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长安城内还没有那么多的人,偌大的一座城池,若是朝廷要找一个地方来给李复建造体育馆,也不过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

简单的很。

比如说延平门附近,永和坊,常安坊,大片的荒宅废地,收拾出来,就是一大片空地方,加上两坊东边的永平坊和通轨坊。

这是长安城内。

至于长安城外,可选择的地方就更多了,要离着皇宫近一点的话,那就是从芳林门出去,往北,龙首原西,比邻西内苑,那也是个好地方。

“那就让工部的人,在长安城内,给你找个地方。”李世民说道:“我与太上皇一样,也期待着看看以后这正儿八经的马球比赛举办起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盛况。”

主要是国库不用掏钱,内廷不用掏钱。

为啥不做呢?

财帛由大安宫支出,那是太上皇的私库,就算是不花,放在那里,也轮不到内廷插手。

如今太上皇要花钱,雇佣百姓干活,好事啊。

所以,这就没有不准的道理了。

说不定,到时候能让长安城里,更热闹一些。

“好,那臣弟就等着二哥给找地方了,我这就回去让阎家兄弟把图纸先赶出来。”李复说完之后,起身对着李世民行礼,风风火火的就要离开两仪殿。

“你先坐下,稍安勿躁。”李世民连忙拦住:“还有,两件事。”

“啊?哪儿来这么多事儿?”李复疑惑。

“废话,你以为朕想操心这么些事情?但凡你自己争气一些,也就用不着太上皇,还有我和皇后一起操心了。”李世民说道:“既然你去过大安宫,想必太上皇已经跟你说过了吧?你的亲事。”

李复乖乖点头。

“英国公那边的意思,你们俩也只是匆匆一瞥,见过一次,成不成,事情不能勉强,但是大致上,英国公是同意这门亲事的,接下来就得看你小子了。”

“啊?我?”李复指着自己:“我怎么.......”

李世民闭上眼睛,似乎是不想见到眼前如同蠢货一样的李复。

房玄龄善意的笑了笑,拱手说道。

“得恭喜泾阳王,好事将近了啊。”

“是啊是啊。”杜如晦也跟着应声:“英国公的意思,就是让你们年轻人啊,多接触接触,这亲事,英国公夫妇是同意的,殿下若是同意,那便成了。”

李复恍然大悟。

“这样啊。”

就是找机会,见见面,一块吃吃饭,喝喝茶,看看百戏聊聊天;逛逛街,牵牵手,喝喝小酒....

那就需要将人约出来.......

回去研究研究,给英国公府递个帖子,约见一下李韶姑娘。

“那还有一件事呢?”李复好奇问道。

“前几天,孩子们说想要去庄子上。”李世民说道:“说是去年天热的时候也在你庄子上,孩子们现在在宫中,都有些待不住了,你这次回庄子上的时候,正好带上孩子们一起,有陆德明在你那庄子上,孩子们的课业,也不会耽误。”

“行,这没问题。”李复这事儿答应的痛快。

因为这不是什么难题,难的是,他跟李韶之间的事情......

两件事说完之后,李复就先回泾阳王府了,有心想要赶紧回庄子上,可是转念一想李世民提的两件事.......

还是要再长安城住上几天的。

图纸的事情,拖上几天就拖上几天吧.......

回到家里坐在书房里,李复还在想,亲事,双方这就算同意了?

下一步该怎么做?是不是应该找人上门交换名帖提亲什么的?

李复开始在书房里找书。

这事儿,他没什么研究,一点经验都没有啊。

但凡自己不仅仅只会口嗨,上辈子早就结婚了。

去年皇帝颁发诏书,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丧妻达制之后,孀居服纪以除,并须申以婚媾。

实际上这一份诏书是鼓励寡妇再嫁的,但是诏书中也的确是规定了男女成亲的年纪。

一纸诏书,也是想要通过自由开明的妇女政策,提升人口数量,恢复发展与社会生产.......

听说李韶二八年华,也是到了议亲的时候.........

也难怪宫中的三位这般着急,自己再磨叽下去的话,可能好端端的一桩缘分,真就要错过了。

难怪乎当初老白,白居易说,贫为所弃,富时为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母兄未开口,言嫁不须臾。

世家大族,富门少女,十六岁刚过,都不用父兄开口,就有大把的人求娶。

太上皇说的也没错,英国公家但凡放出一点风声来,门槛都能被踩烂了。

在他们看来,自己这算是截胡捡便宜了。

思来想去,李复也想明白了,自己跟英国公的女儿的这桩婚事,宫中是十分满意的。

如今朝堂之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甚至包括魏征,都想要与山东士族攀婚.......

六朝望族仍在,其不与庶族通婚。

权贵结交的仍旧是权贵,权贵的孩子,将来还是权贵。

而这种情况,是皇帝最不想要见到的。

李复终于在书架上扒拉出一本风俗志,坐在椅子上,翻看着。

当看到婚嫁风俗之后,一个忍不住,直接“卧槽”了出来。

感情这年头娶媳妇,是真不容易!

隋时,上承魏晋南北朝,婚姻论财之余风,这股风,估摸着也是刮到了现在。

唐承隋朝,如今是唐初,风气与前隋,那都是大差不差的。

财婚,怎么个意思呢?就是流行以收取大量钱财来作为男婚女嫁条件的风俗。

再往后翻,再风俗志内也见到了什么“女适他族,必多求聘才”,“事须求贷,便托假故,远投亲知,涉历江淮,自秋及夏,,贷得钱百万完婚”。

李复无奈苦笑。

高聘礼,这还真是“自古以来”。

不过,这也是高门大户之间的通婚,寻常小老百姓家,必定不是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