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22章 高平县

三人重聚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

各自讲述了自己带队出来之后的经历,相比王树林的经历,二顺和二嘎两人过的也并不顺利,开始的时候还好,虽然没有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吧,两人各自寻了个山头落脚,招募了一些无地的百姓开垦荒地,到也算是暂时安稳。

就是发展的比较慢罢了,一年多的时间队伍也没有发展出来多少人,最多的时候王二顺手下也不过是两千余口人,士兵不过三百。

可是到了后来事情就变的严重起来,陕西的起义军入山西、河南,接着就是各省的官兵缴贼,极大的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两人不仅要应对起义军的攻击还要应付官兵的围剿,不得已都放弃了各自原先的根据地和百姓,转为在山中四处转战,好在是目标比较小,容易躲藏。

后边起义军大批从山西入河南,裹挟百姓入秦岭、大巴山,使得二嘎在伏牛山上根本一点生存空间都没有了,干脆彻底放弃了河南的根据地,转进中条山和二顺汇合了。

两人和兵之后,手中便有了五六百的兵马,趁着官军大部分转进河南和湖广追击起义军,两人占据牛心山,重新招募流民百姓,这时候的山西已经不是几年前刚来时候的山西了,经过起义军和官军的层层祸害,早就已经民不聊生了,百姓们嗷嗷待哺,而本地的地主士绅也被起义军灭的差不多了。

这时候二顺他们趁虚而入,正好让百姓们有了一些依靠,更何况两人还给百姓们提供口粮、分派土地,使得迅速聚拢了万余百姓,队伍也扩充到了两千多人,他们就在牛心山周围安心的待了下来。

二顺两人还和驻守潼关的王壮取得了联系,从他那里得到了大批的武器和粮饷的支援,使得发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牛心山属于恒曲县地盘,官府也不是没有出兵征伐过,可是当地的驻军根本不是二人的对手,无奈只能暂时忍耐下来。要不是王树亭暂时还不让他们攻击县城,怕是现在县城早就已经易主了。

阳城县乡勇营,两人也听闻过,尤其是得知这支百十人的乡勇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剿灭数伙山贼,队伍迅速扩张到了数千人,也很是担心对方会不会越境攻击牛心山。

正想着要不要先下手为强的时候,王树林派人联系了他们,一听说这是王树林的队伍,两人高兴不已,这等于地盘一下扩充了一倍还多,当即就和信使一同来见王树林了。

别看两人年岁比王树林大,可是现在都以王树林为主。

询问接下来两家队伍作何安排,王树林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想法,主要是之前就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事情。

坐在一旁的陈昌期开口说道:“两位兄弟刚才说的我也都听明白了,以军力来说现在我们两军加起来在山西有万余兵马,要是还只窝在阳城、桓曲两县确实已经不行了,况且两县粮食也不足以支撑上万大军,我觉得可以分两个方向发展,其一向南往潼关一带发展,其二入晋城高平一带,依托高平发展,晋城平原沃野千里,当为我们以后的首选!”

王树林想了想,觉得陈昌期说的有道理,便又问道:“那我们各派遣多少人马为好?”

“阳城、恒曲这里山贼匪患基本已经肃清,我觉得只留下两三千人马慢慢发展便好,剩余人马全部前往高平,高平这里西部临山,是连接晋城和长治的要道,距离阳城也不算远,如果阳城有变也能够来得及支援;更重要的是高平北部就是上党地区这是自古的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只要控制住这里,等到时机到来,可以截断两地通道,那么晋城和长治就都在我们兵峰之下。”陈昌期分析道。

几人在一幅地图之前指指点点比划了半天,之后王树林最终拍板:“好那就按这个方案来,二顺哥我再拨给你们一千兵马,除了留守桓曲之外,你们尽力往西发展,陕州为重中之重,还是用之前的方法只占乡村不入城池,我在阳城也留下兵马呼应,剩余的带去高平。”

接着对陈昌期问:“阳城这边留下谁比较合适?”

“黄文升稳重、李良勇武可以留守!”

