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我真没想要当皇帝>第136章 瞒天过海

言奚正色道:“家主这是何意?”

朱丰源搓着手,笑道:“这是草民养在府中的歌伎,能服侍大人是她们的荣幸。”

他又对着几个侍妾吩咐道:“你们几个,好好服侍大人,知道吗?”

“是,老爷。”

这说话的功夫,刘三已经上手了,摸的人家姑娘娇喘连连,看的言奚直摇头,太特么丢人了。

不过他留在这里就是为了探听更多的情报,也不能装的太正经,这朱丰源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应该是能套出不少内幕。

该吃吃,该摸摸,明知这些女子只有那么干净,反正自己又不上,又能如何?

他隔着衣服捏了捏,嗯,比幽雪的差远了,不禁意兴阑珊。

一脸正派的张子谦见两位官职比他大的人都已经上手了,他端坐在那里,脸色涨红,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这要换以前,别人这样腐蚀他,他是要拍桌子的,无奈言奚另有打算,不能坏了好事。

索性心一横,抱着人家姑娘就啃了起来,内心还在想着,就当是为大崇英勇献身了。

看的言奚和刘三目瞪口呆,原来这张大人才是真人不露相啊,也对,以他不到四十的年纪,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酒过三巡,朱丰源笑呵呵道:“大人,怎样?”

“不错,朱家主准备的如此丰盛,自然是无可挑剔。”

“大人喜欢就好。”

朱丰源虽说不明白言奚指的是美食不错还是美人不错,但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继续道:“最近草民府中余粮也不多了,养不起太多的闲人,这流安桥也不知何时能修好,大人若不嫌弃,可以把她们带回去,也算给草民减轻负担,成不成?”

言奚哈哈一笑:“好说,好说,这助人为乐的事情,本官最乐意了。”

闻言,朱丰源心头一喜,这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钦差大臣收了自己的礼物总该不会继续为难了吧。

传闻那言奚视色如命,事实果真如此!只是有些心疼这几个侍妾了,自己还没玩够呢。

这一来二去间几人关系好像近了许多,以后有可能成为同道中人,朱丰源也开口试探道:“大人查到付县令有不法举动没?”

“不瞒你说,其实本官已经准备结案了,明日就走。”

言奚顿了顿,道:“付季春在此次赈灾事件中,尽忠尽责,身先士卒,本官回去后要为他向陛下请功!”

朱丰源大喜过望,连声道:“草民谢过大人了!”

“朱家主这么激动干嘛,是给付县令请功,又不是你。”

“呃......付县令身为草民的父母官,他一心一意为了我们,他能升官,草民也高兴不已。”

“原来如此,付大人这么深得百姓的爱戴,确实是个好官啊。”

“那是,那是。”

朱丰源没想到自己随口一问,便能套出这么重要的消息,而且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兴奋的连灌三杯烈酒,呛得喉咙火辣辣的疼。

再度闲聊一会后,言奚说道:“朱家主,其实本官去皇城任职之前,家里也是经商的。”

朱丰源此刻有些晕乎乎的了,说到经商这类他感兴趣的事情,更是兴致勃勃:“哦?大人也是商贾世家出身?”

“是啊,所以本官深知赚钱不易,生意对头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应接不暇。”

这句话正说到朱丰源心尖尖上,朱家是最近几年才崛起的,发家以前过得无比艰难,可谓是夹缝求生。

他蓦地站起身,就差给言奚一个拥抱道声知己了,仅存的理智阻止了他,面红耳赤道:“大人,您是不知道,周某走到这一步真不容易呀!”

“所以本官觉得,朱家主作为商人,还能不忘邻里百姓,低价卖粮,这种行为真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啊!有机会定要向圣上禀明,这安运县不仅付县令一心为民,朱家主也是同样如此!”

朱丰源都想抱着言奚亲上一口了,他激动的说不出话语:“大人,您真乃朱某知音呀,知音。”

他感觉自己都快飘上天了,现在别说送几个侍妾给言奚,就是要自己的妻女都不是不可以商议。

言奚抿了口酒,道:“本官家族是以锻造为生,朱家主可能不了解,锻造这行,就是个辛苦活,顶着高温,忙内忙外几天才能打造一把兵器,就挣几两白银,寒碜得很喽,不知你这木材生意,利润怎样?”

“要是利润可以的话,本官都想让家族转型了,和朱家主合作,做大做强!”

言奚补充道:“本官家族就在南面的姑苏城,离这里近得很。”

“姑苏城?言大人......言家?大人您莫不是姑苏言家的人?”朱丰源两眼放光,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姑苏言家啊!那么一个庞大的家族,自己这家族和言家比起来屁都不是,人家抬抬手就能把自己覆灭。

真要抱上言家这条大腿,这辈子都不用想事了,而自己也会成为名动一方的大人物。

“是的,就是姑苏言家,怎么样,朱家主有没有兴趣?”

朱丰源连连回应:“有有有,大人有什么条件吗?”

言奚笑道:“现在只是初步意向,本官对你这木材生意一窍不通,谈合作还是早了些,你说是不?”

“其实,朱某以前是做布料生意的,转做木材也不久,就这半年的事,所以具体利润多少,我也说不清,总之这一行前景还是不错的。”

“那布料生意做的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想起做木材呢?是布料没那么好做了吗?”

朱丰源不假思索道:“还不是这洪水冲毁了太多房屋,付县令对我说,大家都需要木头修缮......”

朱丰源意识到什么,话音戛然而止。

原来如此!言奚终于套出了真相!

朝廷发了五十万白银,付季春确实是没有乱动一文,灾民拿到赈灾银两只有两件事可以做。

一是购买粮食等必需品,二是修好倒塌的房屋,让自己不用风餐露宿。

县城内粮食短缺,他命富商低价卖粮,可百姓又能买得到多少粮食,又能花出去多少银子,怕是零头都够了。

这时,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手中还有余钱,便只能着手做第二步,修缮房屋,富商便能随意抬高建造材料的价格,疯狂敛财!

毕竟百姓对建材的价格远没有对粮食价格敏感,被宰了都不知道,而且言奚估计,整个安运县的建材价格,早就已经统一。

这样的做法还能规避上头的检查,毕竟查什么也不会去查这些建筑材料的价格。

几十万赈灾银两,发下去后兜兜转转又能回到了自己手中。

瞒天过海这一计,他们算是玩明白了。

好一个付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