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胎穿后我在科举文里玩复仇>第142章 祭祖,宴请

“夫子太客气了,知识本就是需要传播的,如此才能实现书本真正的价值。”

陈十九回答了一句,低头已经开始看了起来,随后二人又互相探讨了大半个时辰,直到李夫子把不解的地方都弄明白后,陈十九才起身提出告辞。

把人送至门口,李夫子一脸感慨与欣慰“你的学识,早已在我之上,你打算何时参加院试?”

“应该是明年吧!”

李夫子点头“好,以你如今的学识前十是没有问题的,我便提前恭喜你了。”

“夫子言重了,学无止境,这世间还有许多是我不会的。”陈十九淡笑有些谦虚的摇了摇头。

这可是他的大实话,虽然他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几乎过目不忘,但是他不会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比如不会生孩子?

开玩笑,其实他对做生意之类的真的不怎么擅长,也没有什么兴趣。

他还是喜欢搞研究飞行器,他就是一个妥妥的理工男,可惜,这古代饭都吃不饱,亦还有阿奶的仇等着他报,他的喜好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十九在老村长和好几个陈氏族老的陪同下,举行了祭祖仪式,这仪式陈凌云当初也是有过两次的,大家到是已经有些经验了。

据说他们陈家村的老祖宗是北方逃难来的,曾经是也是大家族的旁支,只是年代久远,又历经战乱时代,早就不知道曾经的本家在哪里了。

陈家村的祠堂建立在村子东面一处池塘前,村长带领众人给各位先祖上香祷告,随后说了一长段的祭文。

“今有我陈氏后裔陈十九,学业有成,特上禀诸位宗贤,复兴祖业,?志弥坚,重担挑肩……今陈氏后裔,当应宏扬祖德,报本思源;重德笃?;和邻友朋,励精图治;为国尽忠……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当可含笑九泉,祭典已成,伏维尚飨……”

“一磕首……二磕首……”

陈十九闻言上前一步郑重的跪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头。没多久祭祖就结束了,然后就是开始准备中午的宴席了,这样的喜事不管是村里的老人还是孩子,都是乐于参加的,更不要说现在的陈十九一家已经是陈家村最富裕的人家了,不少不少人家都围着吴氏和陈大江吹着彩虹屁。

对跟陈大江家走的近的几户人家更是羡慕不已,尤其是看到陈大柱和梅花婶子她们家,一个家里的儿子成了陈大江店铺里的掌柜,还有一个家里的儿子学了做糕点的手艺,成了大师傅。

听说一个月的月钱都有两三两银子呢,这可是他们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了,两家人的家里前几年都盖了青砖大瓦房了,能不羡慕吗?

虽然最近几年大家因为种植绿豆芝麻和养殖卤肉店需要的牲畜也都宽裕了不少,但有和陈大江兄弟两家比还是差的远了。

“吴嫂子啊,你们家店铺里还要人干活不,你看我家俊良也读了一年书,可惜那小子没有那个天赋,读不进去,我寻思着给他找个活计,你看我家俊良他爹跟你还是同一个太祖一脉的,你可要帮我们家一把,这光种地养猪可没啥出息的,我就想让他跟着你们出去能多条出路,你是不知道我家儿子多,孙子更是有十来个,还一个个的等着成家……”一个四十来岁妇人一脸忧愁的跟吴氏诉苦。

“哎,我家也是,我那个大儿媳天天在家骂我儿子没出息,晚上还逼着我大孙子读书写字到半夜,要他也考个秀才,我孙子都被逼得才十来岁就开始长白头发了,为此去年冬天还大病一场,身子都要垮了……”

“是啊,我们家里也是难啊,家里的房子都住不开了,早就想起几间了,可是我那孙子还要读书,总得给他留着点,去年种的芝麻绿豆的银子才将将够他读书用,也是愁啊……”

吴氏皱着眉听着这些人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突的想起自家孙女说过的不足不足,什么人心不足的那个故事,觉得还真的是说的有道理啊!

不过她也确实有些不忍心看着乡亲们过得太过艰难,想了想她才说道“今年我家大圆要弄一个布庄,要是你们愿意就多种一些桑麻和养些蚕,我们都收。”

顿了一下又继续道“布庄以后应该还会要人干活,如果你们家里的姑娘做事利索到时候我让大圆来挑几个,大家也别急,乡里乡亲的我们需要人手,肯定会优先找我们自己村里人的。”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注重家族宗祠,一户人家发达了,如果不管族人的话是被人挫脊梁骨的,这也是当初店铺需要人手,陈大江找了对他们家有恩的陈大柱家和人品不错的梅花婶子家的原因。

就连陈凌云家,在赶走了他那两个表兄后也找了村里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在店铺里打杂。

众人听到有个布庄之后会需要人手,纷纷喜的不得了,虽然没有给家里的儿子或者孙子找到活计,但是家里的媳妇孙女们能去挣钱也是一样的。

“那感情好啊,那布庄是大圆在管着呀,哎,吴嫂子这大孙女还真是厉害啊,小小年纪不但管着一家糕点铺子,现在连布庄都能管了呀,哎真是羡慕的话我都要说词穷了。”张婶子一脸羡慕。

“是啊,我家小婉织布手艺很不错,性子也稳重,到时候我让她去试试……”

“我家孙女绣活也还不错……”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吴氏笑呵呵的偶尔回答一两句,直到亲戚们一个接一个的前来贺喜,吴氏才笑着去招呼客人。

王氏则是带着大圆在厨房指挥着宴席需要的酒菜吃食,和人员分配。

这次大姐和二姐两家的公婆兄嫂们也跟着一起来了,众人皆是好听的话跟不要钱一样,把陈大江哄的激动的满脸通红。

大姑也带着家里的儿子儿媳都过来了逢人就说她侄子一个秀才,还有一个十五岁就已经是童生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