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都市异能>全星际最仙的星>第23章

  容小时回到村子,见到了焦急等待的织织。

  “爹爹!怎么样呀?翠翠姐姐没事吧?”

  “没事。她一会儿就该回来了。”容小时揉了揉小娃娃的脑袋,给他打了一股精纯的灵气,“你现在还小,能力尚弱。等你灵体凝视,我便传你功法,以后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织织开心不已,围着容小时绕了好几圈。

  容小时又叮嘱了他几句,要他继续保护好那些善良正派的人,便离开了村落。

  他去了距离最近的朔地都城。

  朔王早已恭候多时,低着头将准备好的几百名单递上:“最近搜罗到的人才,都已列在这里。”

  名单上的资料很详细,容小时打眼一扫,问道:“灵根诞生不问出身贵贱,为何你这里却是达官贵人居多,平民百姓偏少?”

  话里带了些微怒气。

  朔王愣了一下,微微抬头打量这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仙人:“平民百姓忙于生计,追求温饱,哪里有空追求长生不老?”

  “我今日见有人招摇撞骗……”容小时直视朔王的眼睛,目光平静如水,有条不紊地将所见所闻一一道出,“你作何解释?”

  朔王面色不变,低头行礼:“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①。有利可图必然出现这种情况,孤会安排人彻查。”

  容小时瞬间明白了。

  相当一部分的人,只看得到眼前利益,却并不在乎百年之后的人们会如何。为了短期利益去争夺他人的机会,的确正常。

  他以前被家里人照顾的很好,只需要好好修炼,不需要管理杂事、处理人情世故,不懂的事情有点多,根本没想过这些。

  但也没什么大不了,学就是了。

  “也好。”容小时点点头,问道,“王宫内可有藏书阁?”

  朔王唤来大学士,恭恭敬敬把仙人送去文渊阁。

  容小时在文渊阁里呆了三天。三天之后,他要求朔王在工部准备大量木材、煤炭、金属等各类材料,便从王宫中瞬移离开,去了舒国。

  朔王望着那身影消失,转头问文渊阁大学士:“你觉得此人如何?”

  大学士尚未从呆滞状态脱离,坑坑巴巴道:“仙人、仙人不愧是仙人,他三日读完了文渊阁的所有藏书。”

  文渊阁足足有五层,里面藏了六万余卷书册,光字数就有亿万。

  朔王大吃一惊:“所有?他看完可说了什么?”

  “他说一年之内,要三国再无人饿死,人人都有机会踏上大道!”

  这、这有可能实现吗?

  就算没有战乱,每年冬天冻死、饿死的平民百姓也不在少数,他要如何做到这一点?

  容小时不知那些君王大臣们的想法,也不打算知道。

  他又花了几天的时间,了解了另外两国的情况,刷完了另外两国王宫的藏书,便回到蜀地,去工部闭关了。

  工部按照他的要求,攒了不多不少的材料,容小时全部用上,造了一大批农用和其他生产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改进版织布机、改进版水车、缝纫机、播种机、收割机……

  幼儿光脑里介绍过星际各类农用机械,却没有说明是如何运作的。但是没关系,一个仙界炼器师,只要知道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又怎么会造不出来呢?

  三国收集多少材料,他便能造出多少东西。材料多的国家多得,材料少的国家少得。

  朔王说得对,只要给人们看到利益,他们便会自发地行动。

  除了这些马上能用来提高生产力的设备,容小时还留下了众多图纸,供各国工匠学习借鉴。

  这些图纸都是各类器械的简易版本,比起他自己造出来的成品,使用时需要更多的人力,但不需要炼器师就能完成,且依然能够大幅度地提升生产效率,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容小时将图纸的用法一一介绍,然后布置了新的任务。

  “那些名单,需要再确认一遍。踏上修真一途,要舍弃荣华富贵,历经众多考验。你们问问他们为何要修真,为何要长生不老,到时候都记录下来,和试仙珠一起拿给我。再给我一处远离都城的地方,安置这些未来的修士。还要足够的人手……”

  容小时准备在三国都成立修真学院,尽快开始。等这一批人才成功引气入体,进入炼气期,便可以帮他做些事情,让小星球的发展速度加快。

  安排完后,他还不太放心,叮嘱道:“你们若是按我说的去做,我保你们一年风调雨顺。若是不听……”

  容小时话未说完,就见到面前的君王和大臣们纷纷跪下,对着他行大礼。

  “仙人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我等必竭尽全力,完成仙人的要求!!”

  等容小时的身影消失在天际,工部侍郎捧着图纸瘫坐在地上,老泪纵横。

  那天外来客描述的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吗?并不遥远,有仙人在,光明的未来似乎就在眼前。

  不扯那么远,只说那“一年之内再无人饿死”,也绝不是空话。

  一整年的风调雨顺,加上仙人赐予的各类农牧器械……等来年秋天来临,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丰收景象呢?

  作者有话说:

  注: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货殖列传”。这句话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看到别人说,引用诗词标注一下比较好,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