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我真没想要当皇帝>第6章 千古名句

小丫鬟立马跑去拿了笔墨纸砚过来,周围的人群都盯着顾宁宁那边,根本无人关注他们。

“是毛笔啊?”

言奚看着小丫鬟拿来的笔墨。

“当然是毛笔啦,公子还要什么?”

“毛笔就毛笔吧,管他字迹好不好看呢!”

他记得是还上小学那会儿,参加周末培训班练过毛笔字,到现在,提得动笔就不错了。

至于选择何诗,在开始言奚想家那会儿,他便想到了,那首诗的意境真是太契合他当时的心境了。

写完后,言奚将纸折了起来,交给浅秋,并吩咐道:“你悄悄地过去,然后将纸丢在郡主脚下,不要让他人发现!”

“连郡主也要瞒着吗?”

“咱们就偷偷得帮一下,让她过关就行了。”

毕竟是借鉴而来的东西,言奚也没打算借此扬名。

“好吧。”

浅秋虽然不理解,但执行力还是相当到位。

......

顾宁宁哪会作什么诗词,此刻伏在案上急忙思考,想着怎么蒙混过去。

这时感觉到绣鞋仿佛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低头望去,只见一个小纸团躺在地上。

她不动声色拾起纸团,双手在桌案下缓缓打开,余光一看,内心惊喜万分,脸上却保持平静,唯恐让别人察觉异样。

这表情,就如同考试时正当监考老师在身边巡视,却接到了同桌传递的答案一样。

“是清寒姐帮我解围的吧。”顾宁宁这样想到。

她迅速记下纸团上的内容,将其揉成一团扔掉,随即对旁边的丫鬟说道:“冬儿,取笔来。”

“哦?郡主可是已经作出来了?”吴广清听到动静后询问道。

“没错,这首诗词出来,定当让那老匹夫无话可说!”顾宁宁相当自信的开口说道。

“但愿如此!”

吴广清十分清楚她的底细,不怎么相信这么一时半会她能写出什么好的诗词。

不多时,冬儿取来笔墨,将宣纸在桌案上面铺开,顾宁宁落笔,秀美的字迹跃然于纸上。

“请吴老帮我诵读!”

顾宁宁将宣纸递给吴广清。

在场众人纷纷站立,此首诗词关乎的是大家的声誉,个个都紧张不已。

就连门口的刘申也是惊讶万分,急忙起身靠拢过来,想要亲眼目睹纸上的内容。

也不怪他谨慎,郡主的诗才如何他也是早有耳闻,万一顾宁宁乱写一气,然后由吴广清作诗词假装念出来,岂不是让他心机白费。

吴广清接过宣纸,定睛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喃喃自语:“这诗......这”

他连双手都止不住微微颤抖。

吴广清一生中见过无数诗词,他自己也有几首名作仍在流传,但他不得不承认,他的诗和纸上的作品比起来有于云泥之别!

他不可置信的看向顾宁宁:“郡主,这诗真是你所作?”

“那是当然,可不就是刚刚写的么。”顾宁宁并不是非要顶替冒用,但在众目睽睽下,也只能如此说道。

好在她认为,这诗是清寒姐特意写来为她解围的,不能辜负人家一番好意嘛,大不了等刘申离开后,再为她在姑苏才子前正名就是。

“老先生,写的什么,您快念吧!”

见到吴广清如此表情,众人都迫不及待。

“那就让本官来念,磨磨蹭蹭的,意欲何为!”

刘申快步走到首座处,一把夺过宣纸。

他连纸上的内容都没看完就直接读了起来,洪亮的嗓音响彻全场: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申念完后,场上众人纷纷石化,仿佛时间停止,偌大的前院在此刻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足足一盏茶时间,人们才反应过来,气氛在此刻全面沸腾。

“这首诗,真是…….旷古绝今,旷古绝今啊!”一名才子一时间都没想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这意境感人肺腑,闻之潸然泪下!”这名文人更是眼眶微红。

“此首七言绝句定然能流传千古。”

“没想到郡主竟有如此诗才,真是深藏不露!佩服,佩服!”

“是啊,郡主生的如此美丽,又满腹经纶,真乃姑苏之幸!”

“听了如此神作之后,怕是在下以后提笔的心思都没咯!”

“在下同感!”

文化是不分国界的,即使身处不同的时空,这首《枫桥夜泊》就如同一枚炸弹,炸的人们耳朵嗡嗡作响,久久难以平静!

顾宁宁也没料到众人反应如此激烈,心里默默赞叹:“清寒姐的诗才当真了得!”

刘申念完后,双眉紧蹙,几度张口想挑点毛病,但又实在是无可挑剔,这真当是顾宁宁所作?他心里怀疑着。

片刻后,刘申缓缓开口:“此诗首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象,只有临近冬季才会有霜形成,而现在才是立秋,时节不对,这首诗应该不是刚刚所作吧,是不是,郡主?”

“没错,这首诗是本郡主在去年夜游璃江便作好了,只是没有公开而已,况且本次诗会主题是思乡,并没有跑题吧!”顾宁宁反应敏捷,对答如流。

“跑题倒是没有,本官有一个疑问,寒山寺在远在璃江一百多里处,郡主是怎么在客船上听到钟声的?”

言奚暗道一声坏了,当时抄诗的时候可没有考虑到这么多,此诗情景意境完美符合主题,恰好这个世界也有寒山寺,哪里还会思考距离远近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顾宁宁眼珠一转,随即向刘申问道:“想必刘大人平时不拜佛吧?”

“本官公务繁忙,哪有时间去寺庙告拜。”

“这就是了,刘大人不拜寺庙,也没去过寒山寺,怎么就判断出我听不到呢,有道是:心诚则灵。只要心中时时刻刻记挂,在哪里都能听到钟声!”

此番话语明显赢得了众人支持:“是啊是啊,本人前几天才去的寒山寺,至今夜夜都还听到钟声回响。”

“好一个心诚则灵,在下也有同感!”

“刘大人处处挑毛病,现在无话可说了吧!”

“就是!”

显然刘申快要引起公愤了,这次是他没理,姑苏才子硬气起来了。

吴广清见刘申成了众矢之的,还是过来解围:“刘大人对郡主解释之词可还满意?”

“郡主才思敏捷,逻辑严谨,佩服佩服,本官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刘大人请讲。”

“姑苏城是景亲王的封地,为何郡主在自家封地生起思乡之情,不过区区二十里路,想家了便回去就行了,郡主可否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