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93章 登山

这一日下来,黎敬浩上半程还行,等到下半程真的觉得累了,如今只觉得腿肚子发软,脚底火辣辣的。

赶忙把他扶到山脚下歇会,李宁定比他好不少,之前在家可没少干农活。

李宁安晓得这需要个适应的过程,想到自己上辈子锦衣玉食地活了几十年,虽然羡慕过那些“背包客”、“驴友”,先前做过几次远行的准备,可总是因为各式各样原因未能成行。

如今这次经历,也算偿了上辈子的心愿。

他的心里是极其愿意的,与精神上的疲惫相比,仅仅只是肉体上的疲惫,对他来讲还真算不得什么。

这辈子还有一定的运动,黎敬浩看这样子怕是走不动了,毕竟他是真的锦衣玉食。

太阳山在山地和平原交界地带,所有太阳山并不是很高,按照李宁安目测大约有五百余米,相较于其他名山千米之高。

只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山叫这个名字,毕竟高不可揽日。

太阳山虽不高,但上头却有一座很灵验的寺庙叫普光寺,寺庙修建的并不显得富丽堂皇。

不过后山的断崖石刻十分有名,常有文人游历于此留下诗赋的。

作为读书人,李宁安为家乡的这处名胜感到骄傲。

韩启显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眼看黎敬浩有些体力不支,他特意避开大路寻了处别人踩实的小路。

小土路满是岁月的痕迹,坑坑洼洼的起伏不断,路旁多是松树,看来是山上僧人栽的。

树木间夹杂着一些野花野草,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黎敬浩婉拒了几人要扶他上山的意思,自己一步一步慢慢走着,他还丢不起这个人。

韩启见状同样放缓了脚步,边走边说道:“这普光寺已有百年历史,前朝的时候一样有文人骚客前来拜访,只可惜这些年有些败落了,战乱的时候,寺庙典籍、石像毁损严重。”

李宁安听了,开口问道:“韩兄,这普光寺跟天门山寺相比如何?”

天门山寺是湖广南部十分灵验的寺庙,香火十分旺盛。

许氏当年倒是去过,李宁安常常听她说起这云雾缭绕天门山寺,因此印象深刻。

韩启摇头笑道:“难以比较,天门山与此处景色大不相同,各有特点,一会儿上山你们大概就知道了。”

赵琪看着山峰高度,撇了撇嘴,小声对李宁安说道:“这里的山这么矮,我不一会就爬上去了。”

李宁安失声笑道,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眼见不一定为实,山在眼前,路却在脚下,走走便知道了。”

韩启一听大笑起来,指着赵琪说道:“先前还说你千里之行了不起,可不要小看爬山,抬腿上山与走路不同,不过咱们正好走慢些,借此赏赏山上的景色。”

黎敬浩奇怪的看向他,这里不都是松树和一些杂草吗!夏日将至,恐怕漫山遍野都会有杂草蚊虫。

见韩启低笑不语,愣是不告诉他们仨,几人只得闷着头往上走。

李宁安不禁有些好奇了,忍不住问道:“韩兄,此山景色真有你说的奇特艳丽。”

韩启只是笑,卖了个关子说道:“等到了山上,你看了自然就知晓了。”

李宁安只好咽下了疑问,哪知道这时候后面有个小和尚挑着水上山。

黎敬浩凑上前去问道:“小师傅,这太阳山可有啥好看奇特的风景吗?”

那小和尚一听,颠了下扁担,颔首道:“小僧所言非施主眼见,口中言语不足以描绘山色万一。”

说完就径直担着水绕过几人走了,健步如飞。

黎敬浩小腿直抽抽,瞧着几步就没了身影的小和尚,叹了口气。

李宁安看着小和尚上山,只觉得这寺庙灵不灵无人知道,但寺庙里头的和尚倒是挺有意思的,说话有些道理。

太阳山究竟有多少级台阶,李宁安没细数,不过他已经开始气喘。

虽然带着个没有啥锻炼痕迹的黎敬浩爬的慢些,但这山也很快就爬完了。

寺庙前的小路上去有一个亭子,亭子往前一点是普光寺的院墙,再往里边就是后院和后山了。

韩启没急着招呼几人进寺庙,反倒是带着五人站在亭子里头往下看,此处没有高树挡住视线,底下就是峭壁。

遥遥的能看见整个常德府城,静立山巅,眺望城池。

远处城墙横亘,雄伟壮丽。

赵琪长舒一口气,“城内烟火升腾,山上清风拂面,犹如一幅画卷。”

“呵,还以为你要吟诗呢!就这。”

黎敬浩还没缓过劲,微喘着气嗤笑道。

看他气喘得样,赵琪不与他一般见识。

李宁定看了看前头的寺庙,眼中难以掩饰的失望。

显然,这穷酸相的寺院与他想的不符合。

往山下一看,倒是惊讶的感叹了一声:“原来常德府这么小啊!”

李宁安看着倒是觉得这普光寺庙古朴雅典的很,算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看啥都带着几分新奇,、尤其是对这些古建筑。

前世的景点说是古代建筑,不过大多都是修缮过的,显得并不是很真实。

他往下看了看,试图找出府学的位置来。

韩启兴致来了,吟了一诗,忽然转身问道:“现在可还此山无景。”

黎敬浩看了一眼山下,咽了口唾沫,咳嗽了一声,说道:“这太阳山果然名不虚传,只是我还是不知为何称为太阳。”

韩启点了点头,见众人看他,说道:“,其实很简单,太阳山的得名,是因为该山盛产太阳草。

该草又名黄精,通俗的名字叫野生姜,又名黄芝、菟竹、鹿竹、救穷草。

根茎如嫩姜,是一味中药。道家认为这种草得坤土之精粹,故名黄精,久服,可以延年益寿。

此山产此草便得此名。”

几人面面相觑,本以为有啥特殊含义,就这。

韩启想了想,回答道:“《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就说: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多寿,意甚信之。

于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太阳草便由只是沾上了灵气的传说,逐渐传为阳山之神。”

听见这话,李宁安的眼中倒是出现了几分惊讶。

那么此山得此名算是实至名归,不过他想的是既然山中有黄精,自己是否可以采摘一些。

李宁安挠了挠头,问道:“韩兄,可知黄精哪里可以寻些。”

赵琪和黎敬浩也来了精神,这黄精可是好东西,可遇不可求。

韩启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我不仅知道哪里有,还知道那里想采多少就采摘多少。”

三人眼前一亮,直直的看着韩启。

“梦里啥都有。”韩启拿起竹筒饮了口水。

“啊!韩兄莫不是拿我们几个寻乐子。”

韩启倒是笑着说道:“念及座上学子,七人欺复迟笨之容,实难含嘉。而见其辩论须臾,机智不凡,真有聪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