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灵山【完结】>第256章

  穿越十年所见唐代,与历史记载并无太大差异,但诸事种种内情与以前的想象完全不同。从玄奘西行,到人皇印出现、武后登基改朝,人间看似平静,但仙界纷争苗头已起。以他对历史的了解与现实中的修行经验,大周再改回大唐的历史绝不会很简单,仙界的矛盾迟早会卷入到人世间。

  梅振衣只希望在这几年难得的平淡岁月中,努力做好自家的事情,好好在山中修行,同时加紧青漪三山仙家洞天的凿建,为将来不可知的事情多做一些应对准备。

  张果与星云师太仍然未回,梅振衣有些为他们担心,但想想也正常,当初知焰历苦海劫可是整整三年,不可能人人都像他这样七天走过奈何渊,却未见前世种种。

  闲话少述,只说新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城中灯会,芜州地方还有传统的庆祝节目,各乡各族都派出舞龙队、高跷队、花鼓队等进城表演,在各家商铺门前讨赏,还要在州府门前集会比赛,这是老百姓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候。

  第198回、忆君迢迢隔青天,寻来看取明镜前

  梅振衣带着家人进城去看热闹,玉真尤其之兴奋,这一天按照往年的习惯,还要给翠亭庵送去一年的奉银百两,星云师太不在,另有尼姑主事,银子还是照收不误的。

  梅家有个高跷队,这种高跷可不是普通小孩玩的,绑在腿上有一丈多长,踩高跷的扮作三国人物,绕场而走各持道具刀枪来回比划,表演的是三国时作战故事。他们表演的场子就在翠亭庵前的空地上,踩高跷的只是演,还另有人敲锣打鼓的在场边唱,配合高跷表演者的动作,宛若双簧戏。

  老百姓看热闹的很多,把这一片空地挤的水泄不通,翠亭庵对面关小姐的水果摊也挡的严严实实,梅振衣带着梅大东等几名仆从进了翠亭庵。先奉上纹银百两,再单独打赏大小尼姑,尼姑们都乐得合不拢嘴。

  梅家大少爷进香,劝退闲杂人等,赏完银子之后梅振衣也请众尼姑退到了后面的庵堂,仆从把住大门,他独自来到山门殿中熊居士的神像前焚香礼拜,奉上供品。然后发动灵山心法中“心如印”的神通,将神念送了过去,恭恭敬敬道:“熊居士,能否请教?”

  “梅振衣,大过年的,你还没有忘记我?又是进香又是上供,有什么话说吧。”熊居士并没有现身,神像中传来神念。

  梅振衣:“我想问佛国灵山护法韦驮天究竟出了什么事?”

  韦驮天的事情熊居士听说过。据说当佛陀释迦牟尼在婆娑世界圆寂后,有一位长着三千六百手三千六百眼的恶神,趁诸天不备盗走一对佛牙舍利。韦驮天奋起直追,斩其三千五百九十八臂,刺其三千五百九十八眼,并将其打落世间重入轮回,夺回了佛牙舍利。

  韦驮天受到诸天称赞,褒扬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为佛国灵山脚下守护神。

  一千六百年后,有一妙行天女来到灵山脚下,为无量光献宝奉花,飞翔于山腰奏乐歌舞,歌喉优美舞姿妙曼,韦驮天一时为其所迷,竟未察觉有人偷去了灵山上的佛心舍利——此地最重要的守护之物。

  等韦驮天惊觉过来,佛心舍利已失,显然是有人趁机盗走,事情也太巧了,他立刻拿下妙行天女查问。天女自称是佛国净土中的一位妙音伽蓝,专事花香乐舞供奉,下界时结交一位修士名叫梅丹佐,俊美绝世极善人意,不由动了爱欲之心。

  梅丹佐自称有求佛之心,欲往灵山向无量光问道,又恐身为外道被韦驮天所阻,求妙音伽蓝帮忙。妙音伽蓝还真帮忙了,她从来就没遇到过什么坏人,没想到梅丹佐会盗走佛心舍利。

  佛心舍利被盗,韦驮天失职之罪不可免,妙音伽蓝也是梅丹佐的同犯,韦驮天一怒之下举降魔杵将妙音伽蓝从仙界打落。至于后来诸天菩萨如何责问韦驮天的具体过程,熊居士就不太清楚了。

