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84章 延安事

王树亭在西安有美人作伴,徐平川在延安都快忙死了。

将作坊的武器装备生产要操心,新兵的征召和训练要操心,潼关和黄河前线的粮食要转运,各地的情报要梳理,现在还又加上了夏收要盯着。

徐平川最近巴不得把自己分成八瓣来用,之前王树亭在的时候自己也没有这么忙啊,自从王树亭领兵出征之后,延安三府的大小事情,那些官员们全都报给自己,让他来定夺,尤其是王壮这个莽子,三天两头的来信催促给他运送武器弹药,奶奶的真当老子是百宝箱啊,说变就能变出来,武器弹药不需要时间生产啊。

但是没办法,前线紧张,徐平川只得不断的催促将作坊加班加点,只要生产出来够了一部分就立刻派人转运过去,徐平川也曾经去信让大舅哥返回延安来帮自己的忙,却被他以黄河防线需要有人紧盯着的理由给拒绝了。弄得徐平川郁闷不已,回去对着黄文彩一顿抱怨。

黄文彩却笑着说:“我也觉得大哥做的对啊!他不能回来!”

“狗屁不能回来,他就是想偷懒,现在山西那边的压力全都在潼关那边,他那里有个屁的压力~!”徐平川依旧是满脸的气愤。

“我看你的脑子光是用在别的事情上了!虽然你和三哥是结义兄弟,但是毕竟君臣有别,他现在出征在外,你全权负责后方事务,大权在握,我大哥领兵在吴堡那边现在也手握万余兵马吧,我二哥又在延安为官,他刚走你就把大哥召回来什么意思?”黄文彩一句话惊醒梦中人。

“我去,要不要这么多弯弯绕啊,我觉得三哥不会想那么多!”徐平川还嘴犟着。

“你们以前是没问题,地小人少,现在不同了,现在这么大的地盘,降官又多,他要时刻防备这这些人再有二心,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他进言,难免三哥不会多想,虽然我也觉得三哥会信任你,但是这容易给你们兄弟之间造成隔阂!所以还是小心为妙。”黄文彩给他分析道。

“好吧,算你说的对,我就是政治智商比较低,还是我自己受累吧,哎苦命的人!”徐平川自嘲一声。

“行了,别叹气了,我让人弄了一些好吃的,你多吃一点,晚上我让萍儿去给你捏捏!”

“呦呵,你现在怎么舍得了?之前防我跟防贼似的!”徐平川很是惊讶。

“哼,你们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偷的欺负萍儿的事情,要不是看在我肚子里的孩子,早就饶不了你了!”黄文彩鼓着腮帮子气哼了一声。

“嘿嘿嘿,原来夫人都知道了啊!惭愧惭愧!”徐平川尴尬的说道。

这其实也不怪徐平川,萍儿本就是黄文彩的陪嫁通房丫头,迟早都是徐平川的人,开始的时候徐平川还抹不开面子,到嘴的肉都不敢吃,一直老老实实守着黄文彩,可是到了延安以后,黄文彩又怀孕了,而且身边认识的那些官员将领哪个不是有了好几个小妾了,徐平川小心脏就开始痒痒了。

趁着黄文彩不注意的时候,先是拉拉萍儿的小手,本以为她会跑开,或者去给黄文彩告状,没想到这丫头红着脸一声不吭任由徐平川牵着,这简直就是故意刺激徐平川脆弱的神经啊!没两天就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于是徐平川就经常在书房等地和萍儿偷吃禁果,作为陪嫁丫头,她的心早就拴在徐平川身上了,只是姑爷和小姐一直不提将她收房,她也只能等着,现在姑爷主动了,萍儿自然是千肯万肯的,就是每次都是偷偷摸摸的让她感觉很不好意思。

现在让小姐给点破了,萍儿满脸飞红的说:“小姐!我是自愿的!”

