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86章 朝廷仿制了燧发枪

平阳府被围和河南北路出现义军队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洪承畴的粮道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原本从平阳转运的粮食根本出不了平阳府,从河南陕州、灵宝等地的粮草也不敢轻动,洪承畴在坚持攻击了潼关二十余日后不得已选择了向后撤退,回转解州、运城一带休整、补充。

还有一个义军和王树亭都不知道的原因,就是朝廷的旨意也已经到了洪承畴的军前,朝廷一共发了两道旨意,一是传旨洪承畴暂停对陕西的攻击,集中力量先歼灭山西、河南境内的义军,等待朝廷调集兵马和最新的武器装备,再集中力量攻击陕西贼人。

朝廷发这道旨意主要的原因是,孟志贵携带数十把护乡军的火枪来到了京城之中,面见崇祯皇帝之后,将所见所闻讲述一遍,引起了朝堂上各部官员强烈的好奇和怀疑,怎么可能贼军的火器会比朝廷的还要强。

崇祯皇帝也是不信的,大明的火器一直都是领先邻邦的,怎么可能一个小小的贼寇会有更加犀利的武器,在皇帝和朝臣的怀疑之下,孟志贵在校场亲自演示了一遍,着实让皇帝震惊了一把。

众臣也是惊叹,但当即就有人提出来,如果朝廷也能生产这种火器,甚至改进的更加优良,那什么建虏、什么逆贼还不是手到擒来,孟志贵也表示巡抚大人已经问过工匠了完全可以仿制,才拼死突围带着这些火器来京城。

崇祯皇帝当即命令工部试着仿制这种火枪,大明从来也不缺技术型人才,很快火枪的各项数据都被破解出来,就连枪管内部膛线的制作方法都被解决了,很快火枪就被仿制了出来,经过试射之后,射程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就是射击精度和使用寿命不如之前的那些火枪,造价也不算太高,每把火枪再配上五十发弹药也不到二两银子,这让崇祯皇帝感到很是振奋。

当即下旨从内帑之中拨银五万两,由工部督造两万把新式火枪,生产出来的火器一半交付辽东,另一半交付山西洪承畴。

接到旨意的洪承畴也就当即放弃了继续强攻潼关的想法,只要朝廷新式火器到位,训练出新军,凭借全国之力对付偏居陕西一隅贼寇还难吗?

朝廷的另一道旨意是传给西北各卫的,让他们务必要精诚团结,抵御王逆进攻,坚持到朝廷进兵。这个旨意说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黄河被断等于粮道被断,陕西西部各镇官兵,在没有粮饷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多久,如果是天时好的时候,还能自己自足,可现在是什么情况,靠着单纯的一张圣旨,有多少官兵会听呢?

在洪承畴回兵解州之后,王自用也开始让部众挟持着降州、曲沃、翼城一带的百姓向着中条山进发,路过的时候顺便将沁水和阳城也搜刮一空,大兵才从平阳府撤离。

洪承畴带着修整好的兵马北上救援平阳府的时候,才发觉,晋南平原上很大一片区域都是空无人烟,连条狗都没有了,找到幸存之人寻问才知道,这贼寇裹挟着百姓都往山中去了。

派出一队兵马追击贼寇,剩下的继续北上平阳。

等到了平阳,围城的义军早就都已经撤走了,扑了一个空,不过奇怪的是,总共也没有多长时间,就那些义军就都从山西地界上消失了,几日之后突然都出现在和河南境内,而且行军的方向正是河南西部山区,这让山西众将都意识到了不妙,贼人这是要学陕西王贼,入山发展啊!

