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之后, 受邀前来参加的影评人和自媒体人,都纷纷在各自的平台上发表着看法。

  @深渊影光:怎么说呢,有点失望, 也有点惊喜。墨镜李一如既往的水平,没有惊艳到我,所以有些失望。镜头语言和剪辑都很流畅, 故事嘛,我只能说不写剧本就拍电影的代价就在这里。很多东西其实不够直白, 有点为后续票房担心。至于惊喜, 演员太好了, 真的太好了。从沈妍出场开始的第一个镜头, 你就会相信她是文寻, 而不是舞台偶像, 沈妍。属于沈妍本身的那种成熟在文寻的身上完全找不到,她看似阳光,却从阴暗里生长, 带着一种难见的少女的狠和媚, 非常不错。全贤娜就更不必提了, 应该可以凭借此片再拿一个影后,演技上感觉提升太多,有了年轻的时候的那种灵气, 非常容易共情。

  @姬姬复姬姬:阅片无数的百合狗终于能够仰天长啸一声, 二零二一年了, 我们终于有拿得出手的姬佬电影了。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地把《双月钩》归纳为姬佬片是不太道德的, 因为片子里讨论很多女性主义的东西,也讨论了在亲密关系里暴力形成的关系,但是这些东西, 在嗑药姬的面前,它真的,不,重,要。i美女的麻烦马上买票阿,有生之年可以求一个内地上映嘛?大荧幕里看到沈妍和全贤娜两张沈妍搞拉拉,她们不gc,我都要gc了。华语电影的百合片好像在香港台湾电影走向没落以后就查无此人了,但《双月钩》,拉片之光,赞就完了。

  @沈默:受邀参加了《双月钩》的首映礼,作为一个一直以打分严苛和毒舌的影评人,这一次,我想聊一聊电影之外的东西。墨镜李应该感谢他找到的演员是沈妍和全贤娜,否则这个故事很难说可以成立。在对戏中需要的张力和对抗,不是一般演员可以做到的。影片有很多情-欲色彩,但几乎每场戏都有自己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呈现,这与演员的表演息息相关。《双月钩》或许不能让不知道墨镜李的人记住他这个导演的名字,但《双月钩》可以让不知道沈妍的人,记住她的名字。演技很好的一个小姑娘,未来可期,请继续加油。

  微信公众号文章也层出不穷。

  ——#墨镜李的新片,文艺之王究竟还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吗?#

  ——#从舞台到大荧幕,她让人失望了吗?#

  ——#这两个美女在一起了!你竟然还不知道吗!#

  一时之间,《双月钩》热度暴涨。

  尽管内地没有上映,但在猫眼专业版上搜索《双月钩》,能够看到官方数据统计里,宣传热度高居不下。而这一切都是自发的。

  电影是有魅力的,作为时空艺术,作为第七艺术,它的存在是能够让人改变的,也是能够让人共鸣的。好的电影,从来不会蒙尘。总有一个角落,为它开放。

  内地的市场因为审查规则把《双月钩》拒之门外,但海外和香港以及台湾的票房,已经让出品方赚了个回本。

  网上开始私下流传一些盗版资源,盐分们知道这一切无可奈何,所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应援活动。

  她们开启了票房集资,却是为了花钱包海外和香港以及台湾的场次,甚至送票给异地观众。

  花了钱,粉丝也就能够心安理得看盗版。

  因为内地不能上映是注定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不远千里奔赴过去看一场电影的。如果一生都等不到上映机会,难道一生都不看嘛?这没办法的事情呀。

  粉圈不禁止和出警盗版流传,官方也对此沉默,从某种意义上帮助了《双月钩》打开内地口碑。豆瓣评分高居不下,就连综艺《演员》的热度都被带起来,因为大家慕名而去,想要看看沈妍的演技。

  恰巧《演员》也进行到了最后,沈妍成为了那个走入最后大戏的人员。

  那段时间,饭圈里有人在传。

  有的人,从爱豆转型到演员,需要一次一次地磨练。

  而有的人,只需要一个镜头,一次露面。

  话里话外有没有拉踩之意,得各做评断,但对于这话中得事实,大家都是认的。

  时隔两年,沈妍重返荧幕,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天生的演员。

  当初因为网剧入坑沈妍的粉丝哭得泣不成声,哀嚎着自己终于得见姐姐用演技横扫天下的时刻。

  她转型爱豆,不表演,有人嘲过她是怕了,花期短,上不了荧幕,担不起票房,名气虚浮,演技也不过尔尔。但《双月钩》就像是一记铁证,甩在人的脸上。就算是黑子,也只能逮着情-色戏黑,说带坏小朋友,引导小孩早恋。价值观不正确。却没办法说一句,演技拉跨。

  她就是有这样的实力。

  铺天盖地的影视邀约递过来,沈妍工作室的对接部门忙得不可开交,评估部门加班加点审核项目的水平,想要整理出东西交给沈妍挑选,却没有想到等来了戚芳的一句,“暂时不用审核了,你们部门可以放假一段时间。”

  乍一听到这话,员工吓得发抖,连忙问:“戚芳姐,炒鱿鱼阿这是?”

