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耽美小说>金河复玉关>第46章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昊文治世,承明法则,缵先志鸿图,六韬养军,而元戎砥柱,国之干城也。

  尔征西将军黎遥君,经略雄武,功绩斐然,破乌靺胡贼,定边塞,威震夷狄。兹封镇国大将军,掌戎京师长林,隆嘉赏。

  今股肱之臣,宜思勤国蕃昌。守节乘谊,乃修德不泯尔绩也。

  钦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元四十二年春,黎府举家迁往京城。

  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枝叶,在地上留下了斑驳的光影,两片树叶晃了晃,一只拖着长长蓝色尾羽的雀鸟翩然而起,掠过林间,落在了山脚茶水摊旁的马车上。

  此地名为鹿山,位于京郊与邘州的交界,因麋鹿成群而得名。

  云柳从前方回来,停下脚步道:“夫人,店家说他们这有薄荷饮,您要不要尝尝?”

  赵清颜点了点头,抬眼望向山林深处,当年流放的情景渐渐浮上心头,一时间百感交集,终于,回来了。

  黎遥君坐在一旁,注视着那只毛色艳丽的雀鸟陷入沉思。

  今日之后,便要定居京城了,其中势力错综复杂,也不知能否应付得来。此番官至二品大将军,又被授以执掌京师大营二十万长林军,树大招风,加上自己的女子身份,往后的日子怕是要如履薄冰了。

  镇国大将军府

  一些百姓路过门前,站在不远处交谈着。

  自当年昭王谋反叛乱后,大襄朝便再也没有封过大将军,而辅国公燕雍已过耄耋之年,早已不问军政,一品大将军的位子,想也知道会是由谁来接了。

  关于这镇国大将军的传闻,在京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多年前曾砍下乌然首领之子的手臂,另一件,则是她因伤难有子嗣。这第二件,着实令不少人感到惋惜,如此勇猛善战之人,为大襄立下汗马功劳,却没能得到上天眷顾。

  几辆马车在大门前缓缓停下,金绍跳下来掀开车帘,“爷,到了。”

  黎遥君从车上走下来,回身迎下赵清颜。她站在原地抬头望着面前的高门牌匾,神情凝重,并无一丝加官进禄的欣喜。

  “哎,大将军今年得有三十五六了吧?这下巴上怎么一点青茬儿都没有?”门前不远处的一人小声问向身旁。

  “你瞧宫里那些太监有几个是有胡须的?”

  那人想了想便明白了,“倒也是。”

  这处宅邸到底五进,内院两侧又设东西两处院落,后罩房以东有一处湖景,湖中置一宽阔凉亭以长廊与岸边相连,顺着岸边往南望去,便是一处姹紫嫣红的花园。此刻鸟鸣清脆悦耳,伴随鱼儿游动带起的波光粼粼,望之心旷神怡。

  可黎遥君却不在意这些,她进门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全小五去正房附近看看是否有火道。

  “爷,这宅子不止正房有,内院的两间厢房、东院和西院都有。”全小五回来说道。

  黎遥君颔首,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几株花草,这宅院一尘不染,花也开得正好,看起来像是经常有人打理,可他们一行人在宅中走了这么久都没见着一个外人,能这样上心的,应当只有太子殿下了。

  黎遥君和赵清颜在花园中坐了一阵,忽然听见奔跑的脚步声。

  “爷,宫里来人了,正在前厅等着您呢。”全小六跑来说道。

  “宫里?”黎遥君有些疑惑,殿下这么快便得知自己进京了么?

  “是,瞧模样像是哪位公公,看相貌大约五十来岁。”

  五十来岁?那想必不是安正,可殿下身边也没有这样的太监。黎遥君起身向赵清颜说道:“咱们去瞧瞧。”

  “好。”

  进入前厅看到来人,黎遥君一怔,随即上前行礼,“安公公。”

  安行急忙扶住黎遥君的手,笑着回礼道:“大将军快别客气,京中谁人不知圣上对您的器重,您这一礼,杂家受着可着实心慌。”

  “安公公才是客气,您在圣上身边劳心劳力,大襄安定少不了您的功劳,自然是受得起的。”

  “大将军谬赞了。杂家此次是奉圣上旨意,前来宣读圣旨的。”

  黎遥君闻言,当即与赵清颜一同跪下接旨。

  这次的封赏,有御赐麒麟鎏金斩马/刀一柄,黄金万两及各色绢帛金银玉器,另有邘州的十顷良田。尤其这斩马/刀,乃是先皇收藏之物,皇上能将此物赐下,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接旨后,黎遥君站起来缓缓环顾着四周,皇上先是赐了府邸,又给了这许多赏赐,不知要令多少官员眼红。

  她不禁想起当年曾与刘小临说的话,那时两人商量着,日后在京城买一座五进院的大宅子,两家住在一块,等自己退伍了,盘个铺面,一同做点小买卖。

  可如今,什么都有了,小临却不在了。

  “大将军,圣上还有一样赏赐。”

  安行说着,向左侧让了让,他身后一名侍卫装束的男子向前踏出一步。

  “此人名叫封策,是圣上亲自从浸竹司暗卫名单中挑选的,从今以后,便是您的贴身护卫。”

  黎遥君心中一凛,但面上依旧不露声色敬意道:“圣上隆恩,臣感激在心。”

  她看向那名暗卫,笑道:“不知,你身手如何?”

