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第345章 蔡瑁重拾信心

“什么!蔡和死了!!”

斥候追了十里地,终于把蔡和的死讯带给蔡瑁。

蔡瑁彻底慌了!

蔡和一死,他的两位族弟都已丧生,这给了蔡瑁十足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蔡和死得太快!

快到蔡瑁不敢相信……

蔡瑁心想,自己明明给蔡和留了一千五百人断后,而敌军骑兵只有三四百人,蔡和没理由败得这么快啊,简直不可思议!

莫非……马超的大军追上来啦?!

蔡瑁忍不住胡思乱想,而且越想越心慌。

他断定,是马超的主力军追上来了,否则蔡和怎会败得这么快?

就两刻钟啊!

他才跑出去十里地,敌军就又追上来了。

蔡瑁想问一问马超究竟有多少骑兵,但他根本不清楚,只知道马超带了“五万大军”征讨荆州。

于是蔡瑁只能把事情往最坏的局面想。

根据他“准确”的推算,马超至少有一万骑兵,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击败断后的部队。

蔡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他勒紧胯下战马的缰绳,语速飞快地下令:“快,再派人断后!务必截住马超!”

说完,蔡瑁用力踢击马肚子,加速逃离。

但他太过惊慌,竟然忘了派谁断后。

落在后面的将领、随从们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想留下来送死,但蔡瑁都发话了,肯定是要有人留下来的。

“刘将军,要不您?”

“呵呵,我部都是老弱病残,哪里挡得住追兵。倒是蔡将军您,您与军师同族,所部都是精锐……”

“笑话,我哪里敢攀军师的高枝?我只是姓蔡,没有和军师同族的福气。”

“哎!我看都别争了,抓阄吧!”

就在蔡瑁的将领们争执之时,忽然,大军后方出现骚动!

是张合——!

追兵到了!!!

张合横握长枪,一马当先。他挥动长枪,灵动地画圈,枪头扫过一个又一个荆州兵的脖颈。在他身后,上百名身披铁甲的雍凉骑兵紧随,骑队如同黑色旋风,席卷蔡瑁的后军。

蔡瑁从新野撤军后,军队士气一直在下降。

马超的骑兵又一直在追击。

外加张合仅用半个时辰,就冲破了蔡瑁留下的拦截部队。

至此,荆州军彻底丧胆。

“敌军追上来啦,快逃啊——!”

兵败如山倒,荆州兵们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两万人在原野上乱跑,如同炸了窝的蚂蚁,场面极其壮观,正可谓是兵败如山倒。

张合见状,不理会溃兵,领着百余骑士直朝南方杀去。

他的目标明确——活捉敌军主帅蔡瑁!!

然而溃兵实在太多,张合一边杀一边追,估计没那么容易追上蔡瑁。

实际也是如此。

蔡瑁在得知张合追上来后,只往回看一眼就放弃抵抗了。因为大军已经崩溃,要想重新集结兵马基本不可能,何况身后可能还有“数千骑兵”在追他。

“快逃!”

蔡瑁头也不回,催促马儿再跑快点!

他的战马乃是凉州千里马,是前两年朝廷和刘表交好时,荆州与关中通商的产物。

正巧,这匹千里马倒成了蔡瑁逃跑的助力。

蔡瑁骑着宝马一骑绝尘,竟将所有人甩在身后,当夜就抵达襄阳北面的军事重镇——樊城。

蔡瑁到樊城时,身边竟无一人随行。

他独自叫开城门:“吾乃军师蔡瑁,快开门迎接!”

城门官认得他,赶紧开启城门放蔡瑁入城。

蔡瑁见到樊城守将后,立马问对方襄阳的情况。

守将告诉蔡瑁,襄阳被围已有五日,敌军人数上万,但还没有攻城。

蔡瑁问:“樊城内还有多少兵马?”

守将答,仅二百人!

蔡瑁急了,说樊城明明有千人驻守,怎么就剩二百了呢?!

