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452章

  提溜转一挺胸:“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这可是我的真仙物化之境的大成机缘。”

  回到无名山庄将一切安置妥当,梅振衣第一件事就是将龙腾、鱼跃、双全、秋水、元充等座下大弟子招来训话,向他们讲解天条。如今这几人皆有出神入化之地仙修为,苦海已渡可称地仙,因为他们虽未超脱轮回却已见证轮回。

  天条禁止在世显圣自称神,却不禁止仙家下界点化传人接引缘法。若是飞升前有缘法之人,自然还能以原先的身份下界相见,以对方能明悟或理解的方式。梅振衣飞升前是龙腾等人此世的师父,现在自然还是传法之师,与他成不成仙并无区别。

  至于生前无缘之芸芸众生,就算见到了仙家当时也不会知情。对方更不会以仙家身份自居,去号令众生与信徒。

  梅振衣与几位亲传弟子把话说清楚,他此番虽下界,但今后的行止所限与以前已有所不同。虽然以前很多仙家下界都是在自觉中这么做的,但如今已有明确的天条所限。

  有一个玄妙的细节胡龙腾等人若不成仙是无法清楚的,梅振衣讲述天条时,关于第一句“不可妄拟天心为己心”与封天台上所刻的原文不同,而是“不可妄拟己心为天心”。不仅是梅振衣,后世仙家在人间以不同的身份引述天条,一律皆是这种说法,并非有意改动,而是其中确有玄妙。

  当时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天条未立之前,诸仙家曾结缘的传人弟子甚至亲朋好友有许多尚在人世,所以下界相见会刻意讲解清楚。待到数百年后,世上已罕见天条未立时就与显名仙家结缘的凡人,所以天条在芸芸众生中渐渐流传极少,凡人不明白为何自己见不到真正的神仙?

  并非见不到,只是不知道,当知道的时候,才清楚与自己打交道的那人是不是神仙,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

  波旬将蜜波送来求治,意味着梅振衣已经没什么大麻烦,但几位妖王还是留在无名山庄不走,整天于玲珑塔上斗嘴参玄,不仅如此,还把龙空山未成仙的段、宋、妖三位妖王都招来了,非说在此地清修感觉更好、修为更精进、说不定能早日飞升云云。

  这段时间梅振衣很沉静,也很少说话,深居简出极少露面,他的心境依然凝重。门下弟子自然不敢打扰师尊,只有几位妖王厚着脸皮不嫌自己烦人,经常来找他闲扯淡、开玩笑。

  这天姚妖王从龙空山过来,故作神秘的对梅振衣说了最近蛮荒中一大奇闻,龙空山后面的碧落峡出了一位“托始老祖”,自称地仙之祖镇元子在他眼中也不过了了,在蛮荒中定期召开“碧落峡托始老祖法会”,指引蛮荒众妖族修行仙缘,号称足可取代原先闻醉山地仙之祖法会。

  第348回、得意闻醉曾见斥,自鸣妖王碰壁回

  梅振衣皱眉道:“天条方立,怎么就闹出这种妖蛾子?”

  姚妖王眨着眼睛道:“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我和你一起去。”

  “人间之事,机缘在两年之后,与其枯坐沉思,不如随姚妖王去散散心。”知焰也在一旁劝道。

  ……

  远望龙空山主峰毒舌领,高数千丈如一根巨大的舌头竖起直刺天空,上面却寸草不生。这是一座钟乳石山,阳光照射下呈现各种颜色,黑的、白的、紫的、红的、黄的、绿的,应有尽有。山壁表面并不完全光滑,凸出的岩石分布呈现出各种形状,似狗、似龙、似蛇、似仙女、似怪物,千奇百怪如世间众生百态,都争相折射出各色光芒。

  多年未见,走进山中才发现此处已改变了摸样,在奈何渊尽头的毒舌岭山脚下,原先幻法寺的所在,修了一座法阵守护的庄园,绕着庄园立了七座塔,与空桑山的玲珑塔不同,这些塔高台实心形制各异,应是采炼毒舌岭上的钟乳石建成。

  近处再看毒舌岭,梅振衣不禁有些眼晕,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凿建了无数的石室,应是小妖们修炼之所,整座山远看象一根巨舌,近看又像一个硕大的马蜂窝。

  “去清漪三山学会了凿建通天福地,又在空桑山炼过手,此处经营多年,梅公子,你看气象如何?”姚妖王问道。

  梅振衣沉吟着答道:“果然别具一格!”

