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总裁豪门>四合院:过继一大爷,我选择躺平>第128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贾东旭黑了脸,冲秦淮茹发脾气嚷嚷道,“秦淮茹,你可别忘了,你嫁到贾家来,就是我们贾家的人。

现在可倒好, 一心就只顾娘家人,我们这一大家子的死活你是完全不在乎。”

“没钱日子过不下去就不是火坑了么?

你就忍心把咱家仁孩子往火坑里推?”

“再说了,让秦京茹去找人求个情而已,还是为她自己找工作的事,怎么就是把她推到火坑了?

她这么大人,李怀德要真提了什么不合理的要求,自己不会拒绝?你搁这儿替她委屈什么?”

这一通连珠炮似的发言把秦淮茹怼得无话可说。

但她仍然狠不下心,去做再次伤害秦京茹的决定。

贾东旭说的是没错,她是可以拒绝李怀德。

但是秦京茹才一个刚成年的姑娘,哪里是李怀德这种老狐狸的对手。

到时候估计会被他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只是自己这边,贾家的全部重担都压在自己一个弱女子身上,也的确快要承受不住了。

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外力相助。

秦淮茹只觉得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贾张氏刚才听完贾东旭的解释后,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只要不是让自己儿媳妇去找李怀德求情就行。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免去自家惹得一身骚,也能顺利让秦京茹找到工作。

一点损失也没有,还把事办成了,为啥不干?

于是也站出来给贾东旭帮腔说话,“是啊,万一秦京茹自个儿愿意呢?你凭啥擅自替她做决定。

李怀德人品虽然不行,但他好歹是个副厂长。

只要能傍上他,将来秦京茹要什么没有?”

贾张氏早看出来了,秦京茹就是一个物质的女人。

挑对象也是先看家里条件。

之前她都能答应傻柱,还不是因为傻柱那时候回了厨房,秦京茹看中他待遇不错。

毕竟傻子都能看出来,她并不是真对傻柱这个人有意思。

那可不就是图人家能给她提供的物质条件么。

没准儿知道能抱上副厂长的大腿后,她自己也会尽力往上靠。

秦淮茹还是过不去心里这道坎。贾张氏见她还在犹豫不决,继续做她的思想工作。

“你多想想棒梗,想想小当,再说这又多了个刚满月的槐花,他们都还小,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咱们就是再节衣缩食,只靠你那丁点儿工资,够养活他们吗?”

秦淮茹有些心烦意乱,又扛不住贾东旭和婆婆两个人轮番在耳边絮叨,最终只好妥协。

“我去给她引荐一下也成,不过现在厂里放年假,这事怎么着也得等到年后上班了再说。”

见秦淮茹终于答应,贾张氏和贾东旭脸上难得有了笑容。

.....

小年一过,四九城的年味也更浓了。

郝向阳在隔壁院子埋头苦干了一个星期。

总算在年前把送给大领导的家具赶制出来了。

腊月二十九一早,郝向阳便着人把家具送了过去。

看到成品,大领导和领导夫人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一整套古典家具有书案桌,有屏风,有组合沙发,搭配在一起,看起来端庄稳重。

大领导围着看了一圈,发现这些家具上的木雕工艺更是一绝。

也比市面上那些家具更有内涵,颇有些明清山水画的风味。

大领导本人虽然不会做木工活,但是他博览群书,对这些木匠工艺也有涉猎。

能够看出其中窍门。

本身这套家具的木工工艺就已经极为高超,而它的艺术价值更是远超其作为家具本身的实用价值。

没点文化素养,还真做不出这种具有高艺术价值的家具。

之前他们对郝向阳的手艺还抱持着怀疑态度,现在算是服了。

饶是见过不少世面的大领导,对这套家具也是赞叹有加。

“向阳啊,你这木工手艺在哪学的,以前也没见你提起过啊?”

大领导对郝向阳的手艺还真有些意外。

让他当医生白瞎了这身木匠活,让他去当木匠,又可惜了这身活死人的医术。

大领导忍不住在心里暗叹。

出身农村,在那样低微和贫困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这种人才。

就这些还只是他展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却见郝向阳谦虚道:“不敢当,您过奖了,木匠活我确实没学过,就是照着其他家具瞎琢磨的。”

领导夫人却在为之前烧掉的那些家具感到可惜。

“这么好的家具就那么被人放火烧了,好在补救回来了,不然实在太可惜了!”