“你啊!就让他欺负你吧,行了今个说开了我就将你提成妾室,以后好好照顾老爷,他要是欺负你你就和我说,咱们一起对付他!”黄文彩笑着说道。

现在黄文彩也开始为以后布局了,作为护乡军的高层,不管是主动纳妾还是有人搞政治联姻,以后徐平川后宅的女人肯定是不会少的,萍儿作为陪嫁丫鬟,天然就是和她在同一条阵线上的,连萍儿以后生的孩子也只能叫自己母亲,叫萍儿只能叫姨娘,现在给萍儿提级,也是为了以后后宅好管理,出身大户人家的她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

不过徐平川就大大咧咧的不管那些了。

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徐平川带兵出征二十几天后,夏收时节就到来了,延安地界上的百姓,都是喜气洋洋,以前看做苦难的大太阳天,现在百姓们巴不得多来上几天,这样就可以趁着晴天赶紧收割、晾晒,将所有粮食收进仓库那时候才能放下心来。

顶着炎炎的烈日,田间地头,徐平川和延安城的一众官员,在麦田里奋力的挥动着镰刀,一束束的麦秸给割下,捆成捆放置在一旁,有人将麦束运送到打谷场。

直起身来,捶了捶酸痛的腰,抹了一把汗水,徐平川长出了一口气,看着还有老长一段的麦田:“哎呦,可累死我了,这啥时候是个头啊!”

旁边延安知府张辇,也停了下来,笑着说道:“徐先生,这可是这些年少有的大丰收啊,你还嫌多,我都嫌太少了呢,要是咱们延安处在平原之上,那今年的收成最少要翻上一番,别的地方的百姓羡慕都羡慕不来呢,我接到统计,现在有不少庆阳那边的百姓都开始向着咱们延安流动,要做麦客了!”

“哦?是吗?这可是个好事,让庆阳的百姓帮着来收麦,既能解决庆阳百姓的部分口粮,也能加快咱们收割的进度,来的得有多少人?要是人多的话得让官府统一管理一下!”徐平川好奇的问。

“初步的统计,入咱们延安地界的已经有五六千人了,过几天估计会更多,庆阳那边没有赶上春种的时候打水井,依旧是干旱严重啊!庆阳知府杜正川和中军将军叶孟至联袂发来关蝶,希望咱们可以接纳一部分百姓入延安劳作,还要借粮!”张辇将他才收到不久的消息告诉徐平川。

“那就给他们回个文,由官府统一组织,来帮助各县收割,咱们延安下边每县接收两千人,也别让百姓们自己出粮,官府从官仓中支出他们的报酬,府城这边接收五千人,这样差不多能解决庆阳两三万人几个月的口粮了,再不够的等夏税收上来,再给他们拨付。”徐平川仔细想了想说道。

庆阳百姓总共也就十几万口,按徐平川的估计能有两三万人出来帮工应该也是极限了,庆阳虽然干旱但是庄稼还是种了的,再加上后期打井队进驻,又补种了一些,庆阳那边也是需要劳力的,只是收割时间会晚一些,今年估计也就是收一季了,只要让庆阳百姓熬过这一两个月就行了。

“行,那我回去就写公函回文,赶紧干吧,不然今天天黑之前这块地可收不完!”张辇催促道。

“得嘞,接着干!”也歇好喝够了水的徐平川再次挥动镰刀。

这样忙碌的场景可不止这一地,在延安处处地方都是收获的景象,多年未见什么收成的百姓们,铆足了劲干,老人孩子跟在后边仔细的捡着地上掉落的麦穗,生怕落下一粒粮食。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会懂得粮食的珍贵。

庆阳方面的动作很快,三天以后,第一批由官府组织的麦客队伍就已经进了延安府,迅速向着延安给他们安排的地方而去,这些留给他们收割的麦田基本上都是原先卫所的屯田和从那些地主士绅手里收上来的田地。

因为延安等地基本的都是没有怎么费太大的力气就占领的,所以在陕西最乱的那几年活下来的地主士绅手里还有不少的田地,王树亭和徐平川为了从这些地主士绅手里获得这些田地,费了不少心思,对于这些地主阶级,在税收方面,除去保留最基本的二十亩的口粮田,其他的都要收归官府,这些士绅当然是不愿意的,徐平川又拿出了和蒙古贸易的名额和工坊的订单,来换取他们手中的田地,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管是不是真心愿意的,反正在护乡军的刀枪面前,大部分的地主士绅都愿意交换了,至于那些死硬不愿意的早就已经消失在了延安的地界上。

秋收还没有结束,徐平川就收到了王树亭要求他前往西安的书信,将各种事宜安排给张辇之后,徐平川启程南下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