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仙侠武侠>斗铠【完结番外】>第445章

  “大都督,您想得太乐观了。需知自任怀朔都督的宇文泰非是一般的地方军阀,他是从地方帮派起家的枭雄,黑狼帮在地方上根深蒂固,党羽众多。即使我军能击败怀朔兵马,占领定朔,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我军作为客军进驻,要想顺利统治,这并非易事。

  只要宇文泰不死,黑狼帮余孽也肯定不会死心,他们会长期在地下活动,跟我们的进驻兵马和官府对抗,袭击官兵和官府,让我们疲于奔命。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我们休想把他们清剿干净。

  这样,一两年之内,我们非但不能抽调怀朔的人财物力以为己用,反而要花费粮饷长期驻扎重兵在那〖镇〗压,这样一来,对这新占领的地盘,我们享受不到半分好处,反倒成我们的一块拖累。”

  “先生所说的,我也考虑到了。黑狼帮在北疆横行多年,根深蒂固,要想清剿他们,这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事情总得要做开头……”

  文先生很不礼貌地打断了孟聚:“主公,您误会我意思了。我并非说黑狼帮不能剿——要剿,但不是现在剿!因为现在,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您面前,一旦错过了,我们将悔之莫及。”

  被文先生的气势所慑,孟聚不由问:“什么机遇?”

  文先生恨恨地瞪了孟聚一眼,那是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主公,属下很奇怪,你既然能看到拓跋皇叔败亡在即,那您为何不能看到这个呢?在未来的三个月里,皇叔会在洛京周边做最后的拼死抵抗,慕容家的军队也会尽全力绞杀他们,两家都再无空暇,这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从朔州乃至相州之间的广袤的大片中原地带,全都处于兵力空白状态。

  主公,未来的几个月,您与其有空跟宇文泰争锋,还不如直接挥师南下,占据朔州、并州、中山、冀州等要害之地。这些中原州府,论起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口繁茂,哪个不胜怀朔镇百倍有余?到那时,主公进可观望天下风色,退也可据守边疆,处境大有回旋主动!

  届时,主公坐拥三镇五州二十五府之地后,无论兵马、粮饷都将十倍于现在,那时您回头再收拾宇文泰这跳梁小丑,还不是易如反掌?”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二百八十六 定策(上)

  风儿在窗外呼呼地吹过,时而尖锐,时而和缓,窗格索索颤动。

  孟聚把茶杯握在手中,他捏着茶身,慢慢旋转着杯子,像是在观察杯身的青釉花纹。他的手出奇地稳当,茶水一滴都没有溢出来。

  良久,他叹气道:“文先生,孟某只是一介武夫,为国戍边,护卫中原,这对孟某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观望天下,逐鹿中原——文先生,孟某不曾有这样的野心啊。”

  知道孟聚是在假惺惺撇清,文先生淡淡一笑:“主公此言差矣。当今天下大乱,烽火四起,万民涂炭,身为朝廷册封的北疆镇臣,主公您岂能独善其身?朔州、并州、冀州、幽州、平州、中山等数地目前被叛军所控,当地黎民陷于逆手,饱受荼毒,他们期盼王师解救,犹如久旱盼甘露。此时,主公你正该发讨逆义师,上解朝廷危难,下拯万民倒悬,这是正大光明的义举,如何谈得上野心呢?”

  孟聚嘴角轻轻一撇——很好,出兵的大义名分有了。

  “但朝廷册封我为北疆大都督称号,我若出兵北疆境外,怕是会有越权嫌疑?”

  “敢问主公,当初北疆叛起之时,朝廷可曾传来旨意,要你南下助战?”

  孟聚瞟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有的。监国太子慕容毅曾数度给我书信,要我南下助战,侧击叛军。”

  “那就是了。既有太子殿下旨意,那主公南下便是奉命而行,为朝廷办事,这怎么能谈得上越权呢?”

  孟聚唇边的笑意一闪而逝,他点头:“也是,既有太子殿下的嘱托,吾为朝廷办事,辛苦一趟倒也不算什么。只是,眼下北疆未靖。宵小之辈如宇文泰之流仍在蠢蠢欲动。我军若南下,只怕他们会趁机作祟。”

  他缓缓抬头,双目正视着文先生,目光如刀般凌厉:“到时候,本座领大军出征在外,宇文泰若在我后方捣乱断我后路的话——届时,我岂不是要重蹈拓跋元帅的覆辙?”

  孟聚神情甚是严厉,文先生却没有害怕,他起身深深一揖:“主公心中有惑。属下敢为主公析之?主公处境,似与元帅当日相同,但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不同?”