  怎么说放假就放假。

  戚芳无奈地笑,一个栗子敲在人脑袋上。

  “你老板后面一年都要拍电影,这些本子和项目,她顾不上。等我整理一个新的调研和评估方向,你们再开始工作。”

  嘉月此刻也被人微博私信轰炸。

  她当沈妍助理这件事,是圈子里的粉丝都知道的事情。她也懒得避嫌,左右她忠心耿耿,不会在微博上说出什么影响沈妍的事情。

  倒是有人至今对她怀恨在心,还记着她从言自西那脱粉爬墙沈妍的事情,更把她进入沈妍工作室当上首席助理这件事,看作是抱大腿。

  风言风语嘉月听得多,也懒得搭理,左右跟着好老板一起上班,拿业内最高水平的工资,还不用被苛刻的人是她,而不是那些八婆。

  沈妍粉丝经常喜欢私信她问一些有的没的的问题,偶尔嘉月会回复,在请示了戚芳以后。毕竟这也算是能够给沈妍吸粉的渠道之一。

  《双月钩》上映以后,粉丝最爱问的就是,沈妍后面要拍的电影是什么?

  那日她在解散舞台上说了这样的话,大家都听着,也记着。

  如今《双月钩》一出,营销号跟不要命一样给她丢瓜,一会是这个片子的女一号辣,一会是那个片子的特别出演辣,还有什么网剧女一,什么大饼在谈。七七八八,粉丝都绕花了眼。

  按道理说,如果后面真要拍片,现在也应该出官宣消息或者进组消息了,结果大家也什么都没等到。只好病急乱投医,找上了嘉月。

  嘉月看了这些消息,只回:瓜都是假的。

  粉丝又追问,是有什么保密级别的项目嘛?

  其实也没有。

  只是沈妍当时说的要拍电影,可能跟各位瓜主和粉丝理解的要拍电影并不一样,所以她作为一个助理,也不好解释什么。

  那边沈妍自从参加完首映礼以后,就一直忙着挑项目。开口说要当导演拍电影并不是开玩笑,近几年的国产片沈妍都不太满意,递上来的剧本有些她感兴趣,但资方和导演的水平又不太能够肯定了。想来想去,还是自己上手尝试一次比较合适。关于演戏,她有底气,但是拍电影,她没。

  为此,每天还要上课,补一些基本的知识。

  她不是科班演员出身,虽然后来上过科班院校补课,但对于电影理论这一类的东西,她很少接触。而这些东西,其实是一个导演应该去了解的。学无止境,这大概是她选择的人生,也是她选择的挑战。

  她是那种如果要做一件事,就会想要做好做仔细的。她是认真想要拍出东西,而不是为了赚一笔快钱或者名声,去当一个导演。好在她有很多阅片量,这些东西构成了她导演的基础。而她作为演员时候的那些经验,也对此有所帮助。

  其实一个导演对一部电影最大的影响,是审美气质和内核。毕竟优秀的摄影师可以找到,好的剧本也可以发现,但把文本呈现出故事,分镜时期如何安排镜头,如何利用蒙太奇构建故事,是导演的工作。而这与导演自己的内识水准分不开。

  外界还沉浸在她于表演艺术上的天分,对于她在表演上的表现,已有了不菲的赞美。

  但对于沈妍来说,这不过是她应得的。虽然这样说或许有些高傲,但也只是称述事实而已。在她水平内的发挥,而非挑战。她早已瞄准了一条新的航线,准备进发。

  那天,首映礼上,全贤娜问她:“阿妍,你有片刻入过戏吗?”

  这话的意思,沈妍都听懂了。

  她只是温和一笑,回复道:“入戏是演员的职责。”

  在片场,她作为文寻,是否对全贤娜有过片刻的动心?答案应该是有的。因为她分得清角色,而全贤娜没有。

  文寻是文寻,会走上和陶梦一样的道路。

  而她是沈妍,她就连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道路,靠演技再封后,坐稳内娱第一女演员都不愿,又怎么可能,或者又怎么可以,能够和不同国别的全贤娜,走上一样的道路呢。

  “你是个好演员。”

  “很期待和你的下次合作。”

  只是那个时候,她希望自己已经可以对得起,导演的身份。