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知否!从大娘子的妈宝男开始崛起>第116章 又是一年,好正月

汴京,集英巷,盛家,三哥哥盛长枫这些日子,与三嫂嫂余嫣然那是如胶似漆,除了晨昏定省,二人几乎都不出枫嫣小筑。

二嫂嫂海朝云,善解人意,美其名曰,自己的儿子铨哥儿,得天天带着弟弟镱哥儿玩儿,干脆,让小哥儿俩,都住在望云轩,至于三哥哥盛长枫屋里,是否添置通房妾室,谁也没去问。

燕云十六州和白达番归化一事,论功行赏还在朝堂得谈论之中,没有大肆封赏,都是君臣单独见面,目前,没有人再去翻濮义之争老黄历了,至少得冷一阵子。

吏部,户部甄选合适的官员,兵部和枢密院选派合适的武将,礼部和宗正寺在准备皇帝祭天事宜,工部派人去北境修建新的府衙和仓储仓库,军营兵站,关隘军司,总之,定下一项,就得赶紧着手去办。

四姐夫桓王殿下赵英策,赶在过年的前一天,回到汴京,至于原皇城司指挥使,赵宗元早就出发了,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名头很响,手下配备的官员人手也充足,他有什么不高兴的,虽路途遥远,北境苦寒,但他心里,都乐开了花了。

二哥哥盛长柏和五姐夫元季常二人,是腊月二十八回京的,江南一行,一切顺利,盐务整饬,有地方官配合,水灾赈灾,防汛提前修缮。

至于流寇匪患嘛,元季常出了一份招安状,说,大宋燕云十六州收复,招安人等,可去北地发展,北境司和北境经略府,目前在招收流民,只要去了,就有大片土地,可以耕种,北地春耕比江南晚,但有贡米可种。

另外边境榷场,缺大把的人手,先到先得,如接受招安者,地方府衙,直接给你送过去,可与各地牢城营一道,如何去选,看着办吧。

据说,极为顺利,甚至许多行商客商,都追着牢城营的衙役们一路,直奔边境而去。

盛长林正式成为,皇城司指挥使,勋官上护军,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寄禄官校检兵部侍郎,都顶格升迁,匹配爵位,本来官家,想给他升爵位的,但盛长林拒绝了。

他的原话是,“官家,臣,喜欢锦南侯这个爵位,有生之年,能封个国公即可,不过臣预定‘卫国公’这个爵位,官家莫要封给他人呦,臣生母姓卫,只要官家答应,臣定为大宋江山社稷,竭尽所能。”

据说,官家很是欣喜,虽太祖皇帝赵匡胤曾言,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封王,但这功劳,细论起来,多方配合,定计是盛长林首功,有了他打底,其他人的封赏,按这个来呗,勋官,文散官,寄禄官,都按各自爵位,顶格来升迁。

老耿,小段二位将军,封爵县侯,李天狼和陈熊,封伯爵,本来,顾廷烨也要被官家升爵位,但顾廷烨这厮说,还是郡侯好,否则,真要自己小舅子盛长林每次见到,给自己行礼,说不定,他会如何磨人呢,官家一听,很是开心。

但此次,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封赏,是桓王殿下赵英策,加封“开封府尹”,这是定储的信号。

年前送礼,过年热闹,各家各府宴请,都因今年这个冬天,收复华夏故土,而格外欣喜。

忙碌的盛老爹盛纮,如今更是春风得意,支度司正使,勋官,文散官,寄禄官,都乘儿子女婿的这趟功劳的东风,也按顶格定的。

他自己都说,三品荣休恐怕挡不住了,估计得二品荣休喽,总之,胡须飞扬,大酒窝深陷,必须得有。

唯一一个,三哥哥盛长枫的各项官职都升迁了,但却没有爵位,三嫂嫂余嫣然,还担心了好一阵儿,可三哥哥盛长枫,悄悄告诉她,这是官家和小七的约定,如今即使给爵位,最多就是伯爵。

可如若,桓王殿下赵英策,将来登基为帝,四姐姐盛墨兰,母仪天下之时,给个县侯?还不如现在,积攒一番功劳,日后政绩斐然,起码能给个郡侯,到时候,连三嫂嫂余嫣然的诰命夫人,都跟着水涨船高呢。

这话让三嫂嫂余嫣然,安心不少,尤其是正月初十得那一天,她好像对茱萸鱼汤,有着特别的好胃口,但紧接着,她就又厌恶不已,有干呕迹象,盛长林嘿嘿笑道:“恭喜三哥哥和三嫂嫂啦,今年秋天,咱们盛家可能又多添一口人喽!”