  但韦驮天守护灵山时曾立下誓言:“佛心在,韦驮在,佛心失,韦驮灭。”于是他也自愿殒身落入轮回为韦昙居士。据说他在殒身之时发下宏愿心,要斩除梅丹佐,渡妙音伽蓝成道,迎佛心回灵山。

  听完之后梅振衣问道:“这位韦驮天出手也够狠的,自己殒身也就罢了,竟然将妙音伽蓝从仙界打落。”

  熊居士:“韦驮天在仙界诸天之中号称忿怒第一,铁面无私不留情,不是这种人,也守护不了灵山,派个笑眯眯的老好人行吗?”

  梅振衣:“我觉得这手段太重了一些,妙音伽蓝罪不至死。”

  熊居士:“你这话,本就带着凡尘之心,在佛国仙界没有什么生死可言,只有出离之说,妙音伽蓝所行,确实是帮了梅丹佐盗走佛心舍利,出离佛国仙界重入轮回并无不妥,那不是凡人所谓的死,只是她与梅丹佐纠缠的恩怨因果。”

  梅振衣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想起“妙音伽蓝”这个名字他曾经听说过。当年他被左游仙所虏,行至彭泽县城外遇见刘海捉金蟾,却被一对狐狸精姐妹韦九蓝、韦九真偷袭,劫走了金蟾。那一对九尾狐狸精自称来自昆仑仙境青丘山,在瑶池岸边碰到妙音伽蓝帮忙,才能离开昆仑仙境来到人世间。(详见061回)

  如此说来,妙音伽蓝确实曾下界,很可能就是在那段时间结识梅丹佐的,这人也真够单纯的,喜欢帮别人的忙,将一对九尾狐狸精放入人间,又将梅丹佐带上灵山,却没有考虑到不良的后果。梅振衣又想起了波若罗摩,她也是单纯的像一张白纸,不知世间险恶。

  “以韦驮天的修为定性,怎会被妙音伽蓝的声色所迷呢?”梅振衣又问道。

  熊居士:“妙音伽蓝的歌舞号称仙界第一,我老熊看了也一样会入神,这与定力无关,主要是韦驮天当时没有戒心。”

  这个回答让梅振衣莫名想起了色艺双全的白牡丹,不禁有瞬间的失神,甩了甩头又问:“佛心舍利是何物,为何如此重要?”在他的印象当中,佛舍利在后世并不少见,虽然很珍贵,但还不至于如此夸张。

  “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熊居士回答之前先开口念了四句偈,同样的偈语守望和尚离开龙空山时也念过,然后答道:“不可以声色见如来,诸天菩萨求见无量光,是在灵山对着佛心舍利礼拜,自观灵台心印而悟佛旨。”

  这句话梅振衣听懂了,想当初孙思邈离去时,就曾给他留下灵台心印,并且留下了一句话:“莫说是师父我,就算漫天神佛,在传人心中也要做到‘在与不在,并无分别’。”看来那佛心舍利就象征着佛之灵台心印,却不是单为某人所留,而是为所有前来问佛之人所留。

  “诸佛究竟是几佛?”梅振衣最后问了一句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各种佛究竟是什么来历?释迦牟尼与无量光有什么关系?佛家经义中所讲的典故梅振衣都知道,但与他修行所知又有偏差。

  熊居士:“佛非人之尊号,果位而已,在婆娑世界为释迦牟尼,在佛国仙界为无量光,诸佛是一佛,亦是亿万万佛,实无分别。……再问下去,就非我所能答了。”

  梅振衣:“可这庙里的小尼姑,却不是象你这般说。”

  熊居士:“众生慧根不同,有便宜说法引人入门向佛,这里的小尼姑不是你这般地仙,总得说她们能听的懂的。……要不然你找人去问清风——太上忘情所忘何情?他也答不了。”

  梅振衣合什行礼:“多谢熊居士赐教!那我就不多问了。”