大领导他们也听黄局长汇报过案情,知道事情始末。

能胁迫小孩干出这种事,那老人做事也太不分轻重了。

这批家具堪称艺术品,差点就毁在这样无知的人手中,想想就有些气不过。

郝向阳笑笑说:“好在事情都过去了,做这些家具也要不了多长时间,只要你们喜欢就行。”

大领导知道,像这样一套上等的家具,在市场上最少要卖两百块钱以上。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估算的话,更是价值不菲。

这些繁复的雕刻纹路,既细致又精巧,可以想象郝向阳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巧思在其中。

自己不能白收这么贵重的大礼。

干是对夫人耳语道:“你去屋里把我储蓄盒里的钱拿来。咱不能白要郝向阳的东西。”

领导夫人听后点了点头,很快便去屋内取了钱出来交给大领导。

大领导把这笔钱递给郝向阳、笑呵呵地对他说:“向阳啊、你做这些家具花费了不少心血、我们不能白拿。

这里正好是二百五、你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们拿着也不安心。”

郝向阳不肯接、推辞道:“既然说了是我的心意,又怎么能收您的钱呢?

这钱我不能收。”

大领导见郝向阳不愿意收钱.故意板起脸.严肃道:“你要真一分不收的话,这家具你还是带回去吧,平白无故的,我收不了这么大的礼。”

见大领导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也不好再拒绝。

“好好好、那咱们各退一步。我收个成本钱就好、毕竟打造这些家具.也没费多少功夫.再说 了您这段时间对我也没少关照,做这些都是应该的,我做这些可不是为了从您这儿赚钱,您要非得给那也太见外了。”

两人又拉扯了一会儿。

最终郝向阳只收了木材和其他材料五十块成本费。

其他说什么也不收。

大领导没办法,只能承下他的情。

等把这些家具全都放置好后、郝向阳又给大领导检查了一遍身体。

“您最近疼痛的症状应该比之前减轻了不少吧,那副中药您继续服用下去,约莫再过三五个月,身子骨就能恢复七八成了,到那时、我再给您稍微调整下药方、效果更好。”

大领导笑着点头,“是啊,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频繁出现刺痛的症状了,腰部活动起来也比之前轻松多了。”

确认没什么问题后,郝向阳就准备离开了。

刚开口告辞,转身要走时却被大领导叫住,“诶,向阳你等等,我有个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郝向阳疑惑道:“什么事,您说。”

大领导沉默了一会儿,询问道:“你有没有从政的想法?”

这个问题让郝向阳一愣。

要是在其他时间节点上,有大领导的帮衬,再有系统财力帮助,从政对自己来说,也不失为 一条坦途。

不过现阶段郝向阳自然不会淌这趟浑水。

毕竟他也清楚,再有几年,时代车轮撵过来,连大领导都自身难保,更别说他了。

想到这,郝向阳笑着婉拒道:“这个还真没有,我一没学历,二没经验,也自知政治水平有限,还是不去给您丢脸了。”

说完他便道别离开了。

大领导却觉得有些可惜,感叹政坛少了棵好苗子。

其实让郝向阳从政的念头之前就有了。

他的底细大领导也清楚。

来四九城两个月,就已经跟杨厂长关系莫逆,再有之前警局黄局长对郝向阳的赞许,以及这段时间的待人接物,大领导感觉郝向阳为人处世这一块确实没得说,就算是在官场,也能游刃有余。

不过郝向阳没兴趣,大领导也没坚持,毕竟政坛水太深,也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

很快到了大年三十。

易中海领着郝向阳和一大妈赶早去了趟北新桥市场的水产区。

虽然也可以在酒楼吃饭,不用忙活,但总归没有年味。

三人商量后,还是决定自己下厨。

四九城百姓过年,这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海鲜产品,尤其是带鱼。

这类咸水鱼生活在六七十米的深海底,人工没办法养殖。

所以即便是郝向阳钓鱼技术超群,没有那个环境条件,他也钓不到带鱼。

四九城市面上的宽带鱼基本都是黄海和渤海捕捞上来的,民众都喜欢吃这类水产品。

尤其是年前这段时间,要是来晚了,连鱼的影子都见不着。

易中海和一大妈馋这口,这才赶早过来蹲点抢购。

以前四九城百姓看不上带鱼,跟八分钱一斤的螃蟹一样,压根没人买……

只是随着粮食越来越紧张,鱼虾供不应求,饭店也开始推销一些以前无人问津的食材。

没办法,只能试着吃一吃。

结果真香!