  ……

  毒舌岭后面是一望无际的数百里陷人沼泽,早间多有瘴气,晚间又有白蝙蝠在空中飞舞,不适合穿行,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离毒舌岭八百里之外,蛮荒腹地中又是一片开阔的山野,是适合于修行的自古天成福地。

  昆仑仙境地广人稀,为广大天成道场,这种福地很多,蛮荒中就更多了,此地一直无名也无人驻足修行。几十年前来了一位修士自号托始老祖,带着门下一伙小妖,在一道峡谷的尽头建立门户,起名为碧落峡道场。

  能在蛮荒中立门户,必然修为不错,姚妖王好多事,曾去碧落峡相邀托始同为龙空山妖王,结果碰了半鼻子灰。那位老祖心胸大得很,怎肯仅仅为一妖王?

  其时正值天人大乱,昆仑仙境也是乱象丛生,若没有遇上青丘山那种变故的话,蛮荒中倒是一个相对清静所在。托始老祖于蛮荒腹地立道场、开法会,评点各派、各教争端以及修行之得失,宣讲无上之大道。在他眼中口中,太上、无量光无非如此,已尽皆了然。

  不得不说,这位老祖所讲所宣,很对蛮荒中那些自感成灵修行、未得师道传承的朴素妖族胃口。至少那种总论万法而批斥、指点江山无所不智的感觉很爽。于是碧落峡越来越热闹,成了蛮荒中一处众妖族往来聚集之地。

  有人是虔心向托始老尊求道、学道;也很有人把托始老祖当笑话看,闲的无聊来凑热闹起哄而已,比如姚妖王之流;还有人更闲,于法会上与托始论道逗乐。镇元子宣布闻醉山法会不再召集之后,托始老祖号称碧落峡法会足可取代,蛮荒中一时也有几分“盛况”。

  梅振衣随姚妖王来到碧落峡时,只见一条开阔的山谷,两边有断续削成岩壁,上面有不少摩崖石刻,三三两两的、形形色色的修士在各篇崖刻前指点谈论。远方山谷的尽头有一片高地,上面有殿堂式的建筑,虽然梁柱、斗拱等细节之处草草营造,不能与蛮荒之外的楼阁相比,但在这蛮荒之中也算不多见了。

  山谷中各色修士约有数百人,梅振衣皱眉问道:“听说法会就要召开,怎么就这点人?”

  法会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门内法会,另一种是开门结缘法会,由大威望成就者宣讲,场面往往是各派门人与散修齐聚。梅振衣虽没有参加过昆仑仙境的闻醉山地仙之祖法会,但也知其规模气象,碧落峡法会号称可取代闻醉山地仙之祖法会之盛,场面也太寒碜了点。

  姚妖王笑着解释道:“不要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参加法会者不可能带很多小妖穿行荒野,前方道场中所聚,大多附近的妖类以及依附托始的门下弟子,今日穿行荒野来此的数百人,有一多半是你我这样看热闹凑趣的,剩下的那一半才是真正参加法会所谓求道、论道的。你来此,感觉如何?”

  梅振衣不好评价,只得答道:“法会还没开,谈不上什么感受,有点像乡下的集市,此法会多久一次?”