  “不同之处在三,敌不同,我不同,时势亦不同了。”

  孟聚扬扬眉,示意文先生说下去。

  “主公担心南下之后,宇文泰会趁机坐大?这个担心。却是完全不必要的。宇文泰与主公您。那是完全不能比的。

  其一,主公您本身就是举世闻名的猛将,有着百战百胜的骁勇雄师。而宇文泰是什么东西?他只是个下三滥的黑帮头子,麾下有的只是仓促凑合的乌合帮众。黑狼帮倘若据守怀朔,他们据本土而战,说不定还能打上一仗。但若是离乡背土来犯东平,那些乌合之众还能保有几分战力?届时,不必镇督亲自出手。您麾下一员普通旅帅就可以轻易将来犯之师击败。所以,宇文泰本身就没有能威胁东平的实力。

  其二,主公你有胆气,有无畏决心。当年,主公您只掌握了东平一支弱旅,就敢于对元帅毫不退让,敢主动出击武川——这种豪气胆色。宇文泰是不会有的。以小击大,这本身就需要非凡勇气,混黑帮上台的孱货,他们只敢欺软怕硬,顺水推舟,不会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魄力。宇文泰数度向镇督您示好求和,这就说明他畏惧镇督您。只要主公您不是把宇文泰逼到绝路的话,他是决计不敢对您先动手的。”

  孟聚蹙眉,文先生说的,有些很有道理,但结论他却未必赞同。弱小一方主动出动攻打强敌——孟聚历史学得不是很好,但后世的珍珠港事件和华夏志愿军入朝进攻美帝这样的大事还是知道的。虽然不合逻辑,但偏偏猎犬咬虎这样的事在历史上还真屡见不鲜。

  按照文先生的说法,那个宇文泰既然有帝皇之相,那此人在关键时候肯定有破釜沉舟和孤掷一注的胆气的,孟聚觉得,把东平的安危寄托在宇文泰“不敢动手”上,这未免也太托大了。

  “文先生,倘若你所说是真,宇文泰真有所谓帝皇之相,我放着他置之不理,只怕会养虎为患啊——倘若我分兵两路,一路南下,一路却去征讨怀朔,这又如何呢?”

  “主公,此事万万不可。属下先前已说过,您占怀朔不难,但要杀宇文泰,那却是千难万难。宇文泰有蛟龙气象,如今却潜在怀朔这个浅池中,此所谓潜龙,我们万万不要去惊醒了他。

  主公,您南下之后,您占据了与怀朔接壤的幽州、平州,那就锁死了宇文泰的南下发展之地,以他心性,他决计是不敢主动对您动手破局的。这样,纵然宇文泰命比天高,但他的实力始终被局限在怀朔一地,无法发展,便是蛟龙久困亦要变泥鳅的。

  但倘若镇督您出兵怀朔,将宇文泰赶出了怀朔,让他流窜中原的话——蛟龙出池,那便要化真龙的,那时,主公您反倒是帮了他,这才是大事不好。”

  文先生口口声声说宇文泰命格很硬,孟聚一定杀不了他。老实说,孟聚还真有点不怎么信。但他已不是毛头小子了,已经过了那种什么都要尝试一下碰得头破血流才回头的年纪了,不管什么时候,同时开两条战线都是兵家大忌。既然确定南下是最好选择了,他当然不会又分兵去打宇文泰了。

  孟聚默默地喝茶,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他时而望着桌上的油灯,时而又望着那一片漆黑的窗外。良久,他长叹一声:“文先生,此趟南下,凶吉未仆啊!”

  “主公在担心谁?宇文泰只是守家狼犬,不足为患。莫非主公在担心拓跋皇叔?”

  孟聚苦笑,心想文先生你还在跟我装傻。拓跋雄有什么好担心的,边军已是强弩之末了,他们的主力尽聚相州,不可能有太大的力量来阻挡自己前进。自己在担心的。倒是自己的盟友和名义上的君主。盘踞洛京的慕容家。

  想想都知道了,慕容家在相州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和边军死磕,死伤兵马近十万,损失巨大,好不容易才把边军给打压下去,自己从后方突然蹿进来,连谢谢都不说一声就把拓跋雄的大半地盘给一举囊取,慕容家苦战年余只剩一场空——文先生说得好听,说这是为朝廷分忧。但二人都是心知肚明,到时候听到消息,慕容家怕是生吞了孟聚的心都有。

  “吾若南下,朝廷心意不可测……届时会如何动作,委实难料。”

  “主公是在担心朝廷?”

  文先生哑然失笑道:“主公多虑了。若属下所料不差,朝廷决计不会对主公有何动作的。”

  “为何?”

  “主公是遵朝廷之命南下平叛助战,这是光明正大的事,朝廷挑不出错来。也没理由阻拦你。”

  “若朝廷撕破脸皮。硬是下令不许我南下呢?”

  文先生斩钉截铁地道:“他们不敢!在平定皇叔前,朝廷决计是不敢触怒主公您的。慕容家知道主公您的战力——当年,主公你能在金城几乎以一人之力彻底扭转战局,难道慕容家就不怕,彻底撕破脸之后,主公转投拓跋元帅助战,再来一次逆转吗?”

  孟聚失笑:“本座与拓跋皇叔有血海深仇,怎可能重投于他?”

  “这个。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要形势所迫,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好吧,就算主公心志坚定,坚决不肯重投元帅,但慕容家又怎知道呢?他们以己度人。自然会觉得,倘若把主公逼迫太紧的话,主公自然就投拓跋元帅了。”

  “好吧,暂且就算在击败拓跋雄以后,朝廷无力阻拦我。但是当朝廷消灭拓跋雄以后呢?看样子,皇叔能坚持到今年年中就算不错了。那时,慕容家志在一统大魏,本座只是割据北疆的话,他们还能容得下我。但我若是南下占据了那么大的地盘,朝廷怎可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