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第84章 还是要炼钢啊!

还想发问,却是没有机会,只得听陈玉成继续道:“有鉴于此,我军各部必须走精兵路线。对于那些军中老弱,要坚决裁掉。有家可回者,发放银钱令其回乡;无家可依者,则有军中统一组织管理,或令其耕种屯田,或筑路开矿,或经商办厂等等。至于裁汰后的各军,要重新进行编排,加强教育,强化训练,提高战斗技能。同时各军都需成立参谋部,挑选军中有些文化功底的年轻官兵,充作参谋,进行情报搜集、行动筹划、兵员训练、后勤运输等工作,职责和以前各代军师、谋士、幕僚大致相同。”

趁着陈玉成喝茶的功夫,陈得才连忙表态道:“玉成,参谋部的重要性我知道,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吗,让他们好好出出谋划划策也好。毕竟咱们各部主将都是些大老粗,打仗还行,可是一说让他们拿个主意就不行了。你放心,我先在我的部队里推行参谋制度,到时遵王、枯王他们见到好处,自然会主动要求推行。还有精简部队我也赞成,部队老弱太多自然影响整只部队的战斗能力,而且还是负担,裁汰以后,人数减少了,战力却赶上去了。等将来咱们也配发洋枪洋炮以后,即使和那些洋枪队撞在一起时,咱们也不怕。”

“嗯!这个也行,你这先做个试点,看看情况怎么样?不过王叔,咱们配发的可不是洋枪洋炮,而是咱们自己生产的。”陈玉成放下茶杯,纠正道。

见陈玉成终于拉扯到枪炮事上来,陈得才忍不住心中痒痒,连忙问道:“凭咱们的能力,能够生产那些洋枪洋炮?”

“这个自然。”陈玉成不屑说道。“咱们汉人本来就不比洋人差,明朝时咱们的枪炮技术有些还优于西夷。只是到了清朝,清妖惟恐咱们的火器太先进,把他们赶跑了,所以就千方百计压制火器的发展,而且绿营连明朝都有的燧发枪都不让用。以至于我们火器发展速度远低于西夷,现在和西夷相比相差更远。不过天父教导我时,曾经教授给我不少技巧,其中火器技巧占的不少,若是生产出来,比着目前洋人的火器还要好用。不过打造这些火器需要用的是钢,而不是铁。”

“钢?”陈得才嘴巴张大大大的,愣了一会,才颓然说道:“那要求太高了吧?我们一年能出几千斤钢已经不错了,就是全部用来打造枪炮,又能造上多少?”

陈得才说的没错,清代的钢铁产量确实很低。明代中国生铁年产量约在9——14万吨,几乎和同时期欧洲的铁产量相持平;可是到了清代就不行了,1840年——1850年,中国每年铁产量仅为2万吨,还不足英国同期钢铁产量的七十分之一。说到根子上,还是满清这个夷族政权对汉人深深的提防心态在起作用。清朝麻子时代,为了防止矿工聚群闹事,甚至下令禁止官民开矿。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祈求他们的钢铁产量能会有多高?

至于钢产量,清代及以前朝代很少记载。陈玉成记得清末1895年钢产量为0.14万吨,那还是号称亚洲第一大钢铁企业——汉阳铁厂投产第二年,要知道,汉阳铁厂每年的钢产量可是占我大清的钢产量的90%的哟!

就以晋南这么大块地方,一年钢产量能够达到几千斤已是不错了,这还是因为晋南是传统的钢铁产区。

而且这个时代炼钢技术还是秉承明朝时的苏钢法,也就是把生铁放在炉口,熟铁打成细片放在炉中。生铁含碳杂质较多,1100度就开始融化;而熟铁含碳量最低,要到1540度才能开始融化。而苏钢法正是利用这个原理。生铁开始融化后,铁汁滴落在熟铁上渗透,提升熟铁的含碳量。这时冶工用铁钳夹起铁片来回翻转,以便让生铁汁均匀地落在熟铁片上,这时就成钢了。而后揉卷成团进行锻打,使钢中的碳含量更加均匀。只是苏钢法完全依靠工匠的经验,产品质量很不稳定。所以坩埚炼钢法出现以后,苏钢法逐步被坩埚炼钢法所代替。

中国的技术传承靠的都是言传身教,而且轻易不外传。而且中国因为人力资源丰富,更因为我大清不喜欢使用技术水平较高的机械类东西,所以即使是锻打环节,也得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就凭这些,产量能上的去才是让人笑掉大牙。想起后世传言我大清某某铁甲舰的装甲钢就是这样敲出来的,陈玉成不由得笑喷了。

“对,就是钢。一个月后,只要你能保证我的生铁和焦炭供应,咱们一天就可以炼个几千斤钢,而且只会比着那些钢好,不会比着那些钢差。”收起笑容,陈玉成淡淡说道。

出于安全角度,陈玉成打算在临汾这地方采用转炉炼钢。至于平炉他则准备在潞安府那里投建,毕竟作为盆地,那里环境更为安全,更易防守。而且平炉这东西建造起来颇为费时费力,一建起来就是死物一座。若是被敌人攻打进来,出于技术上的保密,也唯有狠心炸毁。所以还是建在安全性较高的潞安比较好。

临汾这地方就不行了,一马平川,一旦被敌人攻破灵石峡谷,或突破黄河河防,那就难以防守。而转炉这东西灵活性好,不需用或转移时,拉着就可以运走。

“噢……”陈得才眼睛一翻,差点晕了过去。愣愣神,不可置信地看了陈玉成半晌,这才合住嘴巴,问道:“玉成,你不要骗我,几千斤钢得多少铁匠才能敲打出来呀?晋南可找不到你需要的那么多铁匠。”

“不,王叔。我不需要那么多铁匠,加上打造兵器的工匠徒工,几百人就可以了。”看着陈得才震惊的表情,陈玉成笑了笑,淡淡说道。

“不可能,绝不可能。”陈得才仍是无法相信。

“有没有可能,到时就知道了。只要王叔按照我的要求去办就可以了。”陈玉成自然知道陈得才话中的意思,也不再继续解释,对着眼睛睁的如同铜铃一样的陈得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