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第38章 暴风雨的前夜

崇祯二年九月初十日,刚刚忙完秋收,皇太极调集归顺后金的蒙古扎鲁特部、奈曼部、敖汉部、喀喇沁部集会。

九月十三日这一天,就有蒙古科尔沁二十三位贝勒来会。皇太极和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乘马出迎,见面后,下马对天叩头。

科尔沁部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福临他妈和皇太极的白月光海兰珠都来自科尔沁部。

十月十一日,后金军抵达辽河扎营。

在这里,皇太极征求诸贝勒大臣和蒙古贝勒的意见,提出征讨朱由检和林丹汗。

后金实行的是八贝勒议政制,皇太极并不能大权独揽。

诸贝勒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征讨林丹汗路途太遥远,人困马乏,应当退兵。

有人认为来都来了,总不能白跑一趟,应该去征讨明朝,捞些好处。

皇太极胸有成竹,赞同征讨明朝。

二十日到了喀喇沁的青城,代善和莽古尔泰密会皇太极,反对伐明。

皇太极立足未稳,威信不足,招架不住代善和莽古尔泰的联合发难。

代善和莽古尔泰一出来,岳托、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杜度、阿济格、豪格等大多数贝勒马上涌入,气氛一时间紧张起来。

皇太极大失所望,对岳托和济尔哈朗说:\"我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大贝勒和三贝勒不同意。他们说我们深入敌境,劳师远袭,粮匮马疲,如果遭到明军的围追堵截,想回也回不来了。他们以此为由,反对此次出兵。大家思想如此不一致,这仗还怎么打?\"

岳托和济尔哈朗等十来个贝勒起去找代善和莽古尔泰理论。

一直争论到半夜,代善和莽古尔泰也没有改变看法,他们要求皇太极自己裁决,出了问题自己背锅,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失败了,就让出汗位。

后金正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皇太极心一横,决定赌一把。

朱由检的日子更不好过,他没有任何兄弟子侄可以依靠。

即将到来的己巳之变是个莫大的机遇,更是个莫大的挑战。

如果挫败了皇太极的阴谋,将会一扫万历四十六年以来的阴霾,赢得空前的威望;有了足够的威望,改革税制,整顿盐政,发行宝钞,这些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才能推进。

如果失败了,就会威信扫地,皇太极尝到甜头了,就会隔三叉五来打劫,以后的每一天都将是无比痛苦的煎熬。

\"徐应元,内帑还有多少银子?\"

\"爷,你又想干啥?\"

\"少废话,问你内帑还有多少银子!\"

徐应元不情不愿地答道:\"还有1900万两银子。\"

\"拿900百万两出来!\"

徐应元瞠目结舌,\"爷,这些银子都是抄家抄来的,花完了就没了,省着一点花。\"

朱由检白了徐应元一眼,现在是拿钱买命的时候,不是拼命省钱的时候。

袁崇焕迅速接管了刘策的防区,立即雷厉风行地展开工作。朱由检从内帑中拨出白银一百万两,补发这几年的欠饷,为士兵添制甲胄,冬衣冬鞋,马匹,枪械。

从林丹汗那儿传来的消息,黄台吉这次出动了七万精锐,已经抵达了喀喇沁部汗庭青城,议定了攻打明朝。

袁崇焕赶紧向朱由检报告。

这一切都在朱由检的预料之中。

他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项举措是坚壁清野,要求永平、滦州、迁安、丰润、玉田、香河、通州、顺义、昌平、密云、房山、良乡十二座县城的老百姓火速向保定撤离,家中金银细软自行带走,带不走的牲畜、粮食、布匹一律作价卖给官府,严禁私藏在家中,一经发现一律以资敌罪论处。

