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政令的传达缓慢而低效,在传达的过程中,还会遭到或无意或有意的曲解。有了《平辽日报》的发行,就能将朝廷的意志传达到最底层,最大限度地进行战争动员。

朱由检叫了一声:"礼部尚书!“

刘鸿训几步走上前来,拱手说道:"臣在!"

朱由检:"你从国子监中选拨八十名品学兼优思想开通的太学生,编纂《平辽日报》,目前是四开八版,三天之内要扩大成八开十六版,一个月之内要扩大成十二开二十四版。"

刘鸿训问道:"这么大的版面,写什么内容?“

朱由检答道:"既然是《平辽日报》,当然要以宣传消灭建奴收复辽东为主,同时刋登朝廷政令、大政方针、法律法规。"

毕自严:"扩了版,成本就增加了。一文钱一份报纸还可以有很多人买,如果涨价了买的人就会大为减少。"

毕竟是户部尚书,三句话不离本行。

朱由检道:"东边损失西边补,拿出两个版面刋登广告,收取的广告费用来弥补扩版产生的费用。“

毕自严不解地问:"什么叫广告?什么叫广告费?"

朱由检费了好大劲,才给他解释清楚。

毕自严兴奋地说道:"臣明白了,就是替那些富商巨贾扬名,让他们掏钱,也采用拍卖的办法,谁掏钱多就把谁摆在显眼的位置。"

朱由检打了个响指,真聪明!nice!

刘鸿训却不干了,说道:"毕堂部,皇上把报纸交给礼部办了,你就不用操这份心了。"

毕自严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赚钱的门路,怼道:"活是礼部干,但钱还是得由户部统收统支。"

礼部就是个清水衙门,好不容易逮着一个能挣钱的差事,户部却来抢,刘鸿训爪问道:

"凭什么?"

毕自严哂笑道:"户部就是管收管支的,这本就在户部职责范围之内,有什么奇怪的吗?"

刘鸿训很气恼,"别说你是管收管支的,我看你是只管收不管支,指使礼部干了那么多活,该发的辛苦钱什么时候发?"

\"有钱了自然发。\"

\"什么时候有钱?\"

\"该有的时候自然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斗个没完。

朱由检摆摆手,"别争了,账还是得由户部管,拿出三成利润来交给礼部来自由支配。把报纸办好,销量冲上去了,礼部也不少挣钱。"

刘鸿训勉强同意了。

朱由检对刘鸿训道:"现在用的文字,笔画太繁琐了,不利于识记。朕准备改革文字,在全国推广简化字,提高识字率。“

刘鸿训诧异地问:"现在的字己经用了几千年了,都习惯了,怎么简化?"

朱由检道:"常用的文字不过三四千个,一天改三四十个,一百天就改完了。识字率一旦提高了,报纸的销量就提高了,就能挣更多。“

要换了从前,改革文字不知道会引来多少反对,但现在改革文字却能够挣钱,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

过了两天,《平辽日报》改版成功,从四开八版改成了八开十六版,原来是密密麻麻乌漆麻黑一大张,现在变成了漂亮的彩色版面,中缝里夹着一条条广告,有珠宝行的,有茶行的,有绸缎庄的,有钱庄的,一个个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

除了鼓吹五年收复辽东,就是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显得太正经,太单调。

刘鸿训天天挖空心思琢磨怎么提高报纸销量。

怎么提高销量?

得钩住人鼻子,让人每天盼着新报纸出炉,欲罢不能。

女真人有收续婚的传统。

努尔哈赤曾经想让二儿子代善继位,说了一句很劲爆的话,说自己老了后就把大福晋阿巴亥交给代善照顾。

代善喜笑颜开,啧啧啧,小妈阿巴亥年轻貌美,是建州一朵花,这下有福了!

阿巴亥听努尔哈赤这么说,立即春心荡漾起来,有人没人都和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恼了,我还没死呢,你们就急成这样了,当我眼瞎吗?

找个茬把代善打了一顿,代善从此失去继位资格。

阿巴亥祸祸完代善,又瞄上了皇太极,隔三差五溜到皇太极房里谈理想谈人生。

皇太极是个很有脑子的人,不像代善那样管不住下半身,严辞斥责阿巴亥:

“你是我爹的女人,你最好离我远一点。”

阿巴亥气坏了,跑到努尔哈赤跟前告状:

\"大汗,四贝勒是个伪君子,趁着没人的时候动手动脚的,占我便宜,你管不管?\"

努尔哈赤大怒,把皇太极叫过来痛骂一顿:\"你个畜牲,我还没死呢,你猴急什么?\"

皇太极委屈地大哭,\"爹,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吗?是阿巴亥不守妇道,勾引我。我斥责了她,她怀恨在心,恶人先告状。\"

努尔哈赤不信,\"证据呢?\"

皇太极拿出阿巴亥写给他的情书。

人证物证俱在,努尔哈赤大怒,命令将来让阿巴亥殉葬。

这是努尔哈赤家一段尽人皆知的公案。

刘鸿训找了个写小说的无聊文人,在报纸上开了一个专栏,叫做\"建州艳史\",把阿巴亥写成了一个专门勾引努尔哈赤儿子们的妖艳祸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如何争风吃醋,如何大打出手,阿巴亥如何老少通吃,如何淫荡放纵,写得绘声绘色,比真的还像真的。

《平辽日报》因此大卖,最高峰卖出了四百万份的天文数字。

街头巷尾脑补出皇太极家的许多香艳故事,什么父子兄弟,姐妹姑侄,尺度之大,令人咋舌。

古时候的人也不懂知识产权,有说书人编成快板,在茶楼酒肆广为传播,辽东女真人被描绘成一群没人伦,没廉耻的禽兽。

这份报纸给大明人民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一抺亮色。

一个月下来,挣了七八万两银子。

毕自严高兴得合不拢嘴,跑到乾清宫西暖阁显摆。

朱由检惊得下巴都脱臼了,问道:“怎么挣了这么多?”

毕自严洋洋得意说道:\"每天最少有二十万份是黄台吉买了去。\"

\"啊?买这么多干什么?\"

\"皇上请看。\"

朱由检拿起报纸,看了一遍《建州艳史》。

我去!好你个浓眉大眼刘鸿训,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你这也太恶毒了!

为了挣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居然说皇太极才是多尔衮和多铎的亲爹!

皇太极勒死阿巴亥是要保守这个见不得人的秘密!

你怎么知道的,皇太极接受了你的独家专访吗?

朱由检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皇太极气得七窍生烟的样子。

平白无故的诬蔑,毁人清白,能不气吗?

事实上,皇太极真的气死了。

莾古尔泰拿着《平辽日报》,去找皇太极,让他给个解释。皇太极气得跳了起来,一拳打在莾古尔泰脸上。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多尔衮老拿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皇太极走到哪都感觉有人在对他指指点点,这种感觉让他抓狂又无能为力。

过了三天,袁崇焕上奏折说,黄台吉突然带兵打到广宁城下,被他放炮打跑了。

卧槽,办报纸办出了国际纠纷,这就是舆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