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捡来的俏夫郎[穿越]【完结】>第三十三章 粮税

  腊月初四,白云蔽日。

  咚咚咚——

  “颢瑞,清哥儿......”

  “张婶?一大早的,您怎么过来了?”

  许颢瑞打开门见敲门的正是张婶,满心疑惑。

  “嗳,昨夜村长召集了小队长们开会,说今儿开始收粮,我来告知你一声。”

  “对了,就在村里井边的那棵老树下,你若是不想排队就早些过去昂”

  “好,多谢婶子知会一声。”

  “嘿,甭说客气话,那我就先回去准备了哈。”

  张婶通知完就迈着小碎步走了。

  许颢瑞返回屋里,继续用晨饭。

  林清玖略微疑惑地抬头看着他。

  “是张婶,过来告知我们今儿要赋粮税,村长在村中的老树下收粮,等会儿咱们用完晨饭就过去。”

  “昂。”

  用完饭后,许颢瑞去地窖从前阵子何大福夫妇背来的租子中取了三分之一的粮食出来,四十斤稻谷和十斤大豆,分别用两个麻袋装着。

  这两个麻袋还是何大福家的。

  若是碰巧交粮税时遇上他,也能将麻袋返还回去。

  “阿瑞,今儿去赶集吗?”

  林清玖眼含期待地看向许颢瑞。

  今儿刚巧是赶集的日子。

  “你想去?”

  “嗯哼,我拿回来的帕子和荷包不是都绣好了嘛,我想去换铜板。”

  林清玖有些许不好意思地说出口,其实他还想再取些针绣活回来。

  许颢瑞思索片刻,道:“好,我陪你一块去,你多拿些银子,咱们顺道去订些土砖回来砌院子围墙。”

  “嗯。”

  林清玖回房将银子装进竹青色的荷包里,拿起装着云衫坊帕子和荷包的篮子走出房门。

  “阿瑞,走吧。”

  许颢瑞背着背篓,和林清玖一前一后走出院子,并将院门落了锁。

  村中,挺拔的老树下。

  村长正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执笔勾画每户已赋粮税的人家。

  何新和何穆两兄弟在一旁帮忙称重,随后统一将粮食分类装入官府派发的粮袋里。

  村民们在木桌前有序地排起队伍。

  许颢瑞让清哥儿在一旁等候,他径直走到队伍后排队,此时队伍人数不多,他前边只排有五个人。

  倒是在他们来后不久,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

  前边的村民见着他,都不约而同地打起招呼。

  “嗳,小猎户!你怎么也过来交粮税?”

  有的村民并不熟知许家的事,以为许颢瑞像张大壮一样只打猎没有地。

  “你这什么话,人小猎户家里有田地,当然要来交粮税。”

  “哈,是嘛,我还真不知道。”

  许颢瑞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是的,家里的田地前几年都给大福叔家种了。”

  或许是因为许颢瑞那场丰盛的喜宴让村民们觉得他为人大方,都心存好感,以至于村民们都乐于与他交好。

  后头到来的村民们,也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哟,小猎户今儿也这么早?”

  “叔婶们,早,我也是才到。”

  “怎么小夫郎没来?”

  “清哥儿在那旁。”

  许颢瑞指向老树下。

  村长家几乎是全家动员,两个儿媳在何新他们身后帮忙持着粮袋。

  陈青见林清玖孤零零站一旁等候,就喊了他过来,边唠嗑,边忙活。

  村民们向着许颢瑞指的方向看去。

  哎,漂亮的小夫郎还真在那儿,和村长家的儿媳妇有说有笑。

  “真有福气哈,小夫郎长得可真标致。”一婶子看着前面笑靥如花的林清玖感叹道。

  陈青看着他拿着篮子,问:“清哥儿是要赶集去吗?”

  林清玖面带笑容,“是啊,青姐,我领回来的针绣活做完了,今儿去换铜板。”

  陈青又看了看队伍中的许颢瑞,“那在这儿是等你家夫君?他陪你一块去?”

  林清玖抿着唇笑,“嗯,我们还要去订土砖。”

  何新闻言抬头看了她们一眼。

  队伍挪动得有些慢,在等候中村民们都唠嗑了起来。

  “你家这季水稻收了多少?”

  “不及你家多,除去自家吃,还能卖出些吧。”

  “嘿,你这老汉子怎么这么藏着掖着呢!不晓得镇上粮铺收多少文钱一斤?”

