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第72章 出兵!李傕来袭!

那日宴会结束后,雒阳地区兵马调度频繁。

先是朝廷向河东太守、大司马张扬借调粮草两千石,兵甲一百具。

邺城的袁绍闻言,又让沮授送来马匹一百,兵甲五百,钱万贯,粮三千石。

端的是一个财大气粗!

但袁绍的东西不是白送。

杨安殿内,沮授向天子请求给袁绍封侯。

并且袁绍还不满足于朝廷之前册封给他的车骑将军,要求朝廷加封其为大将军!

天子表示封侯好说,直接加封袁绍为易阳侯,食邑五百户。

只是大将军之位,现在是国舅董承任职。

沮授于是请天子把董承叫来,当着董承的面告诉他:你这大将军的职位,咱们袁公要了!

董承深觉耻辱,但又不敢反抗。

对方可是袁绍啊!

董承只能向天子请辞,让出大将军之位。

天子觉得近来对董承多有亏待,于是想法弥补。改授董承司徒,位列三公,并加封董承为高阳侯,食邑五百户。

自从被杨彪、段煨挤下雒阳权力巅峰后,董承的野心就日渐消弭。

对于天子的补偿,董承欣然接受。

他甚至觉得安稳当个三公也不错,而且他女儿还是贵嫔,河间董氏将来前途亦未可知。

于是,袁绍靠着贿赂天子,成为大将军。

而天子也对西征更加有底气,至少朝廷现在能武装出一支五百人的重甲精锐,看上去蛮唬人的。

天子授予这支精锐“虎贲”的绰号,并将虎贲军交到了马超手中!

朝堂上,天子亲自将新制成的虎符递给马超。

他拉着马超的手说:“收复长安,皆出卿策。这收复长安之军,亦当交给卿来指挥。卿莫要让朕失望啊!”

马超心脏狂跳,表情差点没绷住!

卧槽!

刘协啊刘协,这可是五百重甲精锐啊!

交给咱合适吗?

马超装作郑重地样子,噗通跪在地上,把头埋到地上,双手高举接过虎符。

他大喝道:“臣必将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刘协高兴地扶起马超,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要求。

马超眉头一挑,当即说道:“臣与成皋都尉共事顺畅,请陛下将成皋都尉调至臣麾下,以供差遣。”

成皋都尉,自然就是徐晃啦!

这种小事,天子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数天后,徐晃带着镇守虎牢关的兵马来与马超汇合。

马超终于重新指挥起这支由白波军和羽林军混编的千人部队。

再加上天子刘协交给马超的五百虎贲,马超手中的兵力一下子来到一千五百人!

这可比当初在凉州时,马超能够指挥的军队多得多啊!

顺带一提,之前马超让徐晃从荥阳迁至成皋的数千百姓,也被一并迁来安置在雒阳城中。

自此,雒阳终于恢复些许人气。

天子刘协因此大喜,派人赏赐徐晃钱百贯,布十匹以示嘉奖。

这匹赏赐由马超代为转交到徐晃手中。

徐晃不禁对马超更加忠心。

自从跟随马超后,徐晃的爵位也恢复了,还被天子赏赐。

这在徐晃眼里,都得多亏马超!

徐晃得到赏赐并没有独自占有,在经过马超同意后,他将铜钱和布匹全都分发给了旧部。

士卒们因此更加拥戴徐晃和马超。

士卒的欢呼声传入军帐内,马超笑着对徐晃说:

“公明啊,我所图者,非一时之小利。”

“今将西征,功名唾手可得!若能趁此机会谋得出镇三辅的机会,掌控一郡之地,雍凉二州,不足图也!”

徐晃被马超的志向折服,恭敬地说:“晃愿为将军奔走效死!”

“好——!有公明相助,李傕、郭汜等辈又有何惧哉?”

之后,时间来到十月。

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度后,朝廷“大军”终于从雒阳出发。

说是大军,其实也只有段煨所部两千人,和马超所部一千五百人。

加起来连五千人都没有……

钱粮还全都是从袁绍、张扬那里借来的。

总之这支军队放在袁绍、曹操、刘表等人眼中,怕是只会觉得可笑。

甚至就连占据长安的李傕,其手中兵力也比朝廷多数倍不止!

但即便如此,天子和百官在见到数千人的军容后,都不免心情澎湃,壮志昂扬!

似乎收复长安指日可待!

只有钟繇、段煨、马超知道,仅凭这东拼西凑来的三千多人,要想剿灭拥兵数万的李傕,绝非易事。

十月中旬,朝廷兵马越过潼关,进驻华阴。

钟繇等人刚踏上关西地界,就得知探马消息,说李傕亲自率军出长安,朝华阴杀来!

中军大帐中,钟繇手持旌节,质问探马。

“李傕有多少兵马?”

探马回答:“李傕号称有西凉军五万!”

“小人在渭河畔望见,李傕大军绵延数十里,声势浩大。”

帐中诸将闻言,全都眉头紧皱。

李傕号称五万大军,那么实际兵力至少也有一两万人。

而且帐中诸将对西凉军都不陌生,天子东归时,李傕带兵穷追猛赶,王师也是一路败绩。

钟繇可还记得当年在黄河河边,李傕追击凶猛,以致于国舅董承不得不亲自推着天子的小船,用佩剑斩断想要乘船的士兵和官员的手指。

当时钟繇就在船上。

他亲眼目睹了羽林军和百官加起来,总共上百根手指掉落在船头的恐怖景象。

“段忠明,马孟起,李傕来势凶猛,吾欲令你们据守华阴,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钟繇下意识地就想龟缩华阴,凭借城池坚守。

段煨微微点头,诸将也觉得应该如此。

唯独马超不以为意,他起身对钟繇抱拳道:

“禀都督!”

“末将以为,当派步军沿渭水布阵,再派骑军伏于洛水河畔。”

“李傕兵势强盛,数倍于朝廷,必然轻视我军。若他令军队强渡渭水,我军则可趁其半渡击之,再趁其士气颓弱时,骑军侧面冲击,纵使不胜,也能挫其锐气!”

众人听马超一说,突然想起马超之前在汴水阻击曹操,便是用的半渡而击的策略。

如今故技重施,或许还真的可行!

钟繇看向马超,他见马超神情自若,显然非常自信。

于是钟繇内心的恐惧也褪去不少。

但他还是担忧。

钟繇说:“孟起,我知你勇盖当世,然我军兵少,万一兵败,收复长安之事恐就此戛然而终。还是稳妥行事吧!”

“况且你曾谏言本督,派人联络各处坞堡、豪族、军将,共为盟友。”

“今我军初来乍到,关西各地还没有回音,不如先笼城据守,待义军并起后,再出城迎战也不迟呀。”

众人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反正如今朝廷有数千兵马,据守华阴绝对稳妥。

于是众将又纷纷附和钟繇的方案。

马超见状皱起眉头,他能理解钟繇的判断,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就写在兵书中。

而且,万一关西的豪族、坞堡坐观成败……

朝廷大军就将陷入绝对的被动!

马超坚持请战,钟繇不许,双方随即展开激烈的争论。

此时,作为西讨大军二把手的段煨却保持沉默。

段煨内心正在衡量,马超和钟繇的提案,究竟哪一个对自己更有利。

最后,经过一番思索。

段煨猛然起身,对主座的钟繇说道:

“都督!末将愿随孟起一道,出城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