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105章 合作办厂

对于那些没有夺得香水生产权的,同样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张国绅在会上提出,现在唐军的工坊之中有很多机械设备是关乎到民生的,除了金银铜和盐这些必须是官营的以外,其他涉及民生的部分都可以放出来和民间合作开办工厂的。

还邀请各家主事一起去参观工坊,看看对什么感兴趣,是想一起合作开办工厂的。

几乎所有的参会人员,都接受了张国绅的邀请,第二日数百人的参观团队就在张国绅的带领下进入了工坊区,原先这片地方还是兵营和居住区,自从王树亭占领西安之后,就将这一大片全部化成工坊区,各个小路口被封死,主要路口都有士兵把守,完全就是一个城中之城,平时没有普通人可以进到里边去的。

原先住在这里的百姓,愿意进工坊做工的就留下来继续居住,不愿意的就给钱给地迁走,工坊区内各种生活物资都是优先供给,在里边居住的百姓也同样不允许走出工坊区,这里对于西安的百姓们来说是比国公府还要神秘的地方。

规划好了之后,有不少机械设备从延安运来西安,又重新制造了许多,现在的工坊区内已经分出了数十个小厂区,生产各种东西的都有,小到针头线脑、衣服布匹,大到冶炼钢铁、生产火炮的都有,还有专门研究新东西的工坊。

不过因为规模的限制,现在工坊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没有在市面上流通,都被用来装备军队和同蒙古做贸易换银子用了。

这数百人进了工坊区之后,完全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眼睛都不够使了,看着什么东西都是那么陌生那么新鲜。

特别是参观完了火枪和火炮的生产工坊之后,所有人心中都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这唐军取陕西绝对不是偶然,以后统一天下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还有看到那些流水线的生产工艺和速度,那精密的车床的时候,要说不动心那是假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本本,快速的合算着用机器生产和人工生产之间的差距和利润,最后得出的统一结论就是,如果用这些设备生产出来的商品,可以轻松的杀死那些手工作坊,成本价格能低到令人发指!

而自己将成为这最先享受这波红利的人,心情不由的激动起来。

出了工坊区之后,侯宁给他们每人提供了一份可以进行合作的项目名单,并且明确每种工厂最多就选十家进行合作,这些不属于奢侈品,税率和质押土地都可以降低,但是生产出来如何销售到全国各地那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唐军只在辖区内给他们提供便利,其他的一律不管。

就这还能难住那些豪绅大族?即便现在唐军占领了陕西,可是他们和外界的联系一点都没有变少,只要唐军境内不加阻拦,他们有的是办法将商品运到大明境内进行销售。

仅用了几天时间西安府公布出来的合作项目就都被人抢空了,为此西安府总共收获了西安周边各县上万顷的土地,这可把王树亭和内阁大佬们高兴坏了,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关中平原里上好的良田,户部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给田少的百姓们分配土地了。

西安城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厂建设行动,西安城中还有周边各县到处都是平整土地,建设厂房的工地,甚至一度出现了用工紧张的问题,普通的力工都从最开始的一天三十文管一顿饭,剩到了一天五十文两顿饭的地步,就这还不一定能招到人,就更别提那些瓦工木工等技术工种了。

城南的工坊铸造和机械生产工坊里,也是加班加点热火朝天的,一下合作了那么多的工厂,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还好耀州、商州和秦岭山中有不少的铁矿被唐军接收,不然光制造这些设备所需要的铁料都是个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建设,已经有的工厂提前建好了,每天都有人来盯着工坊的设备什么时候来造好,只要造好调试完成就会被立马运走,一起走的还有那些作为技术支持的原先工坊的熟练工人。

最早一批生产出来的商品就是铁制品,比如农具、铁锅、菜刀、勺子、还有针一类的,这些都是直接铸造和锻压就行了,经营这家工厂的商人,经过计算,其成本要比正常铁匠铺生产的便宜一半,产量还提升了几十倍不止。这些产品被迅速的装车装船向着省外运去,并不是他们不想在陕西境内卖,而是官府不让,陕西境内的生意都是留给唐军自己做的。

内阁之所以不允许他们在境内卖,就是想通过这些商人将商品运到全国各地,不仅可以赚回银子粮食,还可以顺便让自己的谍报人员跟随一起过去,摸清楚全国各地的情况。

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临近的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了。

廉价的铁器一经上市就立马占领了当地的市场,老百姓又不傻,能用原先一半的价钱买到比以前质量还要好的物品为啥不要呢。

接着就是布匹,衣服、家具、车辆,凡是百姓生活所需的东西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在了大明的土地上,所卖的东西物美价廉,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开始的时候虽然本地的产品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毕竟量要小一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量越来越大,让那些本地的商家就坐不住了。

开始有人怂恿官府清理这些外来的商品,可是能够从陕西偷偷运送商品出来的豪绅,谁家在大明境内没有人护着,甚至有的保护伞都是能够进出朝堂的人物,这些意见很快就被人压了下去,那些商家没有办法只能开始找人协商,最后商讨出来的结果就是本地的商家也开始从陕西这边的工厂里直接拿货销售,双方商定统一销售价格,无疑又造成了工厂的急速扩张生产。

相比这些靠着走量赚钱的工厂来说,马家和另外四家经营香水生意的商贾是看不上他们这些小生意的,他们要走的是高端路线,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关系,直接将店铺开到了京城、应天、广州、苏杭这样的大城市,出手就是高价拉拢高官和大明勋贵,使得香水很快就风靡了大明上层,就连皇宫之中都采购了不少。

唐军谍报司也通过他们成功的和很多大明官员和勋贵建立了关系,虽然这种关系现在还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打听一些消息是足够了。

杨玉君这一系列的工业和商业动作,很快就给陕西带来了好处,被切断很久的粮食买卖在这些商人的运作下也重新开始进行了,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这些商人每次向外出货,都能从大明境内带回几百或者几千石的粮食,积少成多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还有就是商税的大幅度增长,原先紧靠陕西境内的那点税收,一年下来也有不了几万银子,最主要的钱财来源还是和蒙古的商贸,但是因为蒙古战乱,商贸活动已经停止了一段时间了。

这次的决定几个月的时间就给陕西带来了十数万两的税收,特别是那个香水生意,足足占去了税收的三成还多,要不是原料有限还能够更多。

那五家早都已经决定了,来年开春一定要多种花草,囤够足够的生产原料。

王树亭现在已经乐的找不到北了,每次见到杨玉君都要抱着转上几圈,亲上几口才肯放开,直到有一天杨玉君忽然开始干呕,这才止住了王树亭每天咋咋呼呼的行动,还安排人仔细照料,这让杨玉君感到很是温暖。

这天,王树亭正陪着杨玉君在小院里边遛弯的时候,徐平川抱着一个长长的盒子兴冲冲的走了进来,看到王树亭一脸的喜色:“三哥,哦对了应该叫主上!”说着就行了一个礼“主上!”

“滚一边去,假惺惺的!说吧你来有啥事?”王树亭看着那副表情就顺嘴笑骂道。

“三哥,来给你看个好东西!”说着将盒子递了过来。

“这么快就弄出来了?”杨玉君有些惊讶的问道。

“那可不,也不看看我是谁,宋老头也不是白给的!”徐平川骄傲的说。

“你们俩在打什么哑谜啊?”王树亭有些疑惑的,将盒子放在院里的石桌上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