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总裁豪门>官道:风起云涌>第12章 特殊客人

市级电视会议开完,按照惯例,何东辉又向平山区各级干部强调了几点意见。

虽然他所强调的话,和市委书记、市长所说的,意思上大致差不多,但更加接地气。

何东辉仅仅说了五分钟,无非就是一个意思,哪里出事,就撤单位“一把手”的职!

先撤后查,绝不含糊。

开完电视会议,已经凌晨一点半。

何东辉拿出柜子里的毛毯,连衣服都没有脱,便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一觉醒来,打开窗户,仍然还是闷热。哪里还有清晨的凉爽?

这种感觉,让何东辉意识到,气象台预测的,台风在海珠市登陆的事,很可能是真的。

除了代号为“鹦鹉”的台风,在何东辉的内心,似乎还有另一股“台风”,那就是反腐风暴。

丁红儒从省委重要位置下来,事事较真,无疑会让海珠市成为官场的“地震带”。黄一川在海珠市主政多年,现在的很多职能部门负责人,都是他一手提拔重用的。

在官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事情并不少见!

......

丁红儒也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了一觉。秘书高志远就睡在他隔壁一个房间

丁红儒醒来的时候,第一时间打开窗户,看到市委大院外面黑压压的一大片,全是平头百姓。

值班的保安正在和黄东伯理论着什么。

这个黄东伯搞什么鬼?是嫌天下不够乱吗?

“高志远!”

丁红儒喊了一句,便传来了高志远的敲门声。

“小高,你去看一下,外面发生什么事了?为首的那个黄东伯,东华花园的业委会主任,我们都见过他。”

高志远早就接到保安室的电话,说黄东伯指名道姓要见丁书记,他们是来送锦旗的!

“书记,我是怕打扰您休息,所以才不敢惊扰您。”

开完会,再洗漱一下,天都快亮了。所以,丁红儒缺少的就是休息。

丁红儒淡淡一笑,说道:“那也不能让老百姓等啊。难道你不会出去处理一下。不要小看一面旗,那是民心,懂吗?”

“嗯,我现在就去。”

就在高志远转身想走时,却听到丁红儒的声音:“算了,我自己去。你和司机准备一下,等会随我去平山区看一看防台风工作。”

黄东伯们看见丁红儒从市委大院出来,人群里突然响起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丁红儒加快了脚步,喊道:“停,快点停!”

黄东伯意识到丁红儒生气了,连忙一摆手,也大喊道:“停!”

喧嚣的锣鼓声响了几分钟,丁红儒就来到值班室外。

进出市委大院的公车都是通过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岗进出的。

由于黄东伯们的到来,东门被迫关闭。

黄东伯的手里拿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八个大字。

“丁书记,您果然没有食言,在三天内就办好了我们上访三年都没有解决的事情。现在东华花园已经纳入绿庭花园管理,围墙拆掉之后,业主们出行可方便了。这一面旗帜,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丁红儒接过锦旗,说道:“锦旗我可以收下。但敲锣打鼓的事情,我还要批评几句。我刚到海珠市工作,连工作局面都还没有打开,你们这样瞎囔囔会害惨我的。再说,我并不是钴名钓誉之徒。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后人来评判。”

“丁书记批评得有理。”

黄东柏朝那些业主挥了挥手,喊道:“你们先回去,我还想和丁书记多聊几句。”

业主们倒是很听话,丁红都不淡定了,问道:“老同志,我还要去平山区视察防台风工作,您有事吗?”

“丁书记,我只占用您五分钟,借一步说话。”

值班室以内有个小花园。除了园艺师会来这里修修剪剪,平时没什么人。

丁红儒看了一下手表,说道:“我只能给你五分钟。”

事情上,黄东伯只用了三分四十九秒,就把事情讲清楚了。

三件事:

其一,有人发现张新民经常在着名歌剧演员叶娜娜的别墅里过夜。

其二,东华农垦公司会计孙红的手里有一本秘密帐本,很可能涉及张新民贪污腐败问题。

其三,张新民的老婆黄美凤、儿子黄杰已经移民海外。张新民的赃款,应该是通过某种渠道转出国,供老婆儿子享福。

听到这,丁红儒有些震惊。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怀疑张新民的事。现在通过黄东伯的嘴里说出来,味道确实不一样。

丁红儒问:“有证据吗?”

黄东伯笑道:“我们这个层级的人,哪里能找到张新民的证据。只要纪检部门介入,深挖细究,肯定能逮到大鱼。”

“黄伯伯,你和我说的事一定要保密,就算家人也不能讲。懂吗?”

“嗯。我懂。我的党龄有40年啦。”

告别了黄东伯,丁红儒回到办公室拿公文包,就看见高志远提着一袋早餐进来。

大豆包。鱼片粥。油条。豆浆。面包。

丁红儒打开早餐袋,狼吞虎咽一般,把那些早餐一扫而光,然后对高志远说道:“小高,我们走吧。你通知司机把车开到东门。”

“嗯。”

……

丁红儒视察工作的方式很特别。他带着司机和秘书,在导航的引导下,仅仅用了半天多时间,就看了平山区的十个乡镇。这十个乡镇,全都是临近大江大河的。

他们还下沉到渔船、河堤边住户、工厂、学校等视察。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高志远和司机小莫都已饿得肚子咕咕叫,丁红儒都没有想停下来的意思。

在枫林镇甘岗村,一个奇特的景观吸引了丁红儒的眼球。

那个手持炸药包的年轻人冼少波,正在带领着几十个群众扛沙包、筑防堤,劳动现场热火朝天。

没有人注意到,停在附近路旁的一辆三凌吉普车上走下来的中年男子,竟然是海珠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