  姚妖王:“闻醉山地仙之祖法会六十年一度,讲解万流归宗发端法诀;碧落峡托始老祖法会三个月一次,虽然规模小点、次数也频了点,却号称大道所指无不尽言。”

  谷中有一位修士听见了两人的谈话,摇头插话道:“道友此言差矣!大道不论多寡,有缘能悟者得之,老祖之言无所不含于各途接引,只叹闻者不悟。此处摩岩石刻,记述此前各场法会宣讲真言,你们可仔细观摩,否则难解本场法会真意。”

  梅振衣回礼道:“大道不论多寡,有缘能悟者得之——道友此言甚是!……姚兄,我们去看看那些摩崖经卷。”

  梅振衣来到最近一处石刻旁,第一眼就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因为上面记述的法会开讲题目竟是《托始老祖解兵法——论碧山潭之失策》。看完之后神情却很古怪,不知该作何评价。

  其中的内容很简单,托始老祖站在碧山潭末代掌门元湛的角度事后分析,碧山潭应该如何针对妙法门的逼问之举顺势而为?应借晚谈亭与醉剑客的牺牲,激发各散修小派的同仇之心,居中养成大势,最终灭了妙法群山一派,并趁势一统昆仑仙境云云。

  梅振衣没话说,又去看下一面摩岩石刻,发现刚才那面石刻所记法会应是碧山潭灭派之后、众散修围攻妙法群山之前,因为这一片摩崖所记的题目是《托始老祖解权谋——论妙法之围废计》,其中添加了托始上一场讲法时尚不清楚的情况。

  此法会是在妙法群山解围后,托始老祖的指点江山,感叹甚至斥责徐妖王、左游仙、寒山等人无能废计。有那么多人追随他们攻打妙法群山,竟不乘机扩张其势,反而自缚手脚毁大好形势,只斩杨天感而还。

  当时应借势遍邀蛮荒妖王、号召各派一举拿下妙法群山,功德大势成矣,再借镇元子携众仙家避乱归天之机,势如破竹灭闻醉山万寿宗一派,则昆仑仙境无人再能御之。其中又回顾了上一场法会,以妙法群山遭围之事印证自己此前所言不需,可惜徐、左等人未能行之,以至最终废计,否则必当一统昆仑仙境云云。

  梅振衣又无语,跳过几面石刻再看,有些惊异哑然,有一面摩崖记述的是《托始老祖解大成——论妙法祖师之自弱》。这场法会与刚才石刻记述相隔的时间应较久,谈的竟然是妙法群山祖师西王母如何一统天庭之道,看来随着乱象展开,这位老祖闻知了更多的仙家之事。

  在第一面摩崖石刻前梅振衣很惊讶,看的也很仔细,到了第三面摩崖前,略微扫了一眼题目就走了过去。身旁有两位修士正在谈论,其中一人道:“老祖之言,明心见性游刃从容。老祖之心,直指道枢深如渊海。今日方知大道所求!”

  另一人道:“老祖之心岂止深如渊海,乃无形无极,尽人间仙界之道,勘举世轮回之本。”

  姚妖王在一旁悄然道:“梅公子,你怎么不笑?”

  梅振衣反问:“有什么好笑的?”

  继续前行,摩崖石刻所记法会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很久以前的,譬如《托始老祖解缘法——论闻醉清风之孤寡》,讲的是清风仙童当年应如何确立万寿宗祖师之威,如何趁镇元子不在的机会控制万寿宗一派,最终架空镇元甚至将之轰杀成渣,必不会落得携明月孤身而去的凄凉下场。

  有新近刻成的,譬如《托始老祖解大道——论镇元大仙之休戚》,其中既有对镇元大仙如今地位的嘲笑,也有站在镇元子角度的一番策论。他若是地仙之祖,早已实现真正的“万流归宗”,也应该实现人间仙界万流归宗云云。

  梅振衣并未再次驻足细观,向着山谷尽头的碧落峡道场走去,前方有几群修士聚集,通明法眼观之皆妖类所化,在那里似是讨价还价商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