嫩滑的鱼肉,又没什么刺,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了。

很快便受到大众的喜爱,带鱼的价格也一路疯涨。

从最初的一毛八一斤,涨到现在最高五毛七一斤的无头带鱼。

当然,市面上最紧俏的,是四毛八的宽带鱼。

逢年过节那是饭桌上必有的菜。

所以这类水产品也是最畅销的一种年货了。

三人一起采购完水产品,又去了趟农贸市场,等买够了大年三十要用的食材, 一家人提着大 包小包往家赶。

“哟,一大爷,买这么多吃的?”

在巷子里见着熟人,对方上来打了声招呼。

易中海也笑着打了声招呼。

“是啊,过年多备点。”

只是没走几步,又撞见贾张氏和秦淮茹一家。

易中海收起脸上的笑意,正准备离开,贾张氏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呸,吃那么多也不怕噎死!”

贾张氏看着几人手上提的篮子,鸡鸭鱼肉那是样样齐全。

觉得是拿自己赔的钱买的,又忍不住吐槽。

自打赔了那二百五十块钱,她一见到郝向阳就来气。

每次都阴阳怪气地说话,就想给他添堵。

易中海本就看不惯贾张氏的作风,眼下听见这话,更是没有好脸色。

刚准备站出来,却被一大妈拉了回来,压低声音说道:“随她去吧,大过年的,咱别跟她一般见识。”

易中海点了点头,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没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人影响心情。

郝向阳则面无表情地看了眼贾张氏,跟着易中海、一大妈快步离开了。

贾张氏不满郝向阳对自己的态度,“有什么好嘚瑟的,坏事做尽看你以后会不会遭报应!”

听见这话,秦淮茹皱了皱眉,赶紧制止道:“妈,大过年的这些不吉利的话您就别说了,时间不早了,再不去市场连白菜都买不到!”

说完,便先走一步离开了。

贾张氏念叨了几句,也跟了上去。

“向阳,你想什么呢?”

几人刚到家,见郝向阳坐在炭盆前不说话,易中海以为他在为刚才遇到贾张氏的事烦心。

“没啥,想着明天先去哪儿拜年。”

郝向阳心里盘算着,明儿要走访的人还真不少,大领导,杨厂长,娄董事、黄局长、陈队 长、周副厂长……

拜年是习俗,这礼物肯定少不了。

送长辈讲究味道可口,送亲戚讲究经济实惠,送领导讲究有里有面儿,送朋友讲究吉利喜 庆。

门道,琐事多的很。

别人期待过年,都指望能吃顿好的。

易中海一家平日里吃的比普通人过年还好,对他们来说,也就那点年味值得说道。

中午随便吃点,晚上这顿团圆饭才是主调。

四合院大多住户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过平日里省吃俭用,到了大年三十这天饭桌上也会有荤腥。

夜幕逐渐笼罩整个四九城。

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火,除夕之夜,守岁围炉。

郝向阳和易中海已经围坐在桌边,等着桌上的菜上齐。

“最后一道,清蒸桂鱼!”

一大妈从厨房端来热气腾腾的鸡汤。

寒冬腊月,喝上一口暖暖的汤汁,心里别提有多舒坦。

“不急,等我点了爆竹再动筷子。”

易中海从里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爆竹。

碎红满地,灿若云锦,辞旧迎新,称作“满堂红”!

除夕夜十二点即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

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梆敲更,炮响连天,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

年轻人还好,老辈特别在意这些习俗。

无关迷信,只求一个好念想,为来年图个好彩头。

很快,院里便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整个四九城好像活过来了一样。

大家都在用鞭炮迎接新年,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把夜空映得五彩缤纷。

估计这年代的人做梦也想不到,在若干年后,这样的场景会永远成为过去式。

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对生活的怨念再大,这会儿脸上都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屋外银装素裹大雪纷飞,而屋内气氛温馨又和睦,热气腾腾的饭菜,熏得几人红光满面的。 郝向阳这一家倒是年味十足,四合院其他人就没那么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