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431章

  青帝沉吟道:“虽说乔克力前业已成终究劫数难逃,但今日在芜州被斩也是我拦路之故。她殒身堕入轮回之后,多少世修行尽消,神识重新洗尽,也算彻底的了结。只是此人修行资质与心性发端未变,若轮回中再入修行门径也难预料,来日若有机缘,我或引渡她一番。”

  “你袖口的这根金线很漂亮嘛,哪请的裁缝?”大天尊突然岔开话题来了这么一句。

  青帝的眼神有些黯然,叹了一口气道:“此人与乔克力截然不同,却是一样的劫数结局,此刻已不在。”

  大天尊追问道:“若轮回中也重遇呢?你缘法断的这般彻底,应该不会想这么多啊?”

  青帝:“这些都是虚谈,这盘棋尚未下完,棋局之后的事你我都说不准,此刻毕竟在局中”

  “对,差点忘了还在下棋。”大天尊又落了一子,手却放在棋盘上没有提起来。

  青帝看着棋盘一皱眉:“烈长缨并非易与之辈,她不是独孤伸的对手必会逃窜,早年在昆仑仙境中有一隐秘洞府,必会逃到那里依托洞天守护法阵自保,而独孤伸也会在昆仑仙境斩之。”

  大天尊:“彼时梅振衣就该现身了。”

  青帝落下了最后一枚棋子道:“这盘棋局下到了这里,你似乎还能落子,我此刻却只能落这一枚了。”

  大天尊一弹指空点棋盘:“我也只能落最后一枚棋子了。”

  青帝有些疑惑:“我未看见你落在何处。”

  大天尊一笑:“这枚棋子已落在棋盘之外,或化入棋盘之中,你若看不见那就是看不见。”

  这句话让青帝怔住了,看这棋盘呈思索状默然良久,忽然抬头道:“我落子到梅振衣现身为止,而你这枚看不见的棋子,也是梅振衣吗?这么做,是否强人所难?你怎知道他肯担当又能担当?”

  大天尊微微摇头:“我不知道,只是寄希望于此。”

  青帝的眼神有些冷:“听你的意思,已清楚自己的去处,却不清楚梅振衣将会怎样?”

  天天尊:“我不勉强谁,机缘至此,他若肯担当又能担当就自然担当。又何苦说我,你把天国圣物封印之眼扔给梅振衣,还附述那样一段话,又是为什么?”

  青帝:“我已知梅振衣会自入局中,否则他不会悄悄取走人皇印,他要那个玩艺干什么?”

  插叙一段前事,人皇印一直留在东都洛阳宫中。安史之乱中洛阳被安禄山大军占据,后又被梅校大军夺回,宫室崩坏财物遭劫一片兵荒马乱,而人皇印却被梅振衣悄悄取走。这件近乎无用的神器已无人注意,但青帝却知道它的下落。

  大天尊有恍然之色:“难怪你会托他修复封印之眼,那等圣物的妙用依附整个天国仙界的造化开辟之功,他对炼器之道若能领悟到这种程度,也就能掌握人皇印真正的玄机了,才有邀集诸天相商之能。你是在考他?也是在试他?”

  人皇印这件神器的妙用据说能定人间山河灵枢之序,但使用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修行至世间法的极致,二是要有真正的人皇身份。自从上古青帝、炎帝、黄帝三位人皇之后,直至武则天之前,从未有人动用过。

  传说是这么回事,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从炼器之道来看,这种妙用是无法理解的,一定有别的原因,只是难以看透其中真正的玄妙而已。要想搞明白人皇印究竟是怎样一件法宝?达到“法无可证”的境界,比如大天尊与此时的青帝、法舟、镇元子,自然就可以。

  退而求其次的话,若领悟炼器之法的极致,将天下一切法宝的妙用变化了然于心,也可以明白。梅振衣如果能修复封印之眼,就说明他的炼器之道达到了这个境界。

  听见大天尊所问,青帝却摇头道:“你错了,我不是考他也不是试他,就是在帮他。”

  第334回、多少枯荣相倚盼,何日回山又清风

  凡事有得有失,修复天国圣物封印之眼是个苦差事,万一失手彻底损毁,不仅自己极可能受伤,而且也不好向天国交待。但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几乎是数千年来首遇,炼器之道到了一定的程度,是没有通常的修炼方法更进一步的,只能靠机缘。

