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总裁豪门>梦醒时分,不一样的人生>第70章 看你这脸红的

孙彧送完黄莺回到家,回想了一下刚开学的时候定下的目标,到这时候居然已经都完成了,当然今天和黄莺的事情是个意外,但不管怎样,终究还是要自己主动些啊。

高二的代数他已经看完了,接下来要看立体几何了,这又是一个硬骨头。

至于物理电学部分,用大学物理以及电路课程的思路来解题是很自然的一点都不突兀的,而热学这些干脆就是简化版,当然热力学不直接用微元法来做的话还是要多绕几个弯。不过这些问题都不大,不像力学简直是两门课的感觉。

放暑假看来需要再去买些参考资料了,不论是去市里还是去趟桂城,不知道暑假黄莺会去哪里,她最好还是去涠洲找她哥哥去,不然这么长的一个假期,不可能没事就去找她吧。

想了没多会,妈妈从外面回来了,然后马上就要去上班,她不知道黄莺来过了,看到孙彧一个人坐着发呆,便有些奇怪儿子为什么没有出去玩也没有在忙。

“刚从外面回来,送黄莺回家。”孙彧不打算向妈妈隐瞒,妈妈很喜欢黄莺,知道自己和黄莺的事,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是高兴的。

“早说让你叫她来家吃饺子,你说了没有。”

“忘了,下回,前面事情也多。”

“你自己要记得。”

“知道了。”

黄莺没有回家,她想找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于是直接去了李琼家。

“啊呀,稀客呀。”李琼把黄莺引进门,打趣道。

“什么呀,上个星期天不是来找过你?”

“是吗?我忘了。看你这一脸的桃花,干嘛去了?”

“去找那个家伙了。”黄莺和李琼父母打了个招呼,笑盈盈的说着,往李琼房间走去。

李琼拉长声调哦了一声跟着进了房间,低声问道:“他把你怎么了,看你这脸红的。”

黄莺照了照镜子,发现李琼当然是在胡扯,脸是有点红,但也没有像她说的什么“看你这脸红的”的那种程度。

“尽胡说,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关键不是在他对你做了什么吗?”

“也没什么,就抱了一下。”

李琼撇撇嘴:“我还以为你们亲上了,你们从相互暗恋算起也这么多年了,现在才抱了一下?就把你激动成这样?”

“是呀,你不知道有多难,那个木头。”

“不是朽木就好。遂你心意了吧?来找我炫耀来了?”

黄莺闻言便扑了过去咯吱起李琼来。

玩闹了一阵,两人各自坐定,便又闲聊起来。

聊了一阵,黄莺突然想到,孙彧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都聊些什么,她和他们仨一起聊的时候真的很有意思。

自那日孙彧和黄莺两人比肩而立之后,黄莺与孙彧之间似乎变得愈加平淡起来,不过这也算是一种螺旋似的上升吧。

课外活动,孙彧打算去看看下棋,楼梯间碰到黄莺正好上来,相视一笑之后,孙彧便提议:“你没什么事吧?上楼顶站会儿吹吹风?”

黄莺抿嘴一笑,也不说话,直接从孙彧身前穿过,迈向了上楼的台阶。

孙彧本意只是调笑,见状顿时有些傻眼,他本来是要去找人下棋的,这会儿也只好跟上。

楼顶其实挺热闹的,也不全是小情侣,更多的还是就在上面玩的高二的学生,或男或女,一群一群的,倒也互不干扰。

孙彧站在楼梯间出口,一时进退两难,黄莺站在前方,也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孙彧,嘴角满满的讽刺。

“算了,刚才开玩笑的,以为你不会上来的。”

黄莺没有搭话,转身走回楼梯间,这会儿已是课外活动时间,走来走去的人不少,便也没有停留,直接下楼去了。

“你要干嘛去?”黄莺问已经跟上来的孙彧。

“本来想去找人下棋的。”

“那现在呢?”

“你要回去有事,我就去下棋,你要没事,那你有什么打算?”