可是山西的官兵在没有朝廷调令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河南缴贼是犯忌讳的,只能急报朝廷,于是朝廷擢升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统一指挥几省缴贼事宜。

陈奇瑜到任后,当即征调洪承畴、卢象升、左良玉等带兵入河南,命河南巡抚带领本省卫所兵缠住准备入山的贼人,给围剿起义军争取时间。

王自用很郁闷,各路义军也很郁闷。

这朝廷官兵都是有病吧,放着占据陕西的王树亭这个大敌不去打,非要追着自己这些人不死不休,走的慢的不得不丢下不少辎重和百姓,仓皇的撤进山中。

这一进山双方的实力差距就不那么明显了,山地作战不比平原,平原之上官军有大量的骑兵、火器和充足的后勤支援,但是到了山中就不同了,骑兵没有办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小股骑兵义军还真不怕。

一路走一路追,最终还是有十余万的义军带着二三十万百姓进入了大山之中,陈奇瑜当然不会就这么放弃,命令卢象升驻军房县、竹山;河南巡抚玄默驻扎在卢氏,防止义军再往外流窜。

命令洪承畴率部入山剿贼,洪承畴率部作战十数次,共斩获贼兵首级五六千级,解救百姓数万人,还抓住了起义军首领闯王、翻山虎等人,自身损失也是非常惨重,最后不得已才带着被救的百姓出山,驻扎在商南休整等待下一次的围剿。

转眼时间第一场雪已经落了下来,看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望着茫茫大山,洪承畴的心情反而有些兴奋,他知道现在那些贼寇就在山中活动,这几个月的围剿,山西、河南基本上已经没有贼寇活动的身影了,百姓的生产也在逐步恢复,现在威胁最大的贼寇在陕西,其次那些流贼就在面前的大山之中。

听着身后不远处校场里,噼里啪啦的枪声,洪承畴觉得这就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之前在潼关他的部队吃够了这种火枪的苦头,距离城池两百步敌人就开始射击,还能透甲,很多士兵连城墙跟前都没有冲到就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现在好了,现在他的手下也有了五千火枪兵,虽然还不足以和陕西的贼军抗衡,但是再过上一段时间,朝廷生产出更多的新式火枪,编练出更多的新军,那就是报仇雪恨的机会。

不是说朝廷拨付给洪承畴一万新式火枪吗?这个没法说,半道就被陈奇瑜劫走了一半,现在能有五千支落在洪承畴手中他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洪承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用五千支火枪换了招兵和自己生产这种火枪和弹药的资格。

忍耐!忍耐!忍耐!洪承畴不断的在告诫自己。

辽东锦州城,左都督祖大寿。

也是抚摸着手中的火枪犹如在看绝世美女!

朝廷派人运送来新式的火枪之时,辽东官兵都觉得肯定又是工部的那些家伙在糊弄当兵的,想办法捞钱。

可是谁知试过之后,才知道,竟有如此威力的火器,结实!好使!当即都视若珍宝。

各级将官纷纷跑到祖大寿跟前讨要这种新式的火器。

祖大寿也没有惯着他们,全都给撵了出去。

找来祖克勇,命他从军中挑选善射敢战之士,根据朝廷编制的战法编练新军,每日锦州城中枪声不断,足足训练了一个冬天,火枪打废了将近一半,弹药消耗了数十万发,终于算是编练完成了。

最后终于整编出了一支五千人的火枪新军,再将这些新军配以刀盾兵、护卫骑兵,锦州这不足两万的兵马就形成了一支全新的军事力量。

现在就等着清军来犯了,试一试自己新编练的兵马如何。

机会说来很快就来了。

刚刚开春,皇太极就命代善、莽古尔泰统兵两万进攻锦州城,祖大寿据城而守,先是任由清军火炮射击,待到清军步兵冲到城下之时,再让火枪兵按着操典齐射,连绵不绝的枪声,将清军都打傻了,也顾不上再攻城,齐齐的向后跑去,可是祖大寿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命令士兵延伸射击。

从城墙下到距离城墙两百步的距离,简直城里清军的死亡地带,无数的清军不是死在冲锋的路上,就是死在逃跑的路上,一战杀伤清军五六千人。

这堪称是自萨尔浒战役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了,而取得如此战果,锦州守军仅仅损失了不到千人,看着狼狈退去的清军,城头上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欢呼和呐喊声。

清军的这一次征锦州之战,才刚刚开始就结束了,惨重的损失让满清贵族们都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对于全部兵力只有十余万的满清,这五六千人的损失真的很是肉疼,为了增加兵员,皇太极的目光暂时从大明转向了蒙古各部。

而祖大寿将满清士兵的首级和战报送到北京城的时候,满朝文武也都是欣喜异常,不过也有人是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