第二项举措是将所有勋贵皇亲五品以上官员全部迁入皇城之中,这些富贵人家的家丁统一组织起来,守卫皇城。

第三项举措是招募精壮汉子组成义勇军,由兵部发给武器,每十人编成一伍,每十伍编成一营,团聚在山中,遇有落单的建州兵则群起而攻之。

原本就有传言建奴要来劫掠京师,人们还将信将疑。

朝廷命令一经发布,立即引得北京内外混乱一片,成千上万的人拖家带口逃离北京。

孙承宗埋怨朱由检:\"皇上不该发布这些命令的,这下北京周边十二个县几乎成了空城了,有些官吏和士兵也趁乱逃走了,还有些亡命之徒趁乱抢劫放火,局面相当混乱。\"

朱由检道:\"乱就乱。就算再乱,肉也是烂在自家锅里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将民间的牲畜、粮食、布匹、食盐全部收购到朝廷手上,聚拢一处,派重兵保护,就算黄台吉打到北京城下,也叫他一只鸡、一斗粮食、一斤盐都抢不到!\"

孙承宗、徐光启赶紧指挥内阁、六部各司其职分头行动。

朱由检又命令田尔耕丶许显纯带领十万锦衣卫,曹化淳丶王承恩带着三万厂卫,高起潜带着御马监四卫一营二万人,分散到北京及周边十二县的大街小巷,维持秩序,组织民众撤离。

京军三大营已经渣得不行了,也勉强挑出了一万七千有点人样的。

保卫京师及周边地区的军队总计十七万人,但除六万辽东军外,战斗力相当操蛋。

皇太极越来越逼近了。

朱由检心里很没底,心里越没底就越想找点事情干。

他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不停地批阅奏折,发布命令,熬得眼圈布满血丝,嗓子直冒烟。

刚在文华殿召见内阁和六部,又在武英殿接见奉命进京的武将。

朱由检问袁崇焕:"兵马武器部署到位否?\"

袁崇焕信心十足答道:\"请皇上放心,一切布署均已到位。\"

朱由检对袁崇焕道:\"京师内外,一切军事行动,均由你指挥,你有临机专断之权,遇事不必向内阁和兵部请示,也不必向朕请示。\"

又对济济一堂的三百余名将领说道:\"建奴猖獗,欺负朕欺负到北京来了,朕好歹是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响当当一条血性汉子,如何能忍?朕虽德微才薄,也要拼死一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此国家危难之秋,朕不倚重你们,倚重谁?你们舍生忘死,为国效命,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你们立下奇功,朕是不会吝啬封公封侯之赏的。\"

一番激励之下,将领们群情振奋,齐声高呼:

\"杀尽建奴,保卫皇上!\"

\"杀尽建奴,保卫皇上!\"

\"杀尽建奴,保卫皇上!\"

训完话再赏银,依官阶高低从四百两到二千二百两不等。

赏完银又是赐宴。

赐完宴,朱由检对袁崇焕说道:\"朕要亲临喜峰口,与黄台吉对垒。\"

袁崇焕大惊失色,说道:\"皇上乃九五之尊,千万不可亲冒矢石!战场上刀枪不长眼睛,万一不小心伤着皇上了,天下震动。\"

朱由检:\"胡说!谁规定皇帝不能上战场?太祖和成祖就是刀山火海里闯出来的,朕为什么不能上战场。\"

袁崇焕:\"今时不问往日,皇上还是安坐金銮殿的好。\"

朱由检:\"黄台吉可以打仗,朕为什么不能打仗。\"

袁崇焕:\"黄台吉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能跟皇上相比。\"

朱由检:\"朕上战场可以激励三军士气,朕去喜峰口去定了。\"

袁崇焕:\"皇上,臣求你了,别胡闹了。皇上的作用一是安定人心,二是运筹帷幄,而不是赤膊上阵。″

孙承宗、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侯恂、毕自严、文震孟等也是极力反对。

朱由检明白,这是怕重蹈"土木堡之变"的覆辙。

周后、田妃、袁妃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也哭哭啼啼不让去。

朱由检心烦极了,我又不是你们养的金丝雀,凭什么不让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