“那你去吧,我刚开完会,回去要整理一下。”

“那好,再见。”

“嗯,再见。”

现在天气不错,不冷不热的,又微微吹着一些风,体育教研组那边围棋又摆开了,不过是摆在了室外,器材室和办公室前面的空地上,拖了些空桌子和体操垫出来,这会儿已经聚了不少人。

孙彧终究晚了一点,但又没有那么晚,暂时无棋可下,闲逛了一圈,他本就不太喜欢看别人下,寻思着来都来了,不如去看看打乒乓球。

礼堂的另一侧修了十来座水泥球台,孙彧以前是没怎么打过的,今天主要是想去看看陶澍和骆晓是不是也在那边打球。

骆晓在孙彧父亲的教导下,现在和陶澍也是能打得有来有回,虽然这肯定主要是陶澍放水不发力的缘故。

孙彧就当是去检查父亲的教导成果了。

果然他俩就在那,不过旁边还好几个班里班外的同学,周宁,何聪,彭华,熊谨,董廓,以及刘玟。

乒乓球台在学校里总是僧多粥少的,看到熟人占了台自然就会凑过去。

而熊谨本来是在旁边篮球场玩的,半天凑不够人比赛,便也跑过来打乒乓球了。

柳源今天在那边下棋,没有过来打球。

孙彧课外活动很少会跑到这边来,他一直不知道班里同学课外活动都干嘛去了,现在一看,居然这里这么多人。

看到孙彧过来,陶澍便喊他赶紧来玩两把。

看了看同学们手里的拍子,都是直拍,除了骆晓和陶澍是反胶之外,胶皮五花八门,正胶生胶长胶都有,孙彧便有些犹豫。

陶澍使了个眼色,骆晓便把自己的拍子递给了孙彧,一边还偷着笑。

直拍就直拍吧,校园玩法是五球三胜,轮换发球,坐庄的先发。

这会儿陶澍坐庄,先手一个奔球,但孙彧早有预料,反手推个斜线到陶澍反手,陶澍也有所防备,站原地反手挡了一板直线,孙彧顺手抽一板斜线,陶澍正手封了一板到了孙彧反手位,孙彧加力推了一把直线,打到对面台面的一个小坑上,改变了方向,陶澍措手不及, 1:0,旁边同学都大笑起来。

轮到孙彧发球,直拍毕竟还是有些不惯,便不玩花的了,简简单单一个急长下旋。

陶澍在孙彧他们那也玩了这么久了,接得好不好另说,至少没有被偷中,后退半步硬搓了回去。

回球有些长,正好磕到了球台边上的一个缺口,不是自己的拍子孙彧也不好意思去硬磕球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球落地。

于是,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这水泥台弹起球速更快,而且有些打滑,加上台面也并不怎么平整,便多了许多随机性,却也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换陶澍发球,新学到的侧下旋,动作倒是挺隐蔽,而且有遮挡之嫌,刚才他这一手屡屡得逞,不过这种球对孙彧却没什么威胁,前段时间又被父亲操练了一阵台内球,于是快搓一板。

这反打了陶澍一个措手不及,他本来以为孙彧会和他摆摆短的,身体重心便有些靠前,于是被顶住了,仓促之间回球下网。

换孙彧发球,仍然简单的转不转,陶澍判断准确,轻摆过网,孙彧慢搓,几个回合之后,陶澍回球蹭到网边,落在孙彧这边台面,孙彧还是不敢用球拍硬怼,收势不及,便趴到了台面上,自然又引来一阵大笑。

