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我真没想要当皇帝>第134章 真是一个父母官

不管如何,第一件事,得先查账。

县衙内,言奚和张子谦同坐在书案后方,案上堆着一垒很高的账册。

两人翻了半天后,对于赈灾银两的流向,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张子谦沉声道:“付大人,你们安运县一共才八万余人,而朝廷拨了五十万白银,就算不能恢复如初,也不至于有这么多人流落街头吧!”

虽说张子谦的官职和他一样,都是正七品,但巡按御史是钦差大臣,在身份上要高出他一截。

付季春不敢怠慢,连忙答道:“大人,这五十万银子,县衙留下十万,其余的都下发到百姓手中了,领了银子的百姓都有记录在案,按了手印的。”

“而且,我们县衙留的这十万两,都用来购买粮食等必需品,接济灾民用的,下官万万不敢中饱私囊。”

他拿过另一垒账册,道:“张大人请看,这是县衙的采购清单。”

上面无非是大米、蔬菜等食材,采购的价格比正常偏高,但由于这一片地区受灾,都要从遥远的地方送来,也是合情合理。

张子谦合上账册,问道:“价格倒是问题不大,为何数量才这么点,这怎么够全县百姓填饱肚子?”

“是这样的,咱们县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有一条流安桥,但洪水把桥冲垮了,临时建的木桥又承受不了大型粮车,故而只能一点点送过来。”

闻言,言奚几人才明白,难怪先前快抵达安运县,过那座木桥的时,为何要下来步行。

这样一来便解释的通了,安运县粮道被堵塞,百姓空有银子却换不来足够的食物。

全县农作物都被淹没,收成也没了,就只能饿着肚子。

大部分百姓还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路,况且分到手的几两银子就算是去了外地又能如何,一旦花光了,还是只能流落街头。

至于安运县县衙,从账目中可以看到,每一笔银子的流向都明明白白,确实没有发现有贪赃枉法的情况。

言奚问道:“如今之计便是尽快修建新桥,付大人有没有向朝廷禀明情况?”

“回禀大人,下官早就申报上去了,想来用不了多久工部便会派人过来。”

眼看账也查的差不多了,付季春提议:“几位大人辛苦了,天色渐晚,下官准备了几桌餐食,大人若不嫌弃,先用过餐再说?”

“好吧,麻烦付大人了。”

言奚起身揉了揉酸胀的肩膀,既然账目没有问题,他也不是非要找茬不可,没必要冷着一张脸。

吃饭的地点就在旁边的一个酒楼,酒楼规模一般,由于食材短缺,已经停止对外营业,言奚一行人能吃到这顿饭估计还是付季春特意吩咐过。

酒桌上,付季春有些赧颜的说道:“言大人,张大人,餐食简陋,莫要嫌弃。”

言奚一看,这个简陋还真不是谦虚。几道青菜、酸菜豆腐,唯一的荤菜便是一道腊肉,实在是寒酸得很。

在灾情如此严重的时候,能拿出这些显然是花了心思的,他也能理解。

付季春抱着一坛酒走了过来:“如今呀,有银子都难买到东西了,这是下官自家酿的谷酒,二位大人尝尝。”

“付大人有心了。”

饭后,他们也不急着回客栈,言奚和张子谦拒绝了付季春的陪同,换上普通服饰后,四处转悠起来。

安运县衙到底有没有问题,在这次灾后重建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街面上冷冷清清,言奚看到路边有一间保存较好的民房,里面亮着灯火,便去叩了门。

“你们是?”门开后,一个中年人探出脑袋问道。

“这位大哥不用紧张,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来打听下情况。”

“你们要问什么?”中年人显然没有请他们进去的意思,堵在门口警惕的说道。

“在下想问问,你们县令为人怎样?”

言奚怕问的太突兀,又说道:“我们二人打算在这里做点买卖,又担心县衙会为难我们这些外人,故而有此一问。”

谈到县令,中年人脸上不禁浮现出崇敬之色,道:“付大人刚正不阿,清廉如水,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真是一个好官。”

随后他把门打开,道:“既然二位远道而来,又想在这里发展,我自然不能把你们拒之门外,怎么着也不能给付大人丢脸。”

落座后,中年人侃侃而谈。

“二位千万别看咱们这里凄惨无比,但水灾之前还是很繁荣的,虽然谈不上家家富裕,至少都能填饱肚子。”

言奚问道:“在下听说,此次赈灾,县衙给你们每人都下发了不少银子,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我们一家三口,一共领了差不多十五两,由于我家地势较高,房屋也没怎么损坏,用不着修缮,所以还能存下不少。”

中年人一脸感激之色:“这要不是付大人做主,哪能分得到这么多,怕是早就被那些狗官一层层瓜分干净喽。”

“那外面还有那么多灾民,都是买不到粮食吗?”

中年人想了想,道:“现在粮食是不好买,说到这里,还得感谢付大人。”

“洪水刚退那会儿,城里面有几个富商的粮仓保存较好,他们就趁机抬价。结果被付大人发现,将那些富商打了几十大板,他们这才把价格降下来,不然估计饿死的人更多。”

“尤其是那个朱家,你是不知道,一开始他居然涨价了十多倍,后面才老实喽。”

“纵然那些富商愿意平价出粮,又有多少粮食可以出,不过是杯水车薪,哎,这流安桥一日不修好,这种情况还得持续下去。”

“付大人看不得灾民受苦,把自家能吃的都拿出来分了,他还把自己的妻儿都赶出去了,腾出地方给无家可归的百姓,真是高风亮节!”

他不禁感叹:“客官,你说说,这么好的父母官,咱上哪找去。如果你们真想做买卖,付大人绝对会欢迎的。”

言奚二人没有聊多久,便告辞离开。

接下来又走访了几家,得到的答复大同小异。

不过,言奚还是疑心未除,总觉得有些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