  青帝托梅振衣帮这个忙,同时也看梅振衣自己能否把握这个机缘?若修复如初,也等于帮了梅振衣一个忙,助他修行破关达到炼器之道的极致。

  梅振衣如果成功了,就能掌握人皇印真正的妙用,进而能办到一件事。至于能办的是哪件事,人皇印真正的妙用又是什么,青帝与大天尊都没说。至于梅振衣会不会去办,青帝并没有勉强,他仅仅是托梅振衣修复一件圣物而已。

  否认了大天尊的疑问,青帝又说道:“梅振衣取走了人皇印,他当然不可能去做人间帝王,我猜他已看出此法宝的一丝端倪,故此取在自己手中,可见已有愿心发端。”

  大天尊仍然在问:“你猜?而不是推演、不是观悟?”

  青帝一指棋盘:“我落子到此为止,当然没看透,大天尊也未看透吧?”

  此时两人的落子已毕,大天尊也盯着棋盘,眨了眨眼睛说道:“梅振衣才是死劫中真正的活眼,不知还会不会有人搅局,又能怎样搅局?这一盘棋可难搅,不比你当初在五观庄时。”

  “搅局等于找死,无论是谁!”青帝突然一挥衣袖,别说棋盘,就连棋桌也凭空消失了,只有两只粉青釉茶杯在虚空中漂浮,杯中的茶犹有余温。

  “撤桌子送客,我倒是头一回见,时日该到了,我告辞回天庭。”大天尊微笑着起身。

  “你真要走了吗?”青帝意味深长的问道。

  “是也不是。”大天尊举步下山,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我送你一程,也陪你一道出山。”青帝也起身随大天尊而去。

  大天尊若回天庭,随时可以飞升,但自古修行人之间的礼仪,不能在人家道场中随意穿越天刑,以大天尊和青帝的修为似可肆行无忌,但他们还是走下了山。自从善无畏那一笔批落之后,敬亭山的外围掩护法阵已消失,可入山的门径还在,两人走下山径来到山门外,身形一晃正要遁去,忽听背后有人道——

  “仙童,你这一去,何日回山?”

  回头一看,一袭绿衣的山神绿雪站在山门处眉目如画,她身后是没入竹林深处的蜿蜒小径,整座敬亭的山水神韵仿佛与她一体,似真似幻。以前清风或青帝离山时都是说走就走,绿雪也从未问过一句,小小山神哪能管得了他?

  绿雪此时却问青帝何日回山,看神情有些期盼、有些担忧,还有些欲言又止,似乎是下了很大决心才说出这句话,说完话轻轻咬住了下嘴唇。

  青帝怔了怔,神情淡然反问道:“山中无岁月,你何故有此一问?”

  绿雪微微低下头,声音很轻柔,就像飘荡的山风几细不可闻:“我是此山中的一棵树,四百年前行将枯槁,幸得仙童引菩萨来救,又得天地灵根妙法修行。春风化雨落叶成泥、岁岁枯荣年年新发,在此待仙童回山。”

  青帝看着她,银色的长发披拂,白皙接近透明的脸庞上没有一丝血色,两道剑眉微蹙,金色的眼眸不知是冷是暖,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之后才说道:“敬亭山已是你的敬亭山,我不过借地驻足,这百年来多谢!”

  绿雪:“尚无百年,自仙童入山驻足始,至今日你与随先生落子下完那盘棋,一共九十九年,绿雪记得清清楚楚,仙童还未答我方才所问。”这小小山神今天不知为何,非要问青帝何时回山。

  青帝轻轻叹道:“我也不知,就像我不清楚那一局棋落子之后的情景。”

  绿雪:“但我听见了你对随先生说的话——‘大乱也好,末法也罢,此事了后,我坐于敬亭山中不为所动。’故此问仙童何日回山,你说的话从来没有落空。”

  青帝有些诧异:“你居然能听见我们说的话?”

  绿雪:“别忘了我是山神,你们在我的山中,但我也只听见了这一句。”

  青帝摇了摇头:“你却没听见另一句,我说不知的确就是不知。”言毕转身飘然离山,银丝羽衣渐渐消失在十里桃花道深处。绿雪的眼眸如秋水,一直看着青帝的背影,身形却越来越淡,当青帝消失时,她的身影也在敬亭山门处淡去不见。

  日影西行而没,一轮明月现于当空,欲圆犹残。再过三天,就是人间的仲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