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总裁豪门>我的出道路>第104章 老子的理想国

老子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着作《道德经》。一直被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甚至是商业家老百姓。都奉为经典。而我对于他的《道德经》也是读了很多遍。

老子的理想国老子作为一位得道的圣人,在道德经里面系统的向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理想国家的样子!一、老子理想中的国家首先君王是圣明的,要内圣外王。主要概括以下几点:

1、爱民如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就是能贵重天下百姓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的重视,天下就可以寄托给他。爱护天下百姓能象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那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

2、处人所恶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又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这两段的意思就是说,圣明的君王要像水一样,一心为百姓谋利而不谋自己的私利,并且要承担老百姓所犯下的过错,也要承担整个国家的所犯的过错。也就是说圣明的君王在所有人中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并且不谋私利,圣人无己!

3、不求虚名道德经里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恬淡为上。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段话意思就是,圣明君王不求那些虚名,而是至誉无誉,就像燕子那样看淡这些。也就是说不追求虚假的所谓政绩,不追求表面的夸赞,而是以下为基,以贱为本,追求实实在在成效。也就是圣人无名!

4、早服积德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这段话意思是,管理百姓也好对待自然也好,都要谨慎小心,从小处着手早做准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子又进一步具体的向我们讲解了要谨慎小心的原因和方法。

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用人者为之下。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为士者不武。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老子又说:大小多少。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还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二、老子理想中君王对百姓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是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1、虚其心、实其腹虚其心,实其腹的意思是,让老百姓少知寡欲,不争名利;让老百姓吃的饱住的暖,而安居乐业。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详细的对其原因、方法和目标进行了逐一讲解。为什么要虚其心,让百姓少知寡欲呢?

老子告诉我们: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去彼取此,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如何才能虚其心,让百姓少知寡欲呢?

老子告诉我们: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虚其心,实其腹会达到什么样的治理效果呢?

老子告诉我们: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乐与饵,过客止。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自然、无为自然、无为的意思是,管理百姓要顺应它们而尽量不干预,要减少各种法律规章而不强制他们。老子在道德经里对其原因、方法和效果也向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为什么对待百姓要自然无为,减少干预减少法规呢?

老子告诉我们: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怎么做就是自然无为呢?

老子告诉我们:治大国若烹小鲜,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自然无为有什么好处呢?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老子告诉我们: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

老子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动以安之徐生(疑为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老子并非是完全的废除法律法规,老子心目中理想的法律法规是: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理想的法律法规不是让广大的老百姓畏惧的,而是针对那些让百姓产生畏惧的人的。用法律把危害百姓的人制裁和杀掉,这样就不会有人敢为非作歹了!

四、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关系是这样的: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这段话意思就是,大国不欺负小国,小国也不想超越大国,无论大国小国,和平共处,关系平等。这样就会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五、老子心目中理想的解决仇怨矛盾的方式,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和平的,以德报怨的方式解决。老子也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战争的害处、解决的方法!战争有什么害处呢?老子告诉我们: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那应该如何对待战争呢?老子告诉我们: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这两段话的意思是,有道者和君子,都不会主动用兵,发动战争,战争只有在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用。那不用战争,应该如何解决争端仇怨呢?

老子告诉我们最理想的办法是: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报怨以德。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以上就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国度:一个君王圣明,百姓安居乐业,没有犯罪,国与国和平相处,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

有人认为《道德经》是帝王术。而我则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了。那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理想国。《道德经》理讲的很多的方法方式。其实经商为人甚至于做一个普通农民都可以用。只要是你读懂了,看明白了。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里。并且加以利用。那才是真正的拥有这本书的内涵。也让这本书真正的发挥了它的意义。

若老子的无为用在当下的社会里,很多的生物就不会绝迹。而人也就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若这个世界上动物,植物都没有了,最后只剩下了人类。人类将何去何从呢?所以说善待所有的动物,植物。就是善待那个岌岌可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