2:2,陶澍发球,刚才谁发球谁丢分,陶澍不免有些犯起嘀咕来,一下不知道该怎么打了,犹豫之间,发球下网,孙彧获胜。

接下来几位同学依次上台,在孙彧眼里这些同学的球既没有速度也没有旋转,所谓反手不精正手无力,或推或搓便轻松打了一圈,孙彧也算是体会到了父亲打球的乐趣。

骆晓不肯和孙彧打,正好也放学了,于是散伙一起回教室。

上楼的时候恰好黄莺背着书包往下走,恶狠狠地瞪了孙彧一眼,然后又笑着和其他人打起了招呼。

“这就叫青白眼吗?”回到走廊,彭华叹道。

“谁青眼谁白眼?”陶澍虽然还是不大看得惯黄莺,但多少也有了一些改观,何况这是在打趣孙彧,他也不吝于作个捧哏。

周宁脸上有些尴尬,终究是藏不住心事的人,他怀疑这俩家伙就是故意跟他说的,他怀疑的也没错,大家现在都不太搞得清楚他到底想什么。

孙彧却是无所谓的,黄莺甚至都不拒绝上楼顶了,瞪自己一眼又怎么了。

回家路上问起董廓,他和刘玟其实也没多大进展,刚才一起去打球只是碰巧。

又到了体育考试的时候,这也意味着这学期也差不多了。

除了体测之外,体育课考试的内容是跳高,虽然平时没练过,但让孙彧意外的是,他练三步上篮对跳高居然也有帮助,三次试跳之后,孙彧最终顺利取得75分的成绩。

孙彧腿部力量其实挺强的,归根结底是个节奏把握的问题,但孙彧确实又没有任何意愿去专门练跳高跳远的,三步上篮能有这样的效果确属意外之喜了。

其它体测项目没有什么变化,和上学期差不多,体育考完,本学期正式进入期末阶段。

体研组那边的围棋角仍然继续,下棋的人也没少多少,除了孙彧这样心里有底所以毫不在意的外,也有些学生确实是放弃治疗了的,这些主要是体育生,这也是围棋角没有中止的主要原因。

于是,孙彧和众多体育生至少也混了个眼熟。

当然除了体育生,常来的普通学生也不少,孙彧和他们下的更多一些,因为体育生普遍棋风不好,喜欢悔棋,虽然改变不了结果,但多了也烦。

孙彧下棋又过于凶狠,体育生大多下过一两回之后也不太愿意和孙彧下,愿意和孙彧下的也只有那些水平相当,而且本身也没有悔棋毛病的,算是双向奔赴了。

孙彧对平时的各种大小考试都不是太在意,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高考,黄莺却是会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的,她也更需要抓紧机会放松一下心情。

于是课间的时候,两人凭栏而立,间隔一拳之距,并不需要多说什么,站在一起就可以了。

有时候孙彧和黄莺凭栏吹风的时候,周宁也会凑过来一起聊上一阵,他们都是朋友,反正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想那真不重要。

快放假了,不免会聊一下假期安排,已经确定高一暑假不补课,这么长的一个假期,也不是那么好熬的。

孙彧建议黄莺去涠洲找他哥哥,周宁也在旁边,黄莺有些话也不方便说,便偷偷抬起脚尖碾了一下孙彧,一边笑盈盈的:“是有这个打算,你也要去?”

“去不了,事情多,可能还要去桂城一趟。”

毕竟满15了,爸爸妈妈也放心让他一个人去了。

“你要忙什么?”周宁问道。

“董廓他们家单位要做蜜枣,会招很多临工,到时候去看看。”

董廓家在县食品厂,每年暑假都会做蜜枣,大概两个星期的时间,需要很多人手,所以会招很多临时工,没有任何限制。

工种包括煮生枣、煮熟枣,捻枣,晒枣。

煮生枣是把收来的青枣放大蒸锅里蒸熟,临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搬运,把青枣搬到蒸锅旁,把蒸好的枣搬到一个水池里泡着冷却,然后再搬到煮熟枣的灶台前。

煮熟枣就是把蒸熟冷却好的枣子倒进糖水锅里,煮好之后再装出来放旁边的架子上晾着。

捻枣就是把煮好晾凉的熟枣捻成型摆到一个圆簸箕里,这道工序是簸箕计件的。

而晒枣则是早上太阳出来之前,把捻好的用圆簸箕装着的枣子摆到晒坪上晒着,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收回仓库,天气不好还要抢收。

煮生枣和煮熟枣要两班倒,要的人不多,给的报酬也最高,还包一餐饭,两个星期下来能有个百来块。

捻枣是计件算钱,谁去都行。

晒枣一天基本也就早晚要干活,以及突然变天的时候会鸡飞狗跳一阵,工钱大体上一天下来两碗米粉钱,所以干这个的往往也会顺便领些枣子捻。

孙彧初三暑假的时候和大院里的一些小伙伴去煮过生枣,之后他就再也不吃蜜枣以及其它蜜饯类食品了。

孙彧虽然说了这么一嘴,其实他并没有再去的打算,庞清已经和他说了做分频器的分成,他还是挺满意的。

周宁没有说他暑假干嘛,孙彧和黄莺也没问,因为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