又是一年元宵灯会,二嫂嫂海朝云和三嫂嫂余嫣然戏称,上次就是这样,她们不能去看灯会,不过今年不能去的人更多,四姐姐盛墨兰,六姐姐盛明兰,淑兰姐姐和品兰姐姐都如此,张桂芬问,这里有什么说法吗?

盛长林哈哈大笑道:“那一年,家中二位嫂嫂有了身孕,不能去看元宵灯会,只有家中姐姐们去了,目前看来,我只好单约,大姐姐和五姐姐去了。”

但盛长林只是说说而已,他提前定了花灯,干脆全家在小梅园吃顿宴席,盛家两房,欢聚一堂,盛家姐妹们,还一同说起,当年在宥阳老家时,那次是中秋,也是一起玩儿花灯来着,今年过年,气氛更加好,人多热闹。

皇城角楼,皇帝陛下赵宗全和皇后娘娘沈从英,居高临下,看着汴京城的夜景,夫妻二人,感慨万千,皇后娘娘沈从英用眼神儿,递给身边的内官,内官将一众宫人遣远。

她微笑道:“陛下,此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功劳,朝野上下,颇有微词,说是,陛下未按太祖皇帝之言,一切都以那锦南侯的封赏为准,这是不是有些,有些苛待臣子了?”

皇帝陛下赵宗全背着手,眼睛微眯,用眼角瞥了皇后娘娘沈从英一下,之后他冷冷的说道:“勋官,文散官,寄禄官,不是我大宋官职?

难道,一定得加封爵位?锦南侯年纪尚小,日后加官进爵,定不会少,况且,朕不是封出四个爵位了吗?

老耿将军,小段将军,都是我们从禹州带出来的,此次战功卓着。

李天狼和陈熊二位将军,虽现在对外,只能说是归化之将,但朕给了他们爵位,为我大宋永镇北疆,有何不可?

宁远侯顾廷烨,官职原本就是高爵低配了,其他勋官一加封,更是显得他,在朝堂有不俗的地位。还是皇后觉得,沈国舅的爵位,应当要提上一提?可是你心中所想?

哼,朕登基以来,本就应该只给他封个伯爵,加之他有武勋,最多只是县侯罢了,可朕已然给他封了郡侯,现在只提升其他官职,还不够?你当他的威北将军,是白做的吗?

再者说,本该升迁郡公的顾廷烨,没升迁,本该做国公的盛长林,也没升迁,唯独沈国舅升迁?

你是怕他,不被朝堂诸公,弹劾攻讦吗?需知,锋芒太露,不是什么好事,话说回来,沈家如今的地位,已经够高的了,皇后,你是真心疼你这个弟弟吗?还是想给他惹麻烦呀?”

皇帝陛下赵宗全,一甩袖子,连万家灯火,都没心情去看了,好好的节日气氛,被沈皇后给败了兴致。

皇后娘娘沈从英,现在只是不明白,桓王殿下赵英策,虽加封开封府尹,几乎储君板上钉钉,但这个儿子,似乎更亲近盛家这个岳家,有这样的后党外戚,沈家的地位,夹在曹家和盛家之间,也许用不了多久,盛家定会压沈家一头。

她最怕的就是,万一官家……她做了太后,还真未必能压得住未来的皇后。到时候,朝堂,后宫,一定会掀起新的纷争,官员百姓的后宅,婆媳尚且有争斗呢,更何况后宫呢。

也许这就是命,同样是太后大娘娘曹丹姝当年收的义女,虽现如今,沈从英虽母仪天下,但真的比平宁郡主的来得风光吗?不见得,而这些话,她一时间,不知该说给谁听。

沈从英曾经,去过懿安殿,面见太后大娘娘曹丹姝,结果人家现如今,一口一个的,夸赞自己弟弟太国舅的宝贝徒弟,锦南侯盛长林。还说起,先帝在位时,就说此子良善,且眼光独到。

如今,这不把燕云十六州,给谋回来了吗?还外加一个半军司,和白达番,一雪高粱河之战的前耻,这样的臣子,你还嫌他挡了别人的升迁之道?他都不入朝班,能挡着谁?

最后太后大娘娘曹丹姝,另辟蹊径,说实在不行,就给这盛家小七郎,修一座道观吧,他不是自称“玉面狐狸灵宝小真君”嘛,就让陛下封给他呗,或者北方那么多的山,封给他一座,又有何妨?