守将赶紧解释,原来是别驾刘先将樊城的军队调回襄阳守城。樊城和襄阳之间隔着汉江,有铁索桥相连,樊城守军三天前就走铁索桥进入襄阳了。

蔡瑁扶额,头晕胀痛。

他只身逃到樊城,手边无兵可用,只能寄希望后续有败兵逃回。

蔡瑁于是吩咐守将:“你!派人去城北郊野,收拢我的兵马。”

守将抱拳称诺,出门办差。

刚要走,这守将好像忽然明白过来。

他扭过头,惊恐地问蔡瑁:“蔡军师,我军……败了?”

蔡瑁瞪了他一眼,呵斥:“闭上你的狗嘴,敢乱我军心的话,我必拿你是问!”

“诺!”

守将出门,咽了口唾沫,心想荆州怕是完啦!襄阳被敌军包围,蔡军师又在新野吃了败仗,只身一人逃回樊城。

“究竟是怎样的惨败,蔡军师才会一个人逃回樊城?”他不敢想。

当晚,败兵陆续逃回樊城。

清晨,蔡瑁在城内校场集结士兵,清点人数。

清点过后,方知三万大军仅剩不到两千,十不存一!

蔡瑁不甘心,在点将台上喝问逃回来的将士,其余败兵都跑去哪里?

台下的荆州兵们说,有亲眼看见大批友军投降汉军的;也有说汉军在大肆捕杀荆州兵,荆州兵死伤过万的;还有说看见许多人跳入淯水,游过河向东逃窜的。

将士们众说纷纭,军心低迷,肉眼可见。

蔡瑁叫将校们把自己的兵带回去,又命人打开樊城武库,给逃回来的士兵们补齐兵甲。但荆州兵们士气滑落得厉害,是否能作战还是未知数。

好消息是,襄阳那边来人了。

蒯祺,即蒯越的侄儿,给蔡瑁带来刘先和蒯越的书信。

二人已经获知蔡瑁兵败的事情,在书信里表示震惊和遗憾。

但他们还有更糟糕的消息告诉蔡瑁——那就是刘表不在襄阳城,估计南狩江陵了……

蔡瑁看到这里,脑海终于闪现灵光。

他惊喜地问蒯祺:“我主刘景升不在城内?”

蒯祺诧异点头:“是。”

蔡瑁反倒松了口气,说:“呼——我主南狩,此事再好不过。江夏黄祖有水师过万,我主去江陵,正好可以调兵!”

蒯祺闻言,高兴地说:“若真如军师所言,荆州有救啊!”

蔡瑁的拳头捶在桌上,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他继续看信,刘先和蒯越在信里告诉蔡瑁,襄阳只有守军一千五百人,围城的敌军过万,恐怕难以久守,希望贵为军师的蔡瑁拿主意。

蔡瑁看着信里襄阳的守军数量,不禁皱眉:“怎么回事,蒯异度在搞什么鬼?我蔡蒯两大族皆在城内,怎得只有一千五百人守城?”

蔡瑁把信纸揉成团,黑着脸问蒯祺:“蒯祺,回去告诉你家大人,荆州虽然危在旦夕,但我蔡瑁尚在,我主镇南将军刘景升公也在,怎么可以有所保留而不尽忠呢?”

说罢,蔡瑁拿起毛笔蘸了墨水,却没有纸或帛。

蒯祺见状,撕下一截内衣铺在案几上。

蔡瑁欣慰点头,笔走龙蛇,给襄阳几家大族写去亲笔信。

蔡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信中鼓动蔡氏、蒯氏等大族征召部曲,保卫襄阳!

写完后,他得意地交给蒯祺:“只要我蔡瑁在,荆州,不会亡——!”

他又不屑地贬低对手马超:

“何况,马超小儿只是边地一粗夫,我虽败,但荆州还没有败。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守住襄樊,等我主调江夏之兵来援,马超小儿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