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93章 后金军攻蒙古

王树亭可没有像大明朝廷那样抠门。

士子们考中任官了,还要自己掏银子置办官府和印信,唐国公府直接给他们先发放了一年的俸禄,并给了三天的假期来安排自己的住处,三天之后到各自分配的地方报到上任。

顾炎武四人从户房出来之后,手里拎着各自一年的俸禄一百多两银子,不由的感叹,现在也吃起了人家的禄米了,自己还算大明朝的人吗?

再说几人信步在西安的大街上游走,年纪最大的陈慧贞说道:“依我看咱们四个选一个距离比较近的地方,四家挨着居住,休沐的时候还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你们觉得如何?”

几人都表示赞同,便一起直奔牙行,在推荐下在城南距离国公府和官衙都不远的地方,选了四间相邻的小院,签订租赁契约,入住了下来。又雇佣了几个书童、侍女和仆役,采买了一些家居用品才返回租赁的小院。

三天时间很快就过,清晨起来收拾利落之后,众人开始了正式在陕西为官的日子,无数怀揣抱负的举子们奔向了各县。

现在大明境内相对还算稳定,山西、河南的匪患基本上都已经清除了,陈奇瑜和洪承畴等率领大明官军将各部起义军都赶到了秦岭、大巴山区,并封锁了各条通道,山西、河南境内虽然还有零星的战斗但已经无关痛痒了,山东叛乱也已经平定,辽东祖大寿凭借着优势火器将后金打了个措手不及,暂时稳定住了辽东防线。

现在就只剩下陕西王贼还在肆虐,根据情报得知王贼正在攻打西北诸地,但是因为王贼占据着潼关和黄河渡口,又有优势火力,暂时朝廷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只能继续积蓄力量、编练新军,崇祯皇帝和大明内阁,接到祖大寿在辽东的大捷报告之后,简直是欣喜若狂,群臣齐上贺表,称此乃为十数年未见之大胜。

崇祯皇帝也是扬眉吐气了,降旨重重嘉奖了祖大寿,同时也更加注重了新式火器,严令兵部和工部多多生产、大力编练新军,准备在两年之内编练出二十万新军,然后再对建虏和王逆动手,同时传令陈奇瑜和洪承畴加紧剿灭山中的流贼,对王逆形成包围之势,待到新军编练完成,一举荡平陕西。

圣旨传到军前,陈奇瑜也及时调整了兵力部署,只在陕西方面布置了少量兵马进行防御,主力全都开赴河南、湖广边界,准备对起义军进行围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一年少了西北地区的拖累,大明朝廷反倒节省出了不少粮食和军费,今年的粮税结束,朝廷财政居然不是赤字了。真是造化弄人。

就在各方都在积蓄力量的时候,草原上却并不平静。

由于在锦州遭到了祖大寿的重创,皇太极压下了各旗主和贝子贝勒的要调大军复仇的想法,反而将目光重新投向了蒙古各部。

亲近和征服蒙古这件事情,其实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和紧挨着东北的蒙古各部,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与蒙古族通婚。努尔哈赤本人娶蒙古族叶赫部首领杨吉磐之女纳喇氏为妻,生了皇太极;又娶蒙古科尔沁部首领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

皇太极娶的蒙古后妃更多。他先后娶了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和莽古思的两个孙女,姑侄三人共嫁一夫。这其中,莽古思的小孙女就是后世的孝庄太后,清顺治帝的生母,康熙的亲祖母。后来皇太极打败蒙古林丹汗后,又把林丹汗的两位妻妾纳为妃嫔。

蒙古的科尔沁部算是最早被后金征服的蒙古部落,万历二十一年和四十一年,科尔沁部曾两次联合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同努尔哈赤作战,两次都战败。从此,科尔沁部觉得再没有能力对抗后金。于是,在后金天命九年也就是大明天启四年,科尔沁部最早归顺了努尔哈赤。