可这些,都不是皇后娘娘沈从英想要的答案,她知道,这不是太后大娘娘曹丹姝和皇帝陛下赵宗全,这“母子”俩装傻,是真的不能太急切的论功行赏,否则,日后真的会有,封无可封的那一天,到时候,哪位赵官家敢擅自开,封“异姓王”的先河啊?

正月二十,朝廷收到新的捷报,辽国乌古敌烈统军司,全境归化大宋,李天狼和陈熊这两位将军,美其名曰,有了大宋爵位,得为皇帝陛下赵宗全,送一份新年贺礼,就当是臣子孝敬的。

至此,以熊狼关为界,北望以东,再无契丹人统辖的土地,辽国眼看,被锦州,白达番,燕云十六州,安北都护府和陇右都护府给圈住了,只能向北,或更西北的方向龟缩,且得绕开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这个是非之地,否则,大宋西北路藩军,定不会善罢甘休。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不断照会大宋北地使馆,这次不是问责了,是想全面和谈,起码得先知道,大宋是想灭我辽国,还是想要土地子民?总得给个说法吧?

一句锦州二将,非大宋将领,乃归化将领,但这也,太肆无忌惮了吧?那些室韦和靺鞨的异族,就不是异族了?大宋几乎将姓完颜的异族,诛杀干净,难道还想将姓耶律的和姓萧的契丹人都统统赶走?

今年更北方的地界,寒冬更加严酷,辽国北院契丹贵族的大牧场,牛羊马匹,不能再往北了,否则,真的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辽国目前所有的粮草储备,只能将打将的,供养牲畜,开战即亡国,已经推演过好几遍了。

更何况,今年开春,看这天气,一定会倒春寒,但大宋南方的漕运陆运,已经将边疆所需之物,都源源不断的运到,各处关隘军司,新归化土地的各州府的知府衙门,巡抚衙门,两个都护府,根本就没过年好吧。

真不知道,北境经略府的经略相公,与那位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到底抽什么邪风,还有那个姓郑都统制,白达番征兵?你怎么想的?过年不得吃好喝好的吗?借这个由头征兵?你要做甚?

那个姓齐的经略相公,屁事不管,征牢城营的人马,修建军营兵站,听说这位,以前在大宋是负责盐务的,且做过一任工部侍中,可算是找到,自己可为的政绩了。

那位赵官家的皇室宗亲,做了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一副要“拥兵自重”的样子,身边集结了,近五万禁军和边军的精锐之师,驻守新的两国边境还不算,总是往北修筑连堡,小城寨,你要做甚?

问,就是边境榷场需要,可这哪里像是两国贸易所需?骗傻子呢?你当辽国契丹人都是痴儿不成?

有“知情者”透露,这几位,没有被大宋赵官家召回汴京述职,且有临近年根儿,被指派过来的,兴许是,心里不痛快?

所以?所以,给点好处?得了,按北地使馆和北境司当初,加塞贸易订单那么弄吧,黄白之物?北地特产?送点试试呗!

据说,北境司,北境经略府,安北都护府,都建立了新的台帐,只要辽国送来的东西,按老规矩办,这回齐国公也参与进来了,他欣喜若狂,不是他喜爱这些好处,是觉得自己成了官家心腹。

对以后的仕途,家族荣耀,有莫大的前程,他曾言,“我儿元若,若知晓我这个老父亲如此,也会理解我的,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简在帝心,大有可为,哈哈……”

二月二,龙抬头,张桂芬顺利生产,产下一子,小名锟哥儿,盛家人欣喜若狂。盛家本家,锦南侯府,未来的盛家七房,世代簪缨已成。

之后的五日,大宋朝堂,开始新的一轮,外放官员召回中枢,两次科考的进士,不断外放,一番轮转,王老太师家,即将进京,已然在路上了。

英国公张老将军,接到一份任务,所有大宋各地厢军,和多年淘汰下来的禁军,在汴京西郊大营整训,之后发往北境。

国舅沈从兴,老耿将军,小段将军,顾廷烨都要从旁协助,连元季常和盛长林,都被叫了过去,往这些整训的军方里,加入密阁密谈和皇城司勾当的人马,是官家指定的,北控边军,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可徐徐图之。

――

回马枪:

许多年以后,这批厢军禁军中,组成了一部分,游骑兵,北方圈地,眼望之处,皆为宋土,据说,领头的是一员姓韩的小将,还听说,他夫人,极其美丽,且通晓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