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第293章 寓居才俊齐聚

“阁下是?”

马铁看向相貌不佳之人。

此人长得不好看,但马铁奉命行商数年,待人接物的能力在线,所以他态度随和地拱手行礼。

对方拱手还礼,口里说:“在下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

马铁惊讶:“阁下便是凤雏?!”

庞统自信地说:“正是!”

马铁在宋忠那听说过“凤雏”的名号,不禁对庞统肃然起敬。

走南闯北多年,马铁庆幸自己积累了许多阅历,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马铁如今能有这般眼力见,完全看不出他是当年那个与马休一起对付马超的无知少年!

庞统和马铁自报家门后,庞统顺势介绍起在座之人。

马铁不听不知道,这一听,差点惊得叫出声!

因为,隐居荆州的名士,今天几乎到齐了!

庞统先介绍最年长者:“这位是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

马铁震惊地行礼。

水镜先生一袭白衣,仙风道骨,一看就是世外高人。

“这位是崔州平。”

崔钧!

出身河北豪族博陵崔氏,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曾响应袁绍讨伐董卓。

没曾想,此人竟然隐居到荆州。

马铁问候崔钧:“见过崔府君。”

崔钧是在座中年纪第二长的人,与庞统等年轻人的风流不同,看上去很稳重。

崔钧微微点头致意,然后问:“马三郎君,西河如今是何人镇守?”

马铁答:“家兄为朝廷收复并州后,因西河地广人稀,故将西河一分为二,划入太原、河东二郡。”

崔钧听后举起酒杯,意兴阑珊地喝了一口。

马铁见状忙说:“崔府君不必忧虑,家兄素好才杰,小子愿力劝家兄复置西河,如此府君定能官复原职!”

崔钧露出笑容:“那就拜托马三郎君了。”

说罢,举杯敬马铁。

马铁刚来,还没点酒水,只能拱手回礼。

一旁,庞统随性地递来一杯酒说:“长者敬酒,不能不饮,否则失礼。”

马铁谢过庞统,接过酒盅喝干。

喝完,马铁还将酒杯倒置,向众人展示酒量和礼数。

崔钧满意地说:“好三郎,不愧边塞子,好酒量!”

在座之人也都叫好。

他们名士风流,就喜欢马铁这般豪洒的少年!

敬完崔钧,庞统继续跟马铁介绍下一人。

“这位是孟建孟公威。”

“他是石韬石广元。”

“佩剑者,徐庶徐元直也!”

庞统一连介绍三人,马铁都听说过三人的名号。

他一一向三人行礼,然后问:“诸君都是北人吧?”

孟建、石韬、徐庶三人点头。

孟建是汝南人,石韬和徐庶则出身颍川,这两郡现在都在车骑将军曹操的掌控之下。

眼下曹操正与袁绍交战。

但颍川、汝南二郡还算和平,马铁于是问他们有没有返回故乡的想法。

孟建说:“话虽如此,然袁本初与曹孟德之战胜负未分,此刻就算返回,等到胜负定后,中原还要乱上一阵子。”

马铁恍然,开口称赞孟建有远见。

石韬和徐庶也和孟建想法一致,但徐庶补充道:“曹孟德杀伐太甚,我不喜也。”

马铁笑道:“哈哈,实不相瞒,家兄亦常言曹孟德残忍好杀。”

徐庶眼神一亮:“哦?”

下一秒,徐庶又自言自语:“是了,能写出《蒿里行》、《步登北邙坂》的人,岂能不是仁人志士?”

马铁欣喜地说:“足下也听过家兄写的诗?”

这时,最后一个还没有被介绍的人开口大笑:“哈哈哈,何止听过,徐元直常与孟公威、石广元唱诵马孟起的诗呢~”

马铁看向那人。

只见这人穿着粗布白衫,头戴纶巾,身材高大,相貌奇伟,叫人见过就忘不了!

马铁甚至感觉,这人的气质盖过了现场所有人。

在座的孟建、石韬等都是闻名荆州的青年才俊,可他们都比不过大笑之人。

“足下是?”马铁好奇地问。

庞统在旁郑重介绍:“此乃诸葛孔明是也!单名一个亮字,出身琅琊阳都葛氏,先祖丰于先汉元帝朝官拜司隶校尉!”

马铁不是士人圈子里的,没怎么听说过琅琊阳都葛氏。

但他得知诸葛亮的先祖和他的兄长马超一样,官拜司隶校尉,于是肃然起敬。

马铁跟诸葛亮互相问好,然后继续刚才的话题。

诸葛亮当面背诵起马超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吟诵到下半阙,在座徐庶、孟建、石韬等无不跟着诸葛亮一起唱诵。马铁也加入行列,熟练又自豪地唱着大哥马超的出道诗。

“诸侯自建号,割据于四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下半阙念完,孟建无声抽泣。

石韬、徐庶两个老乡情到悲处竟相拥号哭。

庞统、司马徽、崔钧三人也是神色萋萋,眼中亦有泪光。

唯独诸葛亮,忽然长大嘴巴,放声长啸。

“啸——————!”

幸亏酒家就他们这一桌人,否则肯定会扰到其他客人。

马铁尴尬地看着众人。

他以前吟诵《蒿里行》时,从未像这帮人一般动情。他只觉得自己大兄写的诗很好很牛逼,而他身为马超的三弟,自然也是高人一等。

马铁不能理解在座诸人的行为,但还是主动找话题缓解悲伤的气氛。

他挠头说:“诸君如此伤悲,在下惭愧。”

众人收起悲伤,看向马铁,等待他解释。

马铁坦诚地说:“实不相瞒,我只听人评论,兄长此诗极其伤感,也极尽仁德。但我出身边郡,自幼见惯生死,反倒对上半阙群雄坐视董卓祸乱关中的无能更有感触!”

马铁说完,众人不禁皱眉。

通过马铁的自述,他们清楚地感受到马铁骨子里的冷血!

诸葛亮、徐庶二人对此感到不喜,孟建、石韬、庞统则没有评论。

唯独崔钧以长辈的姿态告诫马铁:“马三郎,你应该以你兄马孟起为榜样,牢记仁德!出身边塞非是凉薄的借口,要知道你们凉州也曾出过‘三明’那等仁者啊!”

马铁低下头向崔钧道歉。

至于三郎心里听没听进去,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等崔钧教育完马铁,水镜先生司马徽突然发笑。

司马徽点评道:“马三郎虽然淡薄生死,但能赤诚告知我等,此亦为贵也~”

众人听后,眼神一亮。

徐庶、诸葛亮的态度也缓和了些。

崔钧与司马徽年纪相近,又有意帮扶马铁一把,因为马铁愿意帮崔钧官复原职。

崔钧于是笑问司马徽:“水镜先生,马寿成有三子,您可有何妙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