漠南喀尔喀居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后金皇太极天聪二年、即崇祯元年,喀尔喀巴林部不堪察哈尔部欺凌,投归科尔沁部。其后又遭科尔沁部欺凌,色特尔贝勒率众投归后金。

同年,喀尔喀札鲁特部被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击败,擒该部十四贝勒而还,被征服归附。其余各部,均不堪察哈尔部欺凌,先后投归后金,喀尔喀部遂灭。

至此,漠南东部蒙古各部均已归附后金,皇太极开始征讨漠南中部和西部蒙古各部。

察哈尔部是漠南蒙古中部最强的部。该部林丹汗也称胡土克图汗,努尔哈赤和林丹汗都娶叶赫部首领之女为妻,皇太极同林丹汗还算是沾亲带故的。

大明朝廷是想利用林丹汗把漠南蒙古各部都统一起来,然后结为同盟,共同抵御后金。但林丹汗仰仗明朝的支持,对察哈尔内部各部和其他蒙古各部大肆掳掠欺凌,不得人心,内战不断。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就把察哈尔部视为漠南蒙古各部中的头号敌人,先后三次联合漠南蒙古各部征伐察哈尔部林丹汗。第一次,崇祯元年秋,皇太极以盟主身份,统领满、蒙联军西征,大败察哈尔。

第二次,后金天聪六年、崇祯四年四月,皇太极率领已归顺的漠南蒙古各部征讨林丹汗,这次征讨给予了察哈尔部以致命打击,林丹汗率部向西逃往青海,随着林丹汗的西逃,流落在漠南蒙古的各部落无主,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开始各自为战,抵御不住的就开始纷纷投降后金。

正是趁着这个时间,皇太极再次准备西征蒙古,二月开春以后,皇太极便命令其十四弟多尔衮率领一万人再征察哈尔,后金大军顺着蒙古草原开始扫荡。

处在陕西正北方的土默特部正是被征剿的主要对象,只要土默特部归顺那后金就将一统漠南蒙古了。

在大明成华年间,土默特部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重新划分六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拥有百姓十余万人,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勒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

阿勒坦汗的领地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也有部落驻牧。阿勒坦汗强盛之后,与明朝中原地区和平互市,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了漠南地区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小城镇建设。到隆庆五年,被封为“顺义王“。

阿勒坦汗在开发土默川的过程中,还兴建了一批城镇。到了嘉靖三十六年,“起造五塔和八大板升“。嘉靖四十三至四十五年,他又在大板升的基础扩建了大板升城,城内的建筑自“朝殿及寝殿凡七重,东南建仓库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楼五重“。到万历三年工程竣工,明朝赐名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以后,逐渐成为右翼诸部政治、经济、宗教的活动中心。

到了林丹汗统领蒙古诸部时,土默特部因内部纷争激烈而趋分裂,一部分留住大同边外丰州滩一带,一部分东迁辽东地区,故有东、西土默特之称。

此时的东土默特部有二十余万部众,驻牧于蓟县西北的满桃一带,因惧林丹汗势力、早就已经投附了后金皇太极。

西土默特部,就是那日松所在的部族,主要驻牧在归化城一带,人口也有十五六万之多,近几年,因为王树亭和西土默特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牧民通过和那日松的交易,可以换取大量的粮食、食盐、茶叶和铁器等,生活变的日渐好了起来,当然不愿意被后金征服统治。

在多尔衮率领大军大举进攻草原的时候,西土默特部首领僧格急忙组织兵马抵御后金军的进攻,可是草原上的百姓居住的实在是太分散了,多尔衮根本没有给僧格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在优势兵力下,轻松击溃了僧格临时组织起来的数千兵马,并开始对着西土默特部的各个部族大肆屠戮和劫掠。

这里边当然那日松的部落也没有能够幸免,在舍弃了大部分财物之后,那日松带着数千部族才逃脱出后金军的追击,逃跑的队伍中就有王树亭派去常驻蒙古的商贸官员。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几人,当即建议那日松向王树亭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