  安行也笑了笑,“大将军,圣上特意挑了今年这批人里最好的。”

  “哦?稍后咱们练练,我瞧瞧你是否够格做我的护卫。”

  待安行离去,赵清颜去往内院后,黎遥君看了看封策,见这人有些年轻,便问:“你今年,多大?”

  “回大将军,二十一。”

  黎遥君的眼神却在瞬间变得森寒凌厉。

  这人,竟也是女子!

  封策垂首站在黎遥君面前,耳听着马刀徐徐出鞘的摩擦声,依旧是一动不动,仿佛在等黎遥君下令。

  “咱们,比划比划。”

  黎遥君不欲试对方的拳脚,若真遇刺杀,能扛住刀剑才是真功夫。

  “是。”

  回府的途中,杜松生下了马车在街边的小摊上给家中的孩子们买了几样东西,刚付完银钱,便听旁边一人与摊贩闲聊道:“你知道么,镇国大将军进京了,那府邸可真是气派。”

  摊贩问:“你去瞧了?”

  那人一点头,“不仅瞧了,还见着大将军本人了。话说,你是没看见,那将军夫人生得,可真叫一个倾国倾城!”

  杜松生看着他二人,片刻后急忙回到车上,“回府!快!”

  杜修茂迎面遇见疾步走进内院的父亲,问道:“爹,什么事这么急?”

  “你三叔回来了!一会儿跟我和你娘一同过去。”

  “去哪儿啊?”杜修茂不解地问,可杜松生并未回答他,直往正房走去。

  几刻后,杜府马车在一处高门大宅前停下。

  杜修茂呆呆地望着上方牌匾,难掩面色震惊,“爹,我三叔……是……镇国大将军?”

  严心见状不禁笑道:“你爹不是与你说过么,前些年你三叔是在西北做将军的。”

  “可……爹却没同我说过这个。”

  卓青上前叩门,等了一阵,待大门打开,杜修茂平复了一下心情,随爹娘一同走了进去。

  刚进外院,便有一人快步走来。

  “阿生!”

  来人冲上前紧紧抱住杜松生。

  “遥君!”

  杜松生拍着她的背,心中感慨万千,时隔十几年,终于又见到了。

  黎遥君松开杜松生,仔细打量着他,“你老了一些。”

  杜松生却是吃惊,“遥君,你的脸是怎么回事?”

  黎遥君笑笑,“不过是战场上受了点伤,走,咱们进去说。”

  严心一见着赵清颜便立即拉起她的手,赵清颜也顿感亲切,拉着她坐于一旁闲话家常,不时看向正在说话的另外两人。

  “修茂,这是你三叔、三婶。”杜松生说。

  “三叔,三婶。”

  “一晃眼,修茂都这么大了。”黎遥君感叹道。

  “玉城怎么没来?”她问。

  “他尚未散学呢。”杜松生顿了顿,又说:“你刚回京,事务繁杂,且明日还要上朝,待过两日休沐歇上一歇,便去我家,好好给你接个风。”

  黎遥君点点头,看了看杜修茂,问:“以后想不想做官?”

  杜修茂一愣,“想,但现下还是先做学问,考上功名。”

  杜松生猜到她起了什么心思,便道:“你就不怕言官再参你一本?”

  “我又不使银钱,他们能参我什么。”

  杜松生抬手点了点她,“还跟以前一样。”

  黎遥君笑了起来,她笑的是杜松生仍旧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之一,不过是动了给别人打个招呼的念头,就被他看了出来。

  又闲聊了一阵,杜松生便起身准备回府。

  黎遥君急忙道:“这就回了?吃过饭再走吧。”

  “甘州那么远的路,难免劳累,我们先回,你好生休息。”

  “这……我都叫厨房把饭做上了,不差这一会儿。”

  “我还不清楚你?一顿酒能喝两个时辰,万一误了明日早朝可怎么成?”

  黎遥君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无奈笑道:“当着晚辈就别揭我的底了。”

  “就算我不揭,你以为过两日接风时他们就看不见么?”杜松生打趣道,“好了,我们这便回了,明日可千万别起晚。”

  “知道啦知道啦。”黎遥君应道。

  杜松生看着她,虽然一相见时便发觉黎遥君身上的肃杀之气比起当年又重了许多,可方才她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有那么一瞬间仿佛又变回了从军前那个活泼单纯的少年。

  作者有话要说:

  圣旨用词可能不太符合文言文标准,大家看个大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