  “嗐,甭说了,每年咱们村水稻收割都要比前边那些村子晚,人家早阵子卖的谷,镇上收六文钱一斤,等到咱们收完稻谷,价钱就降到五文钱了,你说这,真是好事总轮不到咱们村子。”

  “五文钱一斤啊……咋总是这么低呐。”

  许颢瑞与人打完招呼后,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村民们谈话。

  听及此,神色微动。

  村民间的谈话还在继续。

  “那还不是一样得卖,不然哪有收入啊。”

  “是呐,你哪时候去,咱们一块呗。”

  “过些时候吧,卖完顺便在镇上备年货。”

  “成,到时候你记得喊我一声。”

  许颢瑞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正在谈话的两位叔。

  两刻钟后。

  村长在账簿里勾完前一位村民的名字,叫道,“下一位。”

  许颢瑞沉声静气回应,“许颢瑞。”

  村长翻动账簿的手停下,抬头看向他,笑眯眯道:“颢瑞啊,来的挺早,把粮交给何穆他们过称吧。”

  说完把账簿快速翻到许颢瑞所在那页。

  只见上面写着一亩水田产稻四百斤,三分旱地产豆一百斤,应赋稻谷四十斤,大豆十斤。

  小字备注田地租借予何大福耕种。

  登记村里产粮的账簿是一年一换,村长统一到衙门领取,每年腊月与秋季粮税一同交予官府。

  官府里登记了每个村子有多少耕种地,再与账簿、实收粮税一一稽查。

  村长在秋收后就一一上门登记每户产量,再计算出每户应收粮税,将其告知村民。

  租借出去的田地,还是在出租户名下登记,到承租户那登记实际产量。

  何穆接过许颢瑞递过来的麻袋,喊上弟弟一起抬秤杆,挪动着秤锤,“爹,四十斤稻谷足称。”再将装着水稻的麻袋递给自家媳妇。

  又拎起大豆挂在秤勾上,拨动秤锤位置,待秤杆平衡后,确认重量,冲他爹说:“十斤大豆。”

  村长执起笔在账簿上勾画了许颢瑞的名字,代表这户已经交了粮。

  陈青将稻谷和大豆分类倒入粮袋后,把麻袋还给许颢瑞。

  “颢瑞,听清哥儿说你们要去订土砖,如果不知道要上哪订的话,可以往镇上菜市街头岔口的小巷里走上一里路,那儿有个瓦器铺面,掌柜的兄弟就是制作土砖的,你可以去问问。”

  何新一边抬着吊着秤杆的横木,一边扭头对许颢瑞说。

  许颢瑞将麻袋反手放进背篓里,闻言眸中闪过些许诧异,“好,多谢大新哥。”

  林清玖见他们讲完正经事后,和两位嫂子摇手告别,拿着小篮子哒哒哒小跑到许颢瑞身旁。

  “哥、嫂子,我和清哥儿先告辞了。”

  许颢瑞接过林清玖手中的篮子,牵起他的手,与何穆他们告辞。

  几人都在忙活,于是冲他俩点头示意。

  ——

  云衫坊。

  “小夫郎可是来交帕子和荷包的?”

  掌柜的笑呵呵地站起来,看向许颢瑞和林清玖,然后对着林清玖说。

  老掌柜瞧见林清玖脸上有些许吃惊的小表情。

  “哈哈,小夫郎不必吃惊,前段时间二位才来店里买过衣裳,虽然老夫年纪大了,但对二位样貌出众的人还是记忆犹新呐。”

  “掌柜的好记性。”

  许颢瑞将背篓放下来,拿出小篮子递给林清玖。

  “嗨,贵客是我在这镇子上待了这么些年,头回见着对夫郎这么大方的人。”

  林清玖将篮子递过去给店铺掌柜,“掌柜的,您瞧瞧。”

  老掌柜将篮子放在柜台上,双手捧着帕子细看,片刻,又拿起荷包内外翻看。

  眼中盛满喜意。

  “小夫郎手真巧,这套针、滚针、齐针,针法用得相当熟练,图案花样也不重,还能两面成画,您是老夫首次见着在这般年纪就有如此不错绣技的小哥儿。”

  “相当不错,不知小夫郎有没有兴趣来当我们衣坊的绣郎,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工钱,还包食住,一月一休沐。”

  许颢瑞垂眸见小夫郎脸上挂满笑意,生怕他答应下来。

  这活儿太费眼睛,偶尔绣绣可以,他并不想林清玖做绣郎。

  林清玖见掌柜的和许颢瑞两人都盯着自己看,不自在地开口:“我考虑考虑,掌柜的,您上回说过,绣的好价钱可以再商讨,可算话?”

  “行,那小夫郎好好考虑,关于我上回说的话自然算数。”

  “那您看这价钱......”

  “哈哈,小夫郎这样吧,您这一张帕子我给你两文钱,荷包一个五文钱。”

  林清玖沉默思考了良久。

  掌柜的见他不做声,遂开口道:“小夫郎,您可能不知道,云衫坊平日里卖的帕子也才八文钱,我已经给你让利了不少,毕竟我还要承担布料和针钱的成本。”

  “可,店中的帕子只有一面成画,掌柜的可以将我绣的帕子提些价钱卖。”

  “嘿,你个小夫郎,话是这么说不错,但是也要卖得出去才行不是。”

  双方僵持着。

  许颢瑞见小夫郎皱起漂亮的小脸蛋,伸出手抚了抚他皱起的眉头,想说没必要为这几文钱苦恼。

  林清玖抬头冲他一笑。

  “掌柜的......”就按您说的价钱吧。

  “掌柜的,你这儿有没有什么新货呀?”

  一道清亮的女声插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