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75章 结局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血流千里。

经历西安大爆炸和刺杀案之后,王树亭一直都在憋着。

直直的憋了半年多的时间,直到三年之期过后,这半年虽然谍报司也做出一些对两国重要人物的刺杀行动,但是收效不大,唐国境内的事件早就传到了两国官员的耳中,也都能猜到必然会遭到报复,也都加强了防备。

王树亭的孝期一过,很快就有朝臣上表,奏请王树亭称帝。

从收到第一封奏疏的时候,王树亭将表章留中不发,这就是非常明确的信号,数日之内,雪片一样的奏折飞向了西安城,在经过三奏三请之后,王树亭才答应称帝。

三个月之后,钦天监选定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王树亭在唐王宫,承运殿即皇帝位,称,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年号改为建元!

封李翠为皇后,王春钊为太子,母亲王陈氏为太后。

封王树山为安王、王树林为宁王。

众臣之中,徐平川依旧是总理大臣,被封为陈国公,内阁成员黄文瀚封韩国公、曹文昭封卫国公、张国绅封郑国公、张辇封曹国公、杜正川封宋国公;

文臣武将之中,被封侯的人数有三十六人,有封爵者百二十人。

凡是跟随王树亭奋斗这些年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封赏,也都完成了拜将封侯的梦想。

王树亭还在朝中抛出了三个国公,十二个侯爵和四十个封爵的位置诱饵,以对统一天下之中是的功勋之臣。

这让那些没有得到爵位和觉得自己爵位低的文臣武将,各个都是摩拳擦掌。

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夏收已经结束。

唐皇王树亭,在西安渭水河畔祭天,发表发明檄文,昭告天下。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当今大明太祖,本起于桑泽之间,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是以享国诈有二百余年。

然后世子孙,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失君臣之道,有帝嘉靖者,百姓皆曰:“家家皆尽是也,有帝万历者,三十年不临朝,至天启,宦官当道,四海亿兆之民,皆治于一宦官之手,有此三帝,大明当亡,不亡者,仍太祖驱夷狄之功也。

当今大明天子崇祯,刻薄寡恩、严刑重敛,民不堪命,实非明主。

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诞我圣主王氏树亭,体仁好生,举义与秦川,解百姓与倒悬,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此功可比历朝圣君也,当以天下担之。

今我大唐皇帝,自长安领大兵百万,当救百姓之水火,亲伐中原,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当着文武百官和长安百姓的面宣读了檄文之后,王树亭大手一挥,集结在长安城的数万大军开拔出发。

已经接近成年的王春钊被留下来监国,徐平川、张国绅等辅佐。

这次伐明之战,总共准备了实打实的五十万野战兵马,还有二十万的民夫,虽然号称百万,但实际上也相差不是太远了。

伐明线路总共分为三部,一路由王树山为帅统兵十万南攻云贵川,一路由曹文昭为帅,统兵二十万,攻河南、湖广,另外一路王树亭亲自挂帅,统兵二十万攻北直隶,直入京师。

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七月中旬出井陉关,与明军会战于真定,十数日激战之后,大破明军随即真定城下。之后一路北上,保定府不战而降。

初冬之前兵临京师城下。

王树亭随即对京师百官和明军发出了招降的诏书。

数日之后,守城明军开城投降,崇祯皇帝依旧没有躲开他的命运,在身边仅有的太监总管王承恩的陪同下,自缢于煤山之上。

在崇祯皇帝孤单的背影之后,那些大明官员却都去了城门之处迎接紫禁城新的主人到来。

随着崇祯皇帝的死,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终结。

所有人已经在庆祝新朝,而将继续抵抗的明军称之为前朝余孽,不惜余力的剿灭。

更多的是迎来了大批明军的投降,王树山、曹文昭等将攻略地方的时候,更多的是,大军还没有到达,城池就已经换上了大唐的旗帜。

王树亭坐镇紫禁城,安抚了大明的降官之后,又亲自手书给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辽东将门魁首祖大寿,一封书信,两个侯爵,劝降了辽东十万明军。

半年之后,长江以北,川渝之地,尽入唐军囊中。

那些逃窜到江南之地的大明死忠,在江南拥立福王为帝,建立弘光朝,继续对抗。

王树亭留下了王树山继续对明作战之后,将曹文昭招回了北京城,开始准备对辽东清国的进攻。

时间又过了两年时间。

大唐境内局势已经彻底的稳定了下来,弘光朝也只窝在广东一带苟延残喘,王树山正准备对其发起最后一击。

王树亭也觉得是时候了,起兵三十万北击辽东。

经过锦州之战、辽河之战、奉天之战后,清国摄政王多尔衮携小皇帝福临,自焚于沈阳皇宫之中,大清国宣布灭国。

大唐开始进入全面的恢复和发展之中。

随着时间飞逝,徐平川提出的五年计划已经进入到了第五个阶段。

这小二十年的时间里,大唐的科技飞速发展,在科学院院子宋应星的带领下,发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科技。

铁路铺遍了几乎全国每个大城市,工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都是,火枪和火炮的更新迭代更是飞快。

铁甲战列舰的下水,让唐军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海上力量,也正式进入了海上争霸和移民的时代。

年入花甲的王树亭,感觉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他找来了徐平川商议大唐以后的发展,也是不由的感叹:“这天下没有万世的王朝,朕在之时天下欣欣向荣,相信太子也是守成之君,后世再有几个明君可以维持国祚数百年,可以后呢,难免会蹈覆辙,要如何才能解局。”

徐平川大胆的提出,恢复丞相制度,限制皇帝的权利,并立下诏书,如果后世皇帝不是有为之君,那完全可以作为国家的吉祥物存在,由丞相府保证国家的运行,如果丞相起不臣之心则天下共讨之。

王树亭盯着徐平川看了很久很久,最后也是不置可否。

随着王树亭的驾崩,坐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王春钊,终于在四十一岁的时候登基了。

在王春钊称帝之时,王树亭留下了一道诏书,改总理府为丞相府,重开丞相制度,设九位阁臣,限制皇帝的权利,此为永例。

皇帝终于也在百年之后,正式沦为了国家象征,在之后无数次的权力斗争中,皇家一脉始终留存了下来。

至此全书完。

本来还想多写几章统一天下的过程,可是想了想还是直接完结本书,主要想法就是,统一天下剩余的过程基本上都是那样,写下去无非就是水字数,还不如给大家留下更多的想想空间,再次感谢读者老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