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明鹿>第44章 情报工作要搞起来

马德才就是这些被派往陕西中的人其中的一员。

他原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绥德县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过日子,家中有爹娘妻子和一双儿女,也算是幸福家庭,如果是好年景,除了能吃饱饭还能稍微有点点余粮。

可是偏赶上连续几年的旱灾,家中所剩的那些存粮早就消耗一空,他们一家靠着挖野菜、给地主家打零工艰难度日,今年更是没有下过几滴雨,收上来的庄稼还不够全家人吃上两三个月的。

就这样他还在咬牙坚持,每天早出晚归拼命的劳作,只是为了能让家人吃上饭,偏偏天不随人愿,这年月吃不上饭的人太多了,实在是找不到吃食,不得已他家便和同村的人家一起出来逃荒要饭了。

听说山西那边灾情比较轻,他们就跨过黄河直奔山西,山西是好上一些,但是也就仅仅能够人家自己吃上,哪里顾得上这些外乡逃难的人,有时候也会有好心人施舍一些,可是杯水车薪,万幸这里的野菜啥的还是有的,挖回来煮煮还是能吃吊着命呗。

就这么一路走到了永宁,原本想着作为大城应该能有吃的吧,结果就是守城的官兵差役连城都不让他们进,直接就驱赶了出去,不得已他又带着家人北上了,北上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往南走的人太多了。

走到方山县的时候爹娘老子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双双病倒,其实就是饿的,每天寻摸来的那点吃食老两口舍不得吃大半都喂到了两个小的嘴里,不病倒才怪呢。

为了不让爹娘病死,不让老婆孩子饿死,夫妻俩忍痛就想把年仅十岁的大女儿卖掉,换点吃食也给她寻个活路。

就在这时马德才遇到了一个公子,这公子一身火红色的毛皮大氅,身边带着一个长得天仙一样的女子和几个壮汉在街上转悠,马德才知道机会难得,瞬间扑了过去,跪倒到那人跟前不断的磕头:“公子救命啊!救救命吧”

那人先是一愣,并没有躲开活着离去,而是低身询问情况,等马德才将家中情况讲述一遍之后,那公子便让身边的女子去寻来郎中,买来吃食,不仅他和他的家人吃上了饭,周边同样逃荒的人也都有了一口吃食。

最后那公子让人把他带到一家酒楼,公子问他:“如果我能让你的家人都活下来,而且生活的很好,但是我要你的命你愿意给我吗?”

马德才甚至都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回答:“我愿意!只要能让家里人活下来就是让我现在去死我都愿意。”

那公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快他们一家人就被带到了一个大院里,这大院里还住着很多家像他们一样的人,安置好家人后马德才自己又被单独带走。

带到了隔壁一个院子,这里男女都有,马德才之前识得几个字,让他抄了一本书之后,便丢给他一个册子,让他清清楚楚的全都背过,之后又是各种学习,有不同的人来教给他们,学算数,学做生意,学打架,学偷东西、学识别草药,学什么密码等等很多很多。

每天要学的东西都非常多,也可能是因为马德才认字的原因,因为他也看到过那些不识字的每天要学的就少很多,多数时间是在学打架,每天都是鼻青脸肿的。

还有的女人在学描眉画眼,勾引人,那几个女人长得是真好看,一个眼神就能把人的魂勾走,这女人他也有幸尝了尝,原因是那个管事的说一来是对那女人的锻炼,二来是让马德才知道世上的好看女人很多,不要轻易被女色迷倒。反正他现在看到漂亮女人不会觉得那么胆怯了。

两个月的时间,马德才觉得比自己这辈子学的东西都多。

这天有个管事的将他叫到跟前,对他说:“马德才,你也算是学成了,现在有个事情要派给你!”

马德才应了一声静静的听着。

那人接着说:“公子打算派你回陕西,去延安府,到了那里买上一间小院,在花钱谋个官府的差事,延安府发生的大事你要第一时间传回来给公子知道,我会派几个人给你做你的帮手。明白了吗?”