  ……

  梅家重金张榜寻找曾在濠水河边为船夫的韦昙,写明其曾出现的时间地点,还画出了图样四处张贴。这一年多还真来了不少人,有人对着画像修剪胡须,找上门来非说自己就是韦昙,还有人说在什么地方见过韦昙,总之要领那三百两黄金的重赏。

  梅三西负责此事,派人核实皆是子虚乌有。有人化装成韦昙的样子,想上门蒙赏金,自然不能给赏金。但还有人自称发现韦昙,远来报信辛苦,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赖在梅家门前不肯走,梅三西无奈,给些盘资打发了这些人。

  结果来的人越来越多,自称发现韦昙的地方越来越远,要的盘缠钱也越来越多,梅三西知道不对也不答应了。然后就有人不干了,围在菁芜山庄门外聚众闹事,说梅家仗势欺人,说话不算数云云,总之不给钱不肯走。

  自从梅六发出事之后,梅振衣对家中下人约束甚严,梅三西生性老实,也不敢轻易出手教训人。而这时梅毅与梅振衣都在青漪三山中闭关,玉真公主发话了:“梅家自不应仗势欺人,但以梅家之势,竟被无赖所欺,有理也成无理。仗势不被人欺,无可厚非。”

  玉真公主命梅三西将那些上门自称韦昙居士,开口就要三百两黄金的人,送到州府治欺罔之罪,赏钱没有板子倒有一顿。而那些自称在某地见到韦昙的人,梅三西派人查实是胡说八道,来者就是想骗盘缠钱的,一样送官府,不仅治欺罔之罪挨板子,还要倒赔梅家派人查实的盘缠钱。

  一送官府,结果发现这些人都是附近州县游手好闲之徒,听说有便宜可占,有的自称从岭南来,有的自称从关中来,在某地找到韦昙云云,无非想多骗几个盘缠钱,不给就在门外闹,反正梅家人好像很客气。

  凡是有人自称见过韦昙的,梅三西也不敢怠慢,一律派人查实,然后再谈其余。其中也有误会的情况,比如润州有个卖豆腐的,长的很像韦昙,至少有十几个人来到菁芜山庄,说是在润州找到了韦昙要领赏钱,赏钱领不到就要来回的盘资,梅三西倒不好得罪这些人,因为少爷的命令毕竟是要找到韦昙。

  知焰仙子听说了这件事,将梅氏五兄弟都叫到青漪三山,嘱咐道:“修行人不该做的事情不做,是为戒,但不等于该做的事情也不做,是为修于行止。梅六发曾经错了,是违戒,梅三西做的也不对,是有失于行。”

  她下令,只要没有找到真正的韦昙线索,一律不给赏钱与盘缠钱,提供的线索查明属实的,事后打赏。

  提溜转不解的问:“那有人看见了长得很像韦昙的,跑到梅家来报信,结果又不是,不是白废功夫吗?梅家也不缺那几个小赏钱,这样岂不是招人骂?”

  知焰笑了:“我等修行人遇事要看得通透些,他们看见的人是不是韦昙,上前问一句就可确认。比如润州那个卖豆腐的,那些看到的人却没一个去问他本人,先急着跑到芜州报信。这么做本就是冒查明不失白费功夫之险,求万一属实三百两黄金赏钱之巨,侥幸之心未成,又有何怨?……你我不能因为怕人骂,求人赞,就曲意矫行。”

  提溜转无形之身做了个点头的动作:“对,菁芜山庄被刁徒围门是自找的,还指望那些人夸你吗?”

  梅大东一皱眉:“如此一来,梅家倒是少费不少人力物力,但无助于少爷尽快找到韦昙。”

  知焰:“三百两黄金赏格已出,该怎么打赏就怎么打赏,一文也不会少,但不能因为一事之求,就改变应有之行止。”

  梅三西回去之后照此办理,结果又有人闹事了,原因很简单,比如有人叫嚷:“前几天王麻子说在润州看见一个卖豆腐的,你们赏了他从润州到芜州来回的盘缠钱,我也看见了,特意赶来报信,怎么不赏钱了,这不是欺负人吗?不行,我不走了,就在你梅家吃住!……大伙跟我来,冲进他家厨房看看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