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第101章 东南大海战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万万没想到皇上会召见他们,兴冲冲地跑到总督衙门。

朱由检从头到脚,将他们仨打量了一遍,脸上笑容可掬,心里却一阵阵厌恶涌起。

这伙人是东江军里面最具投机性的群体,民族情,同胞情,战友情,老乡情,哥们义气……他们全没有,连人性也没有。

朱由检恨不能把这三个逼货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给了毛文龙五挺机关枪,要是被这三个逼货偷走了,就完犊子了。

朱由检强忍着恶心说道:"你们到锦衣卫做事,从百户做起。"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六只眼睛一齐放光,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田尔耕将他们三个带走了。

毛文龙整训了半个月,带领五十艘船五千人扑向琉球群岛。

驻守在屋良座森城的日本水师只有七条船二百余人,看见黑压压的明朝船队,仓皇逃跑,被毛文龙堵在那霸港,用虎蹲炮击沉。

海面上漂浮着一具具日本水兵尸体。

毛文龙指挥江军沿着那霸河向首里城继续挺进,干脆利落击沉了停泊在瓯海寺和迎恩寺的二十余只日本战船。

驻守在垣花城的日军主力仓促应战。

毛文龙在炮火掩护下,一马当先指挥旗舰冲入敌阵之中,参将沈世魁、黄龙端机关枪扫射。

日军斗志全无,溃不成军,纷纷举起白旗投降。

毛文龙将这些日本水兵缴械后集体处决,割下首级一千二百余颗,送往澎湖请功。

琉球国王尚宁率琉球国文武官员在王宫前跪迎。

东江军军纪一向极其混乱,朱由检深恐毛文龙劫掠琉球,临行前一再警告他约束好部下,又派高起潜监军。

琉球王视毛文龙为天神,视东江军为天兵天降,全国上下献出好酒好菜犒劳东江军。

在明代宗藩体制的庇护下,琉球抓住明王朝实行海禁的机会,迅速填补了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直接贸易的空白,一跃一成为极具活力的贸易中介国。

有明一代,琉球船只在朝鲜、日本、暹罗、北大年、安南、吕宋、苏门答腊、不哇、旧港、满剌加等国之间穿梭如织。

每次来中国朝贡,那些从东南亚和日本买来的香料、胡椒、象牙、屏风、腰刀都会赚取十倍以上的暴利。

走时又带走包括丝绸、药材和瓷器等在内的赏赐物,转卖到暹罗、安南等国,又可以大赚一笔。

原本贫瘠落后的琉球富得流油。

日本德川幕府入侵琉球,就是为了借琉球的外壳开展对明朝的贸易,要求琉球在与明朝的交往中,丝毫不能透露已经被日本控制的事实。

琉球岛上海风习习,温暖适宜,和苦寒的皮岛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毛文龙在首里城驻扎了半个月,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萨摩藩起初还一无所知,知道消息以后派了一百来艘战舰,八千余人往琉球扑来,与北上的郑芝龙部狭路相逢。

郑芝龙凭借人多势众,将萨摩藩船队团团围住,

双方激战一昼夜,萨摩藩船队大部覆灭,仅藩主岛津义雄带着四五条小船逃脱。

朱由检命毛文龙留八百人,驻扎在琉球岛上,余部返回澎湖。

尚宁向朱由检上了九十万两白银的贡,珊瑚、玛瑙、夜光贝不计其数,毛文龙满载而归。

洪武时期,琉球向明朝求取了"三十六姓"华民,共二百人。

华民到达琉球后,备受欢迎。他们集中居住在久米村,被称为"唐营"。

唐营人田土世代免税,各家各户的男孩,到了七岁,享受琉球国发给的俸米。

琉球国的大夫、长史、通事,均由华人担任,与万邦各国的一切外交均由华人主持。

华人享受教育特权,疏球派往明朝的一批批官生,几乎都是华胄子弟。

琉球发自内心地对明朝贴心与忠诚。

倭寇时代,大批明朝百姓被掠走,琉球会帮他们脱险,送回家乡,临行还送上礼物。

倭冦在中国沿海烧杀淫掠路过琉球,琉球会派兵将它们剿杀消灭,然后兴冲冲向大哥报喜。

既使后来被日本横加占领,日本每对明朝使坏,琉球一旦知情,便飞奔来报。

他们对中华的拳拳之心,和悲惨命运,令人垂泪。

琉球像一串长长的珍珠,散落在东海边缘,连接着日本和东蕃岛。

朱由检派兵驱逐了盘踞在琉球岛上的日本人,控制了西班牙、荷兰与日本的海上贸易线,东番岛上的西班牙人、荷兰人立即感觉呼吸不畅。

郑芝龙率领四百余条船,三万余人,兵分两路,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攻打盘踞在东蕃岛上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是老牌海上强国,面临着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全面竞争,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在亚洲的势力已经衰落。

西班牙在淡水和鸡笼共驻有四艘军舰,十一艘武装商船,共计二千余人,面对十几倍于已的郑家水师,根本斗志全无。

在勉强抵抗三昼夜之后,西班牙人选择投降。

郑芝龙、郑芝豹、郑芝凤率军登上东蕃岛,俘虏了岛上西班牙人和他们的军舰、商船,占领了淡水城和鸡笼城。

朱由检闻报,十分欣喜,命令郑芝龙率部向位于东蕃岛西南部的大员城和赤嵌城挺进,同时命令毛文龙部、余咨皋部、袁可立部,抵进封锁东蕃岛南部海域,截断岛上荷兰人的物资供应和南逃路线。

孙传庭、熊文灿在福建全省内征粮征饷,保障军需供应。

荷兰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南下突围,会被郑芝龙在背后追杀,如果按兵不动,与外界的联系又被全部截断。

远在巴达维亚岛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库恩,很快知道了这一消息,向明朝发出了全面战争威胁,声称将调派二十艘战列舰前来作战。

朱由检派杨嗣昌去广东,会晤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总督,以及在香港的英国海商克里斯托夫,说服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出动战船拦截荷兰战船。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八日,郑芝龙部、袁可立部、毛文龙部、余咨皋部同时向荷兰人发起了攻击。

荷兰人拥有十四艘大型战舰,装有远程火炮,射程达一公里,明军战船蜂拥而上,受到了猛烈的炮火打击,接二连三有战船被击中,无数水兵殒命。

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

荷兰军队使用的红夷大炮以生铁或青铜铸造而成,与明军的西洋火炮相比,在远程攻击中具有优势。

荷兰战船不仅装载的火炮数量多,而且射速快,火力密集,单舰的作战能力十分强悍。

但明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明军派出了一百九十艘船,双方舰船之比为14\/1。

再加上明军使用了纵火船、火铳船等火攻混战战术,荷兰人最终在海战中落败。

崇祯四年十月三日,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明军攻占大员城和赤嵌城,岛上荷军弹尽粮绝,被迫投降。

明军俘获了岛上荷军近三千人,战舰十七艘,武装商船五十余艘。

库恩调派的六艘战列舰已经走到了占城国的岘港附近海域,闻讯后返回巴达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