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总裁豪门>我的出道路>第128章 五帝之帝舜(下)

鬼斧神工世所无,雕龙刻凤巧凿涂。移来蓬莱三仙岛,锁擒龙蛟入玉壶。禹伯成就千秋业,氤氲瑞气满陵都。位于舜源峰附近的紫霞洞内的奇观颇有来历,千百年来流传着禹王斩蛟龙的故事。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千里寻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后有个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样。

二妃死后,她们的侍女捧着石匣回京交给了禹王。禹王打开石匣,拿出里面的遗书,上写着,三十年前,禹凿龙门之时,有一条蛟龙东逃,潜入天湖池清水岩中,这条龙角尖直立,角上长有绿毛。舜曾等了三年没见它。舜嘱禹一定要除掉这条蛟龙。大禹看完遗书,义愤填膺。立即令火神伯益布下天罗地网,大力神应龙下天湖池去擒蛟。可恨那蛟龙就是不出洞。

大禹急令用火烧。于是,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烧死了老蛟龙。青石岩也烧成了紫红色,在阳光下,如同西天彩霞一样美。激战过后,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罗地网,谁知绳子解不开了,那天河、北斗、游龙、狮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龙戏水、玉凤朝阳、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观,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条绿角龙头,龙口里倾泻出天河泉水。据说,这就是跑到洞口被烧死的老蛟龙。

那蛟龙死后,皮肉化成了肥土,肠子掉到紫霞洞底,弯弯曲曲,盘旋九转,变成了一条阴河,河水哗哗奔流,清而不浊,这是因为龙喝的是天湖池里的天河水,人称为“九曲黄河”。那龙骨,碎成颗颗骨珠,被山风吹进洞底,滚进九曲黄河之中,被河水浸蚀打磨,变成了洁白晶莹、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灯笼一照,像颗颗红透了的杨梅,故谓之为杨梅石。

《史记》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注释: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o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

后世纪念,庙宇《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古通虞)乐,故曰上虞。”《辞源》亦记载:“上虞今县名,地名虞宾,舜避丹朱于此。”还有一种说法,是舜的后代封于上虞。

《路史》云:“舜之支庶或食上虞。”《越中杂识》记载:“虞舜子庶封于余姚,又封于上虞,以虞称国,故曰上虞。”(明·万历县志)称:舜述之在上虞者遗迹之多,意者南巡时或驻跸之故地涉方后,或为子庶之封邑,民感其恩,子孙思表其德。在唐以前,上虞由舜的子孙建立家庙,对舜祭祀。

到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百官里人集资,在百官上街堰头附近建起了舜帝庙。到清道光23年(公元1843年)和民国10年(公元1921年)又多次重修。使舜帝庙成为气势壮观,建筑雄伟的名刹。曾被称为浙江两祀之一。浙江两面大祀:一曰禹庙在绍兴;一曰舜庙在上虞。

舜帝庙宽约23公尺,为五开间,山门前有荷花池,石拱桥。庙径深约100多公尺。第一进为舜帝殿;有虞舜全身坐像。虞舜姓姚,字重华,因双目重瞳,故又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尧曾叫舜到大森林里,老虎碰上不咬他,毒蛇碰上不避他,在狂风暴雨中行走不迷路。

第二进为太祖殿。舜的太祖父名句望又名句芒,他因开始播种有芒的作物,因此被子历代崇奉为祭祀的春神,人民期望年年丰收。

第三进为四岳殿(舜任用之大臣)。每一进均有戏台,二边为廊房。庙内有石雕、砖雕、木雕、浮雕。飞檐龙顶等能工巧匠之绝作。庙前有重华石,击之有声。庙北有舜井,东西各一,均有涌泉。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是姚、虞、陈、胡、田、袁、孙、陆、车、王等十多姓联宗的国际性宗亲联谊组织,自1982年起每年轮流在各地举行国际大会,前身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

1982年8月间,由香港至孝笃亲公所发起,在香港举行首届世界至考笃亲舜裔联谊年会,决定筹组世界至孝笃亲公所。1986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七)为舜帝诞行4377周年纪念日,在台湾举行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扩大大会。加强联系,促进世界大同,发扬异姓同宗舜裔宗亲联谊精神。决定每年轮流在各地举办联谊大会;不设固定会所,在每届联谊会所在地设秘书处为联络中心,负责处理会务。主办方称,此次公祭大典邀请了陈、谢、唐、徐等姓氏的舜裔宗亲代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柬埔寨舜裔宗亲陈氏宗亲总会等发来了贺信。

1992年10月,在吉隆坡举行第9届世界至孝笃亲舜裔联谊大会,决定易名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并接纳由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为联谊会制订的会徽、会旗和会歌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

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之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21至23日,世界舜裔联谊会第13届国际大会在河南长葛县隆重举行,这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如今已举办了10多届,影响很大。

江苏无锡的舜柯山,是尧、舜、禹三王中舜的故乡。据考证,舜柯山一带留有不少舜的遗迹。在舜柯山上,人们发现了不少石器时代的石锅、石斧、石犁等,据说,是舜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据考证,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太湖流域发展成为全国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比较先进,稻谷是主要农产品。传说中的舜,生性敦厚,宽厚仁爱,村民们都愿意和舜接近。

舜在舜柯山一带教导村民如何插秧种稻。在舜柯山上,有一块“舜皇锄印石”。民间传说那年天旱无雨,禾苗枯焦,舜为民焦虑,以锄击石而留下的。当地建有一座舜皇庙,历史久远,规模宏大,门前两棵银杏树,树围甚巨,需四人合抱,可见庙宇历史悠远。庙前有一巨石,留着两个清晰的脚印。

据老人们说,那是舜皇看到太湖水泛滥,心中烦躁,连连跺脚而留下的。后来,舜出走到山西一带,那是有原因的。相传舜少年丧母,其父无能无德,娶后母。后母为人阴毒,生一子后,便处心积虑想害死舜。那一年,后母在舜住的茅屋上放了一把火,企图烧死舜。

舜为了不让后母背上杀子的恶名,不让父亲为难,毅然决断离家出走,辗转来到了黄河流域,这才有了后来的三王“禅让”的故事。(1)传说相传上古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无锡斗山之下。斗山有舜帝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民间流传曾在斗山躬耕,他辛勤劳动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他送来了风调雨顺的天气,还差遣大象为他耕地,燕雀为他衔谷播种。他爱护人民、造福于民:“润天地、识气象、怜众生、护万物、爱禽兽、睦友邦”,倡导“天人协和、万物共荣”之公德。

舜还勤勤恳恳协助尧帝治理天下,埋头辛苦工作28年,受到尧帝的信任和重用,最后把他作为接班人,把部落联盟首领(帝位)禅让给舜,开创了上古史上所称的“唐尧虞舜”太平盛世时代。也许此事仅是传说,但千古流传,“舜柯天子坐龙亭,天下百姓享太平”的民谣仍在广大群众中传颂。

斗山留存有“舜帝躬耕处”、“避雨石”、“钉钯印”等遗迹。斗山西北有舜帝居住过的“西舜城”(宋时称西舜乡),东北有“东舜城”,西北澄江镇有舜帝井,西有舜柯白荡遗址和遗迹等人文景观。斗山还建有舜帝殿,内有舜柯天子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