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468章

  萧云衣:“迷路?就这么一座山,有什么好迷路的?听说你小时候迷路可不止一次,看你也不像不认路的人啊?”

  风君子用小指尖挠了挠右眉:“可能是运气不好罢。”

  萧云衣:“胡说,你运气不好还能娶到我?我看你就是小时候太淘气了!……嗯,老公,你怎么了,看见什么了?”

  风君子的神情不知为何起了莫名的变化,忽然变得很飘渺,望着远方山谷深处沉默不言。听见她的问话,风君子似是自言自语的答道:“我看见了一棵树。”

  “哪一棵树?山里面全是树!”萧云衣很诧异。

  风君子悄悄的抓住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指向远方道:“看见了吗,就是那一棵。”

  萧云衣惊呼道:“是的,我也看见了!好漂亮的一棵树,离这么远,一眼看见居然这么美,简直分不清是这棵树在点缀一座山,还是整座山在映衬这棵树?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好像没有路耶,过不去。”

  夫妻两人站在山路旁望了很长时间,风君子一直很沉默,山间拂过的清风仿佛带着一种淡然的伤感,萧云衣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丈夫的变化,忍不住又问道:“你怎么了?”

  风君子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道:“没什么,可能是秋风中有感叹。”

  萧云衣有些惊讶,但是转念间便没有再追问,柔柔的一笑:“山上玩了大半天,我也累了,我们回家吧。”

  ……

  离山脚不远处的竹林间,山路有两条分岔,一条向上通往太白楼与翠亭庵,另一条通往旁边谷中的山神祠与玉真公主墓。

  有一个老和尚从山下走来,他看上去很老很老了,长长的眉毛如霜没有一点杂色,然而眼神却明亮清澈,充满孩子般的天真。他扛着一根九环锡杖,步履轻盈的沿路登山而上。

  老和尚刚刚走到岔道口,却被两个人拦住了去路,面前有人问道:“这山上只有尼姑庵,大师,您要往哪里去啊?”

  开口说话的是一位身穿古典式碎花长裙的年轻女子,容颜俏丽,眼神有几分狡慧,女子身边站着一位头插玉皇簪的道士。虽然在风景区看见出家人并不意外,但道士拦在和尚的前面,旁边还站着一位美女,这种场面实在少见。

  第359回、仙凡妖异一山尽,人鬼神灵几卷书

  老和尚抬头一笑,反问道:“山上也没有道观,这位道友从哪里来?”

  那道士也笑了,稽首行了一礼道:“请问大师名号?”

  老和尚放下九环锡杖,柱地立单掌答道:“贫僧芜城九林禅院法澄,你呢?”

  道士似是开玩笑的说:“我叫吕阳纯。”那女子笑道:“他叫吕阳纯,我就叫何姑仙。”

  法澄点点头:“好名字,很有趣,名我非我即是我。”

  何姑仙提醒道:“法澄大师,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法澄一指昭亭山巅:“彼处离西天更近,贫僧往悟佛法。”

  何姑仙眼珠一转又笑道:“那你下山之后呢,不离西天更远了吗?”

  法澄呵呵一乐:“贫僧若远佛,是为引世人近佛。”

  何姑仙没问住老和尚,吕阳纯一指九环锡杖道:“这种三耳九环锡杖,要么引法渡众生,要么渡众生往净土,总之有接引之意。别的和尚若是得到这支锡杖,不是得小心翼翼的捧着就是得供着,你怎么就这样扛着它大摇大摆走路呢?”

  一千三百二十三年前,在洛阳城外的西行的官道上,梅振衣曾经拦住小和尚法舟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法舟只说了一句“我不告诉你!”就一溜烟跑掉了。(注:详见本书128回。)

  老和尚法澄却没跑掉,反而很高兴的说:“原来道友也是近佛之人,懂得这些讲究,但我要是捧着它,就会挡住上山下山的路,道友你就过不去了,扛着它,与人方便。”

  吕阳纯又问道:“此杖按佛门依轨不可轻易持之,请问法澄大师,您究竟是什么来路?”

  法澄似乎很好奇有这一问,像个孩子般的答道:“道友没看清楚?我是从山下来的。”

  吕阳纯摇了摇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你明知我在问什么。”

  “我听闻真人言出则必诺,而既行可不必言。君子不可欺之以方,真人不可欺之以信,通达不仗机巧亦不讳机巧,是为不诳。你这般刁问,才是诳语。”吕阳纯身后突然有一人朗声喝道,转身望去,风君子与萧云衣走下山来,开口说话的是风君子。

  一千三百四十七年前,在大庾岭上,六祖慧能就曾这样反驳过小仙童清风的戏语。(注:详见本书158回。)这么多年后,在芜州的昭亭山上,又有人说了同样一句话。

  法澄认识风君子,笑眯眯的打招呼:“风施主,你回来了?”

  风君子点首道:“我回来了,明天还想到九林禅院去看看。……萧云衣,这位就是我从小认识的法澄大师。”

  法澄:“风施主去九林禅院,别忘了香火钱。”

  风君子挽着萧云衣已经走了过去,回头问道:“香火钱送到庙里,是给菩萨花,还是给和尚花?”

  法澄一摸光脑门,想了想答道:“佛法僧三宝一体,若无僧护持佛法,后人近佛则难。”

  风君子夫妇渐渐走远了,身形消失在山道转弯的竹林深处,吕阳纯与何姑仙,哦不,梅振衣拉着提溜转在道旁一侧身,对法澄道:“大师,您也请上山吧。”

  法澄扛着锡杖上山了,梅振衣却望着山下暗语道:“听闻法舟菩萨斩历世修行化身下界,我来看看究竟,却遇到了他。”

  提溜转一眨眼:“他是谁呀?”

  梅振衣:“不是谁,就是他。走吧,我们去山神祠。”

  他们沿野桃林中的山道向山神祠走去,这里的游客比山上更多。有不少人趁着节假日专程来拜山神,信不信倒是其次,烧烧香多拜几处神反正没坏处,顺便还可以到风景区踏青,——大多数人的心态无非如此。

  “这座昭亭山,往来仙凡各类,尽聚人鬼神灵。”走着走着,提溜转突然感叹了一句。

  “仙家凡人各路神灵倒是都有,鬼在哪儿呢?”梅振衣看着提溜转笑着开口。

  提溜转却不说自己,一指前方道:“你没看见那个人吗,光天化日之下,抱着个鬼在走路。”

  前面走着一个男人,穿着西装,大约三十左右的年纪。如果你善于观察的话,在一条路边注意去看,会发现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有微妙的不同,有些人无意中带着独有的特征。这个人走路时双臂并不自然的前后摆动,而是微微曲肘前伸,就像无形中横抱着什么。

  路人们只能看见这些,连那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在梅振衣和提溜转眼中,却能看见另一幅景像——这男子抱着一个女人的身影!

  女人身穿白色长裙,应是夏天的服饰,脚穿一双红皮鞋,看身材应该很年轻,长发披散遮住了脸庞,仰面躺在男子的怀中一动不动。以仙家通明法眼观来,这不是常人所理解的“真实”景像,而是一种奇异的“心像”。

  一方面说明这男子曾经历过这一幕,心中一直放不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的确确被阴神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