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44章 唐军闪击

年轻的妇人推了推自己的儿子。

“快去姑姑那里。”

男孩怯生生的走上前来,拉住了杨玉君的手。

“小成儿,怎么见了姑姑这么多次,还这么认生啊!”

男孩小声的开口:“姑姑,弟弟没有来吗?”

“他啊,今天孩子上学,老先生管的可严了,明后天应该就会放假了,到时候我让人把他接来和你一起玩啊,你看姑姑给你带什么了!”说着伸手接过后边宫女递过来的一个船只的模型玩具,交到男孩手里。

“喜欢吗?”

“喜欢,谢谢姑姑!”男孩开心的把模型抱在怀里。

“去玩吧!”接着走向男孩的母亲:“嫂子好!”

“娘娘金安!”妇人赶紧拜道。

“嫂子别这么见外,成儿过完年也九岁了吧?”

“嗯,过完年就九岁了!”

“那正好,过完年就让他去王府中上学吧,也算和禄儿做个伴!”杨玉君说道。

“那感情好,谢娘娘!”

“走咱们回屋!”杨玉君拉着大嫂和母亲的手走在当前。

回到屋中自然是母女姑嫂之间去说一些悄悄话。

杨父则是安排人赶紧去通知自己的儿子,和闺女姑爷们过来,杨家有三个姑娘,老大在杨玉君还没有离家出走的时候就已经嫁人了,现在还身在浙江。

二女儿,原本是定了亲的,可是还没有等到成亲就被谍报司的人一起带来了陕西,那门亲事只能作罢,来到西安之后,嫁给了本地一家大族的嫡子为妻,这也是那家大族为了攀附王府而主动求亲的,这也自然是经过王树亭同意的,本身他也是有要拉拢本地大族的意愿的。

等到夜幕已上之后,全家人都聚在一堂,杨玉君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心中感到了温暖,这是在王府之中不曾有的,那边规矩太多了,杨玉君很是不愿意去,除了必要的请安都是能不去就不去。

晚宴结束之后,杨玉君留下了准备退去的男人们,移步堂屋落座之后。

杨玉君才开口说道:“爹,咱们家在江南的生意,压货还多吗?”

“还行吧,在那边还有二三十万银子的生丝和茶叶没有运过来。是出什么事情了吗?”杨庆会敏锐的感觉到了什么。

“那就趁着这两个月赶紧收回来吧,之后暂时停下从江南进货,大姐家那边也派人去接回来吧”

“娘娘这是要起战事了?”二姐杨玉洁的丈夫问。

“差不多吧,今日王爷和我提了几句,咱们自己知道就行了,切莫往外透露,家中有在大明的生意都收一收,免得损失!”杨玉君点头说道。

“嗯,我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真是无比的重要,如果不及时应变的话,一旦开战,那势必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小妹,如果不做丝绸和茶叶生意,咱们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军需方面可以插手一下吗?”杨爱问。

杨玉君想了想:“军械和粮食肯定都会有兵部、户部把持,即便交给商家竞争的人也太多,估计能拿到的份额很小,倒是被服之类现在还有一些份额,你们考虑考虑要不要做。”

“做,干嘛不做啊!能有多少?”这种官方采购不做是傻子,有杨玉君在杨爱可不怕官府拖着银子不给。

“现在军中虽然不缺,可开战之后补充的新兵和招降的明军都是需要的,一、二十万套的量应该是有的”

杨爱在算着:“四季衣衫、棉服、靴子、再加上整套的被褥,加在一起一个士兵需要三两上下,二十万套就说六十万两,值得做,小妹这桩生意就交给咱们家吧!”

“可以,回头我就去和树亭去说,不过质量一定要保证,不能偷工减料,不然我也保不住你们!”杨玉君提醒道。

“这我自然醒的,质量我会亲自把关!”