“好,那边行文给阳城县,文升为乡勇营副管带,统领乡勇营事宜”王树林点点头。

给黄文升、李良留下了千余人马后,王树林、陈昌期和叶启和带着四千余人,开往高平,他们并没有进高平,而是在城西三十里的虎头山落脚,先是派人和陈昌言取得联系,让他知道已经有队伍在附近了可以开始给他提供有力支持了。

陈昌言现在在高平过的并不如意,作为刚刚上任的县令对于当地情况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其他佐官基本上都是由本地士绅担任的,这些人根本就不在乎是否可以高升,只想着能在本地维护好自家的利益。

经过一点时间的了解之后,弄清楚了,本地势力中县丞、主簿、典史、巡检分成了三波,县丞杨楷作为县令佐官,在陈昌言没来之前是一家独大,杨家也是高平县的鼎门望族,县中三四成的店铺都是归杨家所有,乡下也有不少土地,虽然现在家中有些落寞,但是万历和天启朝的时候,杨家在朝中也是有大官的,现在跟一些高官还是有一些香火情的;

主簿吴庆有和典吏贺知义两人合成一伙对抗县丞,吴、贺两家在高平也算是大族,可是跟杨家的实力做对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两人联合之下才将县中工房、刑房和检查囚狱之事握在手中,像吏房、户房这些紧要部门都被杨氏牢牢把控。

巡检则是属于中立派,两边摇摆,巡检何焱本就是外来户,是被晋城直接任命下来的,巡检司共有弓兵百二十人,算是县城中除了衙役之外,唯二的军事力量了,也是两方都争相拉拢的对象,何焱正好借机保持中立,两边都不拒绝也都不答应,保持中立。

何焱的心中其实也明白,现在两方虽然杨氏处于强势地位,但还没有到能够一手遮天的地步,自己一要倒向任何一方就能改变现有的平衡,而怎么才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那就是等着新任的县令到,新县令到了之后必要想办法从两方之中拿回自己的权利,到时候必然会借用自己的力量,那自己就可以待价而沽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陈昌言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最先找到的就是何焱了,在两人一番密谈之后,何焱就倒向了陈昌言,至于陈昌言答应了他什么条件,那就只有当事人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陈昌言准备拿回自己人事和财税大权,只有这两项权利拿到手中,那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全县,不然就只能算是一个空名头而已。

可是陈昌言有些小看了本地的士绅,别看三家平日里斗的挺凶,可是等到陈昌言想要主理县衙事务的时候,三家却联合了起来,县衙各房都是三家的子弟在任职,没有三人的点头陈昌言根本就指挥不动任何一个人,能用的只有自己带过来的这十几个人。

别看和何焱已经谈好了,可是在陈昌言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何焱是不会明着帮忙的。

这让陈昌言有些恼怒,心里骂着:“你们这些家伙真是不拿县令当个官啊,真以为我拿你们没有办法啊!”

如果是平常的县令,还真是拿这些人没有办法,权利被架空,任你再有本事,人家就是不理你,那也只能干瞪眼,明面上的官府手段是不顶用的,前几任县令就是熬到了年限历任走的。

可是陈昌言偏偏不是一般的县令。

文的不成那就来武的嘛,当即派人通知在虎头山上的王树林等人,动手清除三家势力,在陈昌言的掩护下,数百士兵秘密潜入高平县。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在三家同时发动,每家都遭到了上百黑衣人的进攻,这些黑衣人行动迅捷、火力凶猛,一夜之间杨、吴、贺三家全部被屠,包括县丞、主簿、典吏三人在内,这三家主脉无一人幸存。

陈昌言得到三家遭袭的消息之后,装模作样的让何焱加紧查明真相。

对于这三家留下来的职位,连上报都没有上报,陈昌言就从三家偏房和县中大户之中挑选了几人分别担任,算是一举掌握了高平县。

至于人们猜不猜的到这可能是县令所为,已经不重要了,从他们现在对陈昌言的恭敬程度已经能够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