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我真没想要当皇帝>第120章 舌战群儒(中)

“既然陈大人说高祖设立的都是对的,那为何要拆毁石桥,修建新桥呢?”

言奚继续道:“原因无他,那个石桥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再用下去,会垮掉的!”

“而举荐制度也是同理,它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陈大人何必抱着守旧的观点,固步自封呢?”

言奚气势节节攀登,步步紧逼:“某些人口口声声说着对先帝不敬,心中却在打的其他算盘,真以为陛下看不出来吗?”

“你!!!”陈先羲败下阵来,捂着胸口,哑口无言。

御史台杨御史向前一步,道:“你既然说举荐制度不适合现在的大崇,那本官问你,倘若你有一志同道合的好友,又是能力出众,满腹经纶,你会不会想将他推荐给朝廷,为大崇江山建设添砖加瓦?”

他还顿了顿,郑重道:“还请言大人摸着良心回答。”

言奚听后洒然一笑:“杨大人这个问题可就有失水准了呀。”

“什么意思?”

“既然我这朋友有如此才华,那为何不能自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呢?非要我来推荐做什么?”

言奚盯着杨御史道:“还是杨大人认为,你口中满腹经纶的人才,连功名都考不起吗?”

不等他回答,言奚继续说道:“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私心,对于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弟子,手中有权利的自然是想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是人之常情,可正是这样才造成了最大的不公。”

“一旦你们这些朋友弟子成长起来,那他们是不是也会投桃报李,报答知遇之恩?”

“而这,才是造成朝堂结党营私,派系林立的罪魁祸首!”

言奚字字珠玑的话语,仿佛在这朝堂之中投下一枚炸弹,炸得百官瞠目结舌,久久不能话语。

派系林立!结党营私!他们心里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真正把它摆到台面上来说的,仅言奚一人!

言奚再次开口:“杨大人,你的目的,究竟是为陛下输送人才,还是为了你自己的私欲?”

“你这是......你.....”

杨御史战战巍巍的指着言奚,气急攻心,突然两眼一黑,昏然倒地。

短暂的喧闹过后,杨御史被太医抬下去救治,文武百官低着头,无一人敢出来对辩。

眼见言奚已经压的众人开不了口,崇帝缓缓说道:“对于废除举荐制度,众卿还有什么异议没?”

最上首的位置,刘申忽然出列说道:“陛下,老臣有一事想请问言大人。”

“刘卿有什么话尽管问。”

刘申转头,和言奚对视,他直到现在才清楚,原来去年在璃江别苑坏他好事的人,就是眼前的言奚。

“原来言大人不仅诗才了得,就连诡辩一道,也是同样了得!”

面对朝廷一品大员的讽刺,言奚也不虚:“道理自是越辩越明,请问刘大人,何为诡辩?”

刘申冷声道:“不管你怎么说,举荐制度存在这么多年,自然是有他的可取之处,绝不能因为你三言两语说废就废。”

“原来刘大人还是这么喜欢以势压人,我并没有说过举荐制度一无是处,只是他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所以才要废除。”

“如若刘大人还是认为我是在诡辩,那么还请拿出具体事例,共同探讨。对了,说到这里,我还真有一个实例,大人要不要听听看?”

“哼,有话就说。”刘申冷哼一声。

“最近我侦缉司查获了一件大案,大崇三位位高权重的官员,居然视人命如草贱,开设私窑,供人虐杀玩弄,造成八人身亡,二十二人重伤残疾。”

“本官追溯他们的履历时发现,李必则、严如镜和周甫之三人的升迁之路,居然都和一人有关。”

“而那个人,正是你刘申刘大人,他们就是你为大崇朝廷举荐的栋梁之才么?”

“你......”

这番言语戳到的刘申的痛处,那三名臭名昭着的官员确实是自己一手提拔,他几经开口想要反驳,却实在找不到切入点。

“陛下不对你追责,已经是宽宏大量了,你又是哪来的脸面说三道四呢。”

言奚这番话,就没有给这位一品大臣一点面子,本来他就是吴广清派系的死对头,就算不主动得罪,他也会找自己麻烦,根本没必要和颜悦色。

而且,他隐隐推测,刘申与私窑一案必有关联,能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根本不配为人!

“混账!”

刘申暴怒而起,一把揪住言奚衣领:“老夫不过是识人不明,何必小题大做,当年老夫随先帝四处征战,你还不知躲在哪个角落玩泥巴!”

崇帝怒道:“刘申,这里是朝堂!”

刘申也注意到自己失态,跪伏道:“陛下,老臣一时没忍住,还请恕罪。”

言奚还在嘴炮,嘀嘀咕咕:“呵,张口闭口就是先帝,你是效忠先帝还是当今圣上?”

“你!!”刘申感觉自己再听下去怕是要被抬着出去了,强行把怒气忍了下去。

能把刘申气的暴跳如雷,不得不说,崇帝现在心里是十分畅快,异常的舒适!

但朝堂秩序必须维护,他只得开口道:“言卿,你也少说几句!”

“是,陛下。”

半晌后,刘申平复了心情,说道:“言大人小小年纪,却巧舌如簧,本官佩服。本官想问言大人,何为为官之道?”

“这和废除举荐制度有关系吗?”

“有没有关系不重要,既然言大人对国策有这么高的见地,想来对此事也有独到的见解吧。”

言奚虽然不知道为何这刘申会有这么一问,还是答道:“为官一任,上报君王,下效百姓,不忘初心,恪守信念,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个好官。”

刘申嗤鼻:“言大人说的太笼统了,这些话谁不会背?”

“这样吧,我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县城,县令刚正不阿,清廉如水,那么整个县衙风气肯定也是积极向上,百姓衣食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