见杨玉君答应下来,几人都没有再坐着闲聊的心思,匆匆的结束了谈话。

这种消息,越想瞒就越是瞒不住,在西安上层之间,马上要开战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虽然是年节,可是对于商家来说却一点都没有过年的心思了,各家商会都开始布置收缩自己在大明的生意,然后就又想着在军需方面可以分上一杯羹。

于是,各个高官的家中,今年送礼的尤其的多了起来。

过完年之后,唐军的战争机器开始缓缓的转动。

首先就是所有的士兵开始配发装备,原本在各地驻扎的野战部队开始向着西安、西宁、汉中等地集结。

兵部、参谋部开始紧张的规划着进军的线路,户部和工部则是准备着出征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进军的命令最先传达到驻扎在西宁的叶孟至部,同时还将前卫将军苏步,和熟悉西北情况的王性善派过去,让其统兵五万,担任西征新疆的总兵官和副总兵。

汉中现在曹变蛟在担任汉中将军,手下有着两万兵马,兵部又给他调拨了两万野战部队和两万驻防部队,共拥兵六万,以曹变蛟为主将,杜俊恒为参军;康兆先、郭山瑞等为副将南攻四川。

最后便是主力方向,王树亭亲自担任主帅,曹文昭为副帅,万宏权、萧动、莽子、苗兴一、艾穆、马松等为将,统领战兵八万,驻防兵五万,共十三万兵马,对外号称三十万,攻略山西、河南。

这些只是从唐军境内出兵的,北部草原上,王树山还会率领蒙汉联军,南下威逼大同、宣府等地,至于能不能取得战果参谋部并不在意,只是想着让他们牵制住明军的部分兵力,毕竟王树山那边的精锐比较少,而且要攻击防守坚固的长城防线,猛攻必然会损失很大,而且还要防备辽东清军有可能到来的攻击。

山西方面,王树林也接到了命令,等待着大军渡河之后,王树林麾下的两三万人马也同时开动,以最快的速度北上,抢占长治、和顺、井陉等地,占领太行八径,切断明军从北直隶进军山西的道路。

唐军突然的大范围调动,自然不可能瞒过对面的明军守将,意识到不对之后,先是命令部队戒严,然后快马向督师杨嗣昌禀报,同时向朝廷报急。

杨嗣昌此时正在湖广一带围剿农民起义军残部,接到禀报之后,也是意识到唐军要动手,匆匆放下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率领所部数万兵马急急的北上,希望能够来得及堵住陕西、河南防线。

相对于他的反应速度,大明朝廷的反应速度就慢上了许多,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接到奏报之后虽然震惊,但是还从内心里存在着一丝的疑虑,这几年双方停战,展开的商贸活动也是不错,给朝廷也带来了大量的商税收入,而且现在辽东正在酣战,他们暂时是真的不希望和唐军开战。

同时唐军的细作,也在京师和朝廷大臣之中,散布唐军定然没有进攻大明的谣言,这让崇祯皇帝和朝臣们更加疑虑了,最后商议决定,一面调集部队,一面派出钦差,前去山西、河南看一看,到底那里发展到了多么严重的情况。

就是耽误了这么一些时间。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之后。

十数万的唐军到达潼关和黄河渡口,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两三日之间,黄河之上便出现了千余艘大小船只,黄河西岸的上百门火炮齐鸣,将驻扎在黄河东岸的明军营地犁了数遍,在炮火的掩护下,两万多名先锋士卒乘坐船只,开始大范围渡河,其中虽然也遭受了明军的火炮阻拦,可是那稀疏的炮火根本阻拦不了快速突进的船只。

先锋军很快就在蒲州渡口建立了滩头阵地,并且不断的向着外侧延伸,以接引更多的士卒过河。

潼关方面,潼关守将王壮也率领三万兵马出潼关,直奔灵宝扑去。

有心算无心,没能及时反应过来的明军,在数量数倍于自己的唐军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之力,王树亭带着大队兵马渡过黄河之后,一路上摧枯拉朽般攻占了运城,临汾,晋城、陕州等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先后攻占了沁州、汾州,兵峰直指太原。

大明朝廷可谓是一日数惊,城池失陷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到了京师,让崇祯皇帝极其气愤的是,很多城池根本就没有做出抵抗,而是唐军到了之后就直接举城投降了,让崇祯皇帝大骂这些官员是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