“是,明白了!”

“嗯,这是二百两银子,从这出去领了兵器就带着你的人直接出发吧!你的家人公子会照顾好的,只要你没死在外边总有一天会再见到他们的!”那人又淡淡的说道。

就这样,马德才带着三个人,两男一女出发了。

现在他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延安府的一名班房捕快,这是他花了二十两银子买来的,卖给他差事的人家成年男丁全都死了只剩下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半大小子。

还在城南的地方买了一个小院,带来的两个男人马德才给他们安排的帮闲的差事,女人则被他暂时先养了起来,等到将来能攀上大官的时候再用。

就这样每天点卯,跟着班头处理差事,散班之后就是四处转悠,三天两头请那些差役们吃喝玩乐,没用几天时间就和这些人打成了一片,虽然还只是酒肉朋友,但是却能他们嘴里得到很多消息,这些消息被源源不断的送回了山西。

徐平川可不止派出去了一批人,但凡陕西大一些的城池都被派了人,各种各样的身份,甚至起义军之中也都派了人过去,这些人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官军和起义军交战的时候,面对面厮杀的两个人却都是徐平川派去的人;

正是通过往陕西各地不断的派人,才掌握了陕西的情况,虽然他的情报要比官府的晚上几天,但那都不是事,更何况还有很多秘辛是官府掌握不到的,就是不知道锦衣卫掌握没掌握,但估计是够呛,现在的锦衣卫不比两百年前了。

徐平川在黄家集一边训练派遣人手,一边陪着黄文彩待产,他倒是过多幸福有充足,可是惨了黄文瀚,光安置这些人员的家属就花费了黄文瀚大量的时间和钱粮田产,然后还有派遣这些出去的经费又是一大批,徐平川来了几个月黄文瀚感觉自己家的银子跟流水一样往外流。

万幸现在黄家的主事权黄明喜已经都转交给黄文瀚了,要不说服老头又得耽误不少时间。

之所以愿意这么卖力的帮助徐平川,一方面是徐平川是自己妹夫的原因,更大一部分原因是黄文瀚看好王树亭能做出一番事业了,具体走到哪一步他说不好,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雪中送炭的情谊才是最深重的,现在投资如果以后王树亭真的成事了,那带给黄家的好处是无法估量了。

即便是成功不了,黄家处在背后隐秘处,无非就是损失一些钱财,对家族本事没有太大的影响。

年前的时候,黄文彩成功的给徐平川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做徐祥,寓意吉祥如意,小名就叫做吉祥。抱着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徐平川兴奋异常,当即表示“儿子等着你爹我给你挣下一个大大的家业!”

小吉祥“啊!啊!”的表示回应着。

黄文彩脸上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笑着看着这父子俩。

徐平川现在更加斗志昂扬了,在黄文彩刚刚出了月子,就拿着收集上来的情报,风风火火的跑回了秦家乡。

这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王树亭、徐平川两人在书房里又商议了很久,直到房间点上灯烛才停了下来。

商定出了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策略,首先就是要再次招兵,因为要是朝廷征调地方民团配合官军缴贼,那这五百人可不够,要留出充足的人来守卫老巢,还要能派出兵马配合官军,那最少也要有千人以上的队伍才行,于是决定再招收五百人的护乡队;

其二,加大对蒙古的贸易,不再局限于大同互市,因为现在战乱频发大同互市随时可能会关闭,那就要另辟蹊径重新开发出一条直通蒙古的商路,好在草原那边有那日松接应,到了草原上不至于到处乱撞。

其三,加紧屯粮进度,派出人手从山东、河南、北直隶甚至南直隶那边购粮,在山中开出隐秘山洞储藏这些粮食,粮食是一切的基础,饿着肚子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其四,加紧生产武器装备。

就在王树亭他们加紧准备的时候,陕西起义军和朝廷也都在加紧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