重,敲上去叮叮作响,是钢口的声音,之后又挥舞了两下,也算是顺手,自己感觉还是不错了,又交给铁匠看看。”

老铁匠拿在手中仔细的端详:“队主、管队,咱们练出来的这铁水啊,比一般的打铁作坊炼制的要好不少,但我看还是赶不上官营的,应该就是用料的比例不对,不过这刀铸造出来,再经过锻打和重新淬火,也是算的上是上乘兵器了!”

“嘿嘿嘿!那就好那就好,至于配比啥的我也不懂,老铁匠以后你自己琢磨吧!”徐平川笑着说道,心总算放下来了没有露怯啊!

接着又说,“我这还有一些图纸,回头都帮我铸造出来,我有大用。”

老铁匠接过来看了几眼,都不是什么难弄的,而且还有